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枕日閑談》
作者:李長聲
出版社:中華書局
出版日期:2010年7月
定價:27元
這是一本知名旅日作家李長聲先生的隨筆集。李先生生于1949年,39歲時自費去日本留學,曾專攻日本出版文化史。這本《枕日閑談》仍與出版有關,談書,說流派,講作家,論獎項,侃八卦,但攤子鋪得很大,已不限于書。
日本人與諸葛亮
早就知道日本人崇拜諸葛亮,程度比中國人還厲害,就是沒想過也沒深究過為啥。據(jù)李先生介紹,日本人熟悉諸葛亮,主要是因為一個叫土井晚翠的詩人。土井詩人寫詩詠嘆諸葛亮,詩被選進中學課本,還被人譜曲傳唱,諸葛亮的形象由此深入日本人心。此外,日本人讀的《三國》不是羅貫中的《三國演義》,而是吉川英治的《三國志》。吉川英治認為整個《三國》說的就是曹操和諸葛亮這兩個英雄爭勝敗的故事,所以《三國》應該是起于曹操,終于諸葛亮。因為這個思想,他寫《三國》,寫到諸葛亮去世就收尾了。日本人因此對諸葛亮的印象更加深刻。李先生說,日本人對諸葛亮相當熟悉,已經(jīng)到了不拿他當外人的地步。在有些日本人眼里,諸葛亮簡直就是“Made in Japan”。為什么呢?這么說吧,中國人讀《出師表》有幾個會哭的?恐怕不多,可日本人會,而且哭得厲害,因為有心事,跟諸葛亮有關的心事。您要想知道具體的,就去讀書吧。
好大的眼睛
常看日本動漫的朋友可能會對漫畫里人物的大眼睛印象深刻,比如《花仙子》里的小蓓,《一休》里的小葉子,等等。還珠格格眼睛夠大吧,但跟日本動漫里的人比,還沒人家一半大。這種大眼睛的畫法也影響到了中國,不信您打開電視看看,中國動漫里的人物很多也都有著銅鈴般的雙眼。
對于日本漫畫,我只注意到眼睛,李先生卻關注到了全身。他說:看日本的漫畫或根據(jù)漫畫改編的電視卡通片,印象深刻,特征之一是人物的身體瘦而長,眼睛大而圓,像西洋娃娃。
早期的日本可不是以大眼睛為美的。據(jù)李先生說,日本12世紀的美術作品《源氏物語繪卷》上的人物,女性的身體像楊貴妃那么豐滿,可眼睛卻是一條縫;17~19世紀的江戶時代,浮世繪畫師畫的美人畫像,眼睛也是細細的;19~20世紀初的明治時代,有個旅居日本的歐洲人給日本女孩看西洋美人畫,女孩一見,首先驚訝的是眼睛:哦,那么大!日本畫里的人物眼睛變大始于現(xiàn)代畫家竹久夢二。竹久夢二跨越了明治、大正和昭和三個時代,他小時候見的畫應該還是細眼睛,沒想長大以后卻對眼睛做了顛覆性的改變。到了戰(zhàn)后,漫畫里人物的眼睛越來越大。李先生說:幾乎占據(jù)一張臉的大部分面積,擠小了甚至擠掉了鼻子和嘴的位置。再后來,漫畫影響到了生活,電視上的藝人們也都以擁有漫畫人物一樣的大眼睛為美了。
說到這兒,想起老相聲里的《美人贊》:柳葉眉,丹鳳眼,楊柳細腰賽筆管。捧哏的說到這兒,逗哏的答話了:生活里的美人要真長成這樣,那可就看不得了。
塞車的書
塞車就是堵車。誰要說自己是北京人,可沒見過堵車,那一定是假冒的。堵車現(xiàn)在已經(jīng)成了北京人心里的病。以守信聞名的古人尾生,在橋底下等一個女子,女子沒來,洪水先來了,為了守約,尾生誓死不走,結果抱著橋墩子淹死了。如果尾生活在今天,每天死八回都死不夠。這車堵的,有幾個人能守時呢?
其實不只北京堵,世界凡大都市,都堵。日本號稱是公共交通最準時的,但自己駕車出行,也堵。逢年過節(jié)的時候,堵個幾十公里是常事。李先生介紹,東京大學有位西成教授,把這現(xiàn)象看在眼里,觀察了十余年,并用自己的專業(yè)——非線性數(shù)學解析,對堵車現(xiàn)象給予分析,最終出版了一本書,書的名字就叫《堵塞學》。
按西成教授的分析,塞車的根本原因是上坡,特別是緩坡。上緩坡的時候,如果司機不加大油門,車速就會逐漸減慢,前面的車一慢,后面的就要踩剎車,這樣就形成了自然堵塞。西成教授還有個高論我沒看懂,他說,在高速路上,車距如果低于40米,就會發(fā)生塞車,在這個時候,只要誰踩一下剎車,就會造成大約10分鐘的堵塞,而一旦堵上就不容易疏通。
西成教授還講了另外一些有趣的現(xiàn)象,這些現(xiàn)象我倒是心有所感。比如:能看見前面兩輛車時的速度比只能看見一輛車時要快,近年來車身越來越高,阻擋了視線,所以會堵車;超車時,往卡車前面愣插,使卡車急劇減速,也會造成堵車;還有,路況好的時候,超車道里跑得快,堵車的時候,行車道里跑得快。如此等等。
文章結尾處,李先生有一段話寫得有趣,他說:同樣是塞車,北京的景象跟日本大不一樣。日本車輛被塞成一線,像僵死的蛇,而北京好似跳千手觀音舞,左探一車頭,右探一車頭,伺機往前插,滿路不和諧。
作家的學歷
書尾的一篇文章名叫《作家與學歷》,開篇沒說日本人,講的是香港作家倪匡和臺灣作家三毛。倪匡說,有一次他在臺北參加一個座談會,會上大家做自我介紹,自報的學歷都很高,不是博士也是碩士,到了他這兒,倪匡說:我初中畢業(yè)。場面立刻有點尷尬。就在這時,倪匡身后的三毛大喊:我小學畢業(yè)。三毛后來跟倪匡說,她真的是小學畢業(yè)。
李先生說,好像作家這一行是最不講學歷的。如果一個建筑師沒有學歷而著名,會讓人覺得刮目相看。可如果一個作家沒學歷,就沒人會覺得奇怪。所以李先生建議,沒有學歷的人想改變命運,最好的辦法就是當作家。
據(jù)李先生說,日本屬于學歷社會,所以日本的作家中有學歷的偏多,比如寫科幻小說的田中芳樹就是個博士。不過日本學歷社會的歷史并不長,李先生是這樣介紹的:1872年以前的江戶時代,武士的兒子是武士,農(nóng)民的兒子是農(nóng)民,學文化改變不了命運,沒用;1872年,有人寫了本書,告訴大家學習能讓人出頭。于是在同年,明治政府開始了強迫式義務教育,但上學的孩子還是很少,原因是沒錢讀書;直到1895年,日本打敗了大清國,跟老佛爺要了賠款,才把教育基金成立起來。1900年開始免費上小學,入學率90%以上;但到1960年時,高中入學率也只有60%;到1970年代,中國政府放棄了戰(zhàn)爭賠款,日本的高中就學率才達到90%以上。也就是說,日本進入學歷社會,至今也不過三十年。
《沒人這樣說過詞》
作者:楊一楓
出版社:中國書店出版社
作者楊一楓被網(wǎng)友稱為“詩詞版的易中天和郭德綱”。《百家講壇》主講人鮑鵬山評論這本書:今年我推薦大家看小楊“說”詩詞。為何推薦,原因有三:1.給力;2.有用;3.好玩。說給力,思想語言都撓到我們的癢處;說有用,既能增補知識又能心靈雞湯;說好玩,把鳳姐和周邦彥、中國男足和林黛玉、暮光之城和姜夔、張愛玲和李清照都融在一起,是夠好玩的。
《槍,偶爾有音樂》
作者:[美]喬納森·勒瑟姆 姚向輝 譯
出版社: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
一本融合了科幻、反烏托邦、推理、黑色等元素的小說,1998年曾入選《審理》雜志“100部今生必看的科幻圖書”。大概因為書中包含了上述元素,所以讀者會稱這部小說是著名推理小說家雷蒙德·錢德勒和“垮掉的一代”的創(chuàng)始者威廉·巴勒斯的結合體,是來自反烏托邦小說《美妙的新世界》的作者赫胥黎的饋贈。本書同名電影由《壞中尉》的制片人監(jiān)制,將在2012年上映。
《一個不會讀書的作家》
作者:[加]霍華德·恩格 趙淑霞 王莉娜(譯)
出版社: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本書非虛構。一個以創(chuàng)作偵探小說而著名的暢銷書作家,忽然得了中風,自此,他不能再讀書,更不能寫書。但這位作家一生只愛書:上小學,同學們在運動,他在看書;上中學,參加夏令營活動,他還在看書;上大學以后更甚,家人讓他幫著遞一下鹽瓶子,他根本不明白家里人說的是什么。一生的最愛被奪走,怎么辦?當然要奪回來。作家于是開始了他艱難的歷程。
《YES!產(chǎn)品經(jīng)理(上、下冊)》
作者:湯圓 老馬(著 )
出版社:電子工業(yè)出版社
這是一本什么樣的書?我想,它可以說是經(jīng)管類的書,也可以說是工具類的書,甚至可以說是職場類的書。這到底是一本什么樣的書,答案很簡單:它就是一本想解決中國產(chǎn)品經(jīng)理問題的書。這書像是一本產(chǎn)品經(jīng)理的職場小說,能把人帶進書中環(huán)境,旁觀書中產(chǎn)品經(jīng)理的現(xiàn)實工作狀態(tài)。128RMB的定價有點貴,不過還好有神奇的性價比功能,看了前33節(jié),感覺還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