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素描作為藝術類專業和設計類專業的重要的專業基礎學科,是培養學生專業能力和優良個性品質的雙向平臺,它不僅能培養學生的感知能力、表現能力和審美能力,而且能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意志力和協作能力等。
關鍵詞:素描教學;個性品質
素描作為訓練人的感知能力、判斷能力、表現能力和審美能力的一種重要方式,在各大美院、設計學院作為重要的基礎課程,廣泛開設。目前,國內素描教學有三種主張:一是主張嚴謹的傳統素描訓練;二是主張摒棄傳統對素描教學進行大膽改革創新;三是主張在素描教學中既要有傳統也要有創新。無論是哪種主張,也無論是光影素描、結構素描、構成素描 、設計素描,還是表現素描、意象素描、創意素描等,都只是訓練的側重點有所不同,其宗旨都在于培養學生的視覺感受能力、視覺的判斷能力、表現能力、審美能力和創新能力。素描教學對學生的
個性品質培養有相當重要的作用,本文就素描教學與學生個性品質培養的關系做一番分析。
一、素描教學過程對行為習慣的影響
素描教學,就是利用素描教學這個平臺,在促進學生提高繪畫技法技能的同時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素描習作是作畫者通過自己的親眼觀察,經過分析與理解后,在平面上表現出對象的結構、體積、空間、質感或表達想象、創意、構成等,在習作前、中、后都應該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習作前的好習慣表現在畫前把各項準備工作做好,除了筆、紙、架、橡皮等材料工具的準備,充滿信心、情緒飽滿、精力集中專注等心理特質顯得更為重要。學生習作中的好習慣,表現在一旦確定了寫生的角度,就潛心靜氣、不隨便走動,在動力的趨使下,無論遇到什么困難,至始至終完成整個習作。習作后的好習慣表現在,材料工具物歸原位,總結體會繪畫過程的情緒、得失與體驗,對自己的好習作不驕傲,效果欠缺的作品也不氣餒,“勝不驕,敗不餒” “自我肯定,增強自信”,提出下一張的努力方向和想象能夠達到的效果,積蓄力量為下一張作準備,形成良性的螺旋上升的狀態,使這樣一個完整的過程成為精神享受。
素描習作過程的這些好習慣的培養,需要在素描的訓練中形成,通過一定量的積累,讓學生把嚴格訓練變為自覺行動,并形成穩定的習慣,繼而能把這種好習慣進行遷移,能夠對思維習慣、學習習慣、衛生習慣等有所影響。教師在素描教學的過程中,在傳授技法的同時亦要重視這些好習慣的養成,使學生的品性得到提升。
二、素描訓練過程對觀察力的培養
學生從觀察開始,學會用眼睛去思考,真正睜開自己的雙眼,自主地去“觀看”,以純視覺的方式理解世界,這一步將真正跨入到視覺發現和視覺創造之中。素描寫生的開始,就要求學生擺脫依賴心理,獨立觀察,主動確定繪畫的角度。寫生訓練角度的確定就是對自主觀察的肯定,它要求學生不被繁雜的表象所迷惑,分析對象的正確比例和角度,細心研究形象的結構、構成特征、主次關系,規律和變化等,找到自己的興趣點和契合點。在素描訓練中結合幾種常見的觀察方法來提升觀察力的品質。
1.掌握觀察的一般規律。就素描訓練而言,觀察會按一定的順序,先整體后局部、由外向內、從左至右是通常的觀察順序。整體與局部的關系要處理正確,牢固樹立整體觀察的觀念,避免局部觀察的片面性,整體觀察與局部觀察兩種方法在素描的整個過程中要不斷地交替使用。
2.對比觀察法。“有比較才有鑒別”,在對比中有利于迅速抓住事物間的共性和個性,從而抓住對象的大小、黑白、軟硬、趨勢及結構、透視、質感等。
3.細節觀察法。細節觀察法往往能夠發現別人發現不了的對象特征,從而獲得與他人不一樣的視覺感受和視覺經驗,表達出與眾不同的東西。
4.客觀全面的觀察。觀察的客觀性要求在觀察過程中能夠客觀真實地反映各種事物和現象。人們在感知客觀世界的過程中,由于知識和經驗的局限性會產生各種錯覺,因此繪畫更要求多角度觀察。事物的特征并非是單一的,同一事物從不同角度去觀察,所得的結果大相徑庭。同一個物體,不同的觀察者基于相同的立足點,觀察的結果也不同。遠看、近觀、平視、俯視,立體觀察、點面結合,才能全面了解事物或現象。
觀察訓練之后的欣賞、夸獎、鼓勵同樣顯得非常重要。在學生訓練的過程中,教師適時適量地進行肯定,對培養學生觀察的增強意識、增好意識、觀察的興趣、觀察力的自信和觀察的注意力有著積極的推動作用,學生觀察的敏銳性、客觀性和準確性都會有很大的提升。
三、素描訓練過程對意志力的培養
意志力是指一個人自覺地確定目的,并根據目的來支配、調節自己的行動,克服各種困難,從而實現目的的品質。優良的意志品質是克服困難, 完成各種實踐活動,積極進取的原動力。素描習作的整個過程,正是為學生設置了一種心理發展的理想的環境和氛圍,通過素描習作完成過程的自主性、秩序性和諸多困難,我們可以著重培養學生的獨立意識、勇于排除困難的信心和決心。
素描的整個過程都會遇到困難,如構圖不理想、造型不準、表現局部、結構交待不清、空間感弱、質感欠佳、虛實處理不當、整體感差等,所有問題的解決,都需要學生靜下心來,冷靜分析,找出問題所在,加以解決。教師在關鍵時刻,要給予學生畫作肯定和技法技巧的引導,與學生一起分析問題的所在,體驗習作的整個過程。同時亦要告知學生,素描的過程就是不斷解決問題的過程和磨練意志的過程,對素描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心理活動都要持客觀的態度,善始善終,把習作完成。
意志力是心理素質中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學生的意志力得到磨練,心理素質就會提高,人的整體素質也會得到改善。教師在素描教學的過程中,一方面重視技法技能的提高,另一方面更應重視學生心理素質的提升,這也是當今社會培養人才的需要。
四、素描訓練對協作能力的培養
一幅完整的素描習作,需要學生把畫面中的所有表現因素在自己的主觀處理下達到既和諧統一、整體感強,又刻畫仔細、耐看卻不突兀。所以,在整個習作過程中,學生不僅需要對“虛與實” “明與暗” “強與弱” “前與后” “整體與局部”等技術層面對立矛盾的雙方進行調整,而且也需要對“傳統與創新” “膽識與平庸” “激動與穩定” “堅持與放棄” “嚴謹與灑脫”等心理層面的矛盾雙方進行轉換與嘗試。當學生嘗試著為了最終目標把每一個元素都能恰當地處理好時,學生的認知會得到提高,控制畫面的能力會得到加強,對各種因素之間的協同能力也會得到提升,知道誰做“主角”,誰做“配角”;哪些應該“濃抹”,哪些應該“淡彩”;什么地方“空靈”,什么地方“厚重”; 什么時候“敢破敢試”,什么時候“四平八穩”,等等,這些協作能力在不知不覺中提高。
一幅素描的過程,就如同人生的過程。起稿時白紙上隨意一個點,一根線,一個塊面都很搶眼,也很生動,充滿著不確定性和希望,就如同人的嬰幼兒時期,至純至真,抱樸含光。隨著點、線、面越來越多的變化,就需要對畫面進行經營與構圖,搭建框架,就如同人的少年。此階段的路沒有走好,就好比構圖會偏會斜不和諧一樣。但我們不必驚慌,只要及時發現問題,并能積極主動地采取措施予扶正,仍然會是一個精彩的人生,如果一錯再錯,就比較難收拾。勾勒描繪深入刻畫的過程,時常需要我們跳出畫面,看看自己的畫作是否整體,有沒有“各自為政”,偏離正常軌道,及時進行調整、修正和完善,就如同人的成年時期。此時畫面的布局已定,形象也比較具體,整個畫面的基調基本確定,此時做得最多的就是進行畫面調整,在不改變大調子的前提下,盡可以做大膽嘗試,讓自己的一生更豐富、充實、和諧和精彩。
總之,素描的訓練過程不僅是技法技能提高的過程,也是行為習慣得到培養和發展,意志力得到錘煉,各種心理功能趨于和諧,各種潛能協調發展的過程。因此,作為課堂的主導,教師在充分認識到學生個性品質培養重要性的前提下,重視對學生品性的引導和培養,為今后學生個體良性和諧的發展提供優質的土壤。
(作者單位:深圳技師學院)
參考文獻:
[1]陳青.當前高校素描教學創新問題研究[J].黃河之聲,2010,(1).
[2]張官祿,劉霞.論大學生優良意志品質的培養[J].山西財經學院學報,1992,(1).
[3]顧森毅.學生的學習心理與素描教學[J].南通師專學報,1993,(3).
[4]梁小明.多元文化背景下高校素描教學的留與變[J].甘肅高師學報,2010,(1).
責任編輯賴俊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