
摘要: 為提高中職英語的教學實效,本文結合新課程中職英語的課堂教學實踐,對中職英語“自主、合作、探究”教學模式進行了一番探討。
關鍵詞:中職;新課程;英語教學模式
近年來,隨著中職招生規模的擴大,中職生素質普遍下滑,學生的文化基礎知識也相對地越來越差,特別是英語學科,學生的英語水平遠低于社會對職業人才的要求。課堂上,大多數學生對英語不感興趣,對于英語課堂教學內容只能理解和掌握一部分,課堂氣氛不活躍。學生的詞匯量嚴重不足,語音、語法知識和聽說能力也相當薄弱。基于此,本文結合筆者的中職英語課堂教學實踐,探索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模式,以提高中職英語教學效果。
一、實施“自主、合作、探究”教學模式的理論依據
1.建構主義理論認為,知識是學習者在一定的情景下,借助教師和伙伴的幫助,利用必要的學習資料,通過意義建構的方式而獲得。學習資料如何獲取、從哪里獲取、以及如何有效地加以利用,教師只提供必要的幫助。學生應主動去探索,自主地對這些資料進行處理、分析、討論和交流,進而習得知識。
2.“自主學習”理論認為,自主學習是一種積極狀態下的自主能動學習過程和教育理念,強調尊重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發展學生的創造性,使學生得到全面的綜合發展。
自主學習理論與建構主義理論有機的結合為建構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體系提供了較充分的理論依據。
二、“自主、合作、探究”課堂教學模式的實施
下文將結合筆者所進行的《英語(基礎模塊2)》(高教版)第七單元的第二課時A Two-day Tour in Sydney的教學實踐,簡述“自主、合作、探究”課堂教學模式的實施途徑。
1.激趣定向,目標導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每一節課的起始階段,教師要設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欲望。在其求知欲處于高亢的時候,教師根據學生的心理和生理特點,制定切實可行的、學生容易達到的“階梯式”教學目標,然后向學生提出本節課的學習目標,此教學環節可安排2-3分鐘。如在講授A Two-day Tour in Sydney一文時,教師先給出一幅悉尼的地圖,然后讓學生回答兩個問題:1)What do you know about Sydney? 2)What is Sydney famous for?再展示更多有關悉尼的名勝旅游景點,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學生興趣濃厚時,教師再適時引出本節課的教學目標。
2.個體自學,獨立探索。在目標的引導和高亢的求知欲的驅使下,學生自學課文,搜集與教學目標相關的信
息。在學生自學課文前,教師可給他們提供一些思考題,此教學環節可安排7-10分鐘。如在講授A Two-day Tour in Sydney時,可布置如下任務:Read the tour plan and complete the chart.
在自學課文的過程中,學生帶著問題快速閱讀這篇旅游計劃,查找相關的信息。如果遇到不懂的問題,學生就作好記錄,以便在討論環節提出。
3.合作學習,深入探究。在自主學習過程中,對于學生所遇到的難題,教師不要急于告訴學生現成的答案,而
是讓學生同桌(2人)或前后排(4—6人)為一組進行合作探究學習。因為合作探究既是對自學效果的檢查,同時又能解決自學過程中遇到的疑難。在課堂上,教師可安排時間讓各小組成員用英語輪流提問的形式,展現自己的預習情況,所提的問題都是圍繞本節課的學習目標和自學目標來設置的;其后,小組長再把各組員在自學中遇到的問題進行匯總,在組內讓大家一起思考、討論;最后各小組長把組內不能解決的問題歸納起來,以在組際交流時能解決這些問題,此環節可安排8-10分鐘。在這個環節中,筆者布置了如下任務:You work for a travel agency. Your manager wants you to make a plan for a one-day trip in Beijing. Discuss the plan in groups with the help of the pictures and the words in the box.通過合作學習,循序漸進,分解難度,幫助學生克服寫作的心理障礙,鼓勵學生寫出完整的句子。
4.師生研討,自我反思。學生經過自主學習、合作討論以及深入的探究,其學習情況到底如何,教師必須有一個全面的了解和把握。對于學生在自主學習和合作討論中仍然有弄不清楚的問題,教師必須在這個關鍵時刻給予適時點撥。在反饋和點撥中,學生的疑問逐步得到解決,教師要趁勢引導學生進行自我小結,并通過自我小結來進一步檢驗學生對規律性的知識是否真正進行了消化和吸收,此環節可安排8-10分鐘。如在講授A Two-day Tour in Sydney時,可在此環節布置如下任務:Write down the one-day tour plan in Beijing by individual,and then check the answer.學生由于經過了小組討論、個別學生發言和教師的精講點撥,已經完成了對每一幅圖片的描述,那么在此環節的活動中,學生就要把這些句子連成一段話,從而完成“詞——句——段”的過渡練習。
5.當堂鞏固,延伸拓展。學生的自學過程,其實也是解決問題和知識運用的過程,一般性的知識,在上述環節中已得到了基本的運用。那么在這一環節中,主要是對知識進行綜合運用和延伸拓展,讓學過的知識內化為學生的素質,此環節可安排8-12分鐘。在這個訓練過程中,教師還需貫穿自主、合作、探究和點撥的原則。在前四步的基礎上,為鞏固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要對當堂所學知識進行鞏固,在有限的時間內讓學生進行口頭或書面練習。如可通過創設情境,讓學生運用課堂所學知識結合實際寫一篇本市一日游的英文旅游計劃,培養學生在生活中運用英語的能力,鞏固課堂學習效果。
三、“自主、合作、探究”教學模式的效果
(一)促使教師的教學風格轉變。
通過此種教學模式,教師由管理者變為組織者,為學生主動參與創設寬容的教學環境;由傳授者變為參與者,與學生一起構建民主、合作的課堂氛圍,達到教學相長;由控制者變為幫助者,竭力為學生提供各種便利條件,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學習策略等;由主導者變為引導者,精心設計問題情境,引導學生質疑、探究、發現;由仲裁者變為促進者,成為學生知識建構和個性發展的促進者。
(二)轉變課堂教學形式,促進師生互動關系。
1.課堂教學形式的演變。從以教師為中心的課堂教學形式到教師控制下學生互動課堂教學形式再到新課改理念下師生合作探究課堂教學形式。這種教學形式以促進學生主動發展為中心,呈多元、變動態勢,師生間積極的雙向互動,學生間不同組合的多向互動,都是圍繞著一致的目標貫穿于全過程。
2.課堂形成了師生交流互動、平等對話的教學關系。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模式,在課堂上,教師會努力做平等的合作者,做謙虛的傾聽者,做真誠的賞識者,做得體的協調者,做得法的組織者,做有效的促進者,實現了師生間真正的零距離接觸。
3.培養了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在這種教學模式下,教師倡導接受與體驗、探究、發現相結合的學習方式,倡導獨立自主與合作交流相結合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在“活動”中學習,在“主動”中發展,在“合作”中增長知識,在“探究”中創新。
4.培養了學生的思維能力。“自主、合作、探究”教學模式非常注重學生自學、小組合作討論和組際交流探究等教學形式,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積極性,讓學生主動去發現問題、研究問題和探尋知識,在自主學習過程中加深對知識的理解,提高自身的思維能力。
5.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品質。由于“自主、合作、探究”教學強調了小組討論和組際交流,評價學生行為時,不只是依據個體的進步程度,而是注重一個小組的整體進步,這使教學活動成為教師、學生、教材和環境之間的多邊多向的信息傳遞活動,突出了學生之間的相互作用,培養了學生團結協助的精神,發展了學生積極向上、民主科學的良好心理品質。
在新課程改革的推動下,新時期的教師必須更新教學觀念和教學方式,讓學生真正成為教學的主體。教師要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能動性,讓他們在學習過程中不僅能建構知識,提高語言能力,而且通過感知、體驗、實踐、參與和合作探究等活動方式,完成任務和實現創新。
(作者單位:佛山市華材職業技術學校)
參考文獻:
[1]黃文源.英語新課程教學模式與教學策略[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
[2]黃光輝.英語“交流——互動”課堂教學模式的探索[J].現代教育論叢,2001,(6).
責任編輯何麗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