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建構主義(Constructivism)是認知學習理論的一個重要分支。自20世紀80年代初期以來認知心理學已逐漸取代行為主義心理學占據了統治地位。直至近年來,隨著多媒體技術和Internet 應用日益普及,建構主義教學理論也越來越受到教育界的推崇。本文介紹了建構主義的基本思想內涵、學習觀、教學觀及建構主義指導下的英語教學模式,通過分析我國傳統英語教學及英語學習者的實際,認為建構主義為今后的英語學習、教學指明了方向。
【關鍵詞】建構主義 認知心理學 教學模式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1)10-0021-02
一 引言
隨著國際文化交流和經濟貿易往來日益頻繁,英語已成為一種世界性的交際用語,社會對人才的英語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英語課堂往往重語言知識、輕交際能力,使得“聾啞英語”、眼高手低仍然是我國英語教學中的一個普遍現象,使得英語教學的天平向考高分一端傾斜。語言是文化的載體,文化是語言的基礎,只有在文化背景下的交際應用才能體現語言的本質,才能靈活掌握和使用該語言。隨著多媒體和網絡教育應用的飛速發展,建構主義在世界范圍內的影響日益擴大,同時為我國的英語教學提供了一種特殊的思考路徑,為我國長期外語教學中的耗時多、效率低的尷尬局面提供了出路。
二 建構主義的理論內涵
建構主義是從行為主義發展到認知主義的進一步發展。建構主義強調知識不是通過教師傳授和灌輸得到,而是學習者在一定的社會文化背景下,通過他人的幫助,利用一定的學習資源,完成意義建構的方式而獲得。由于學習是在一定的情境即社會文化背景下,通過人際間的協作、會話活動而實現的意義建構過程,因此,“情境”、“協作”、“會話”和“意義建構”是學習環境中的四大要素?!扒榫场笔菍W習者意義建構的前提和條件;“協作”是發生在學習過程的始終;“會話”是協作過程中的不可缺少的環節;“意義建構”是整個學習過程的最終目標。
與建構意義學習理論以及建構意義學習環境相適應的教學模式為:“以學生為中心,在整個教學過程中由教師起組織者、指導者、幫助者和促進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協作、會話等學習環境要素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和首創精神,最終達到使學生有效地實現對當前所學知識的意義建構目的?!痹谶@種模式中,學生是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者;教師是教學過程的組織者、指導者、意義建構的幫助者、促進者;教材所提供的知識不再是教師傳授的內容,而是學生主動建構意義的對象;媒體也不再是幫助傳授知識的手段、方法;而是作為學生主動學習、協作式探索的認知工具。
三 建構主義指導下的英語教學模式
建構主義認為,學習是在教師的指導下,以學習者為中心,要求學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動接受者、知識灌輸的對象變為信息加工的主體、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者,而且要求教師由知識的傳授者、灌輸者轉變為學生主動建構意義的幫助者、促進者。理想的學習環境包括“情境”、“協作”、“會話”和“意義建構”等要素。為此,建構主義指導下的英語教學模式應具備以下特點:
1.以學生為中心,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
在傳統的英語教學中,教師是絕對的權威和中心,是知識機械的傳授者和灌輸者,學生是外部刺激的被接受者和被灌輸者,教師甚至把學生看成“一張白紙”、“一個空桶”,英語教學強調死記硬背、機械訓練,英語課堂也成了老師的“一言堂”,完全沒有給學生發揮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的空間和舞臺,也沒有把學生視為中心,更沒有把主動權交給學生,知識也就成了一種簡單的存儲、記憶、提取的過程。然而,知識在沒有被理解接受之前,對于學習者而言是沒有任何意義的。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提倡“在教師指導下,以學習者為中心的學習”,既強調學習者的主體性、主動性、積極性和首創精神,又不忽視教師的指導作用。認知結構認為,學習是一個把外在知識內化為自身認知結果的過程,不是被動接受的,而是包含已有信息、知識和經驗的沖突以及由此而引發的認知結構的重組和優化。學習過程不是簡單的信息輸入、存儲和提取,而是新舊知識、經驗之間雙向的相互作用過程。弗蘭克林曾經說過:“Tell me and I forget; teach me and I remember; involve me and I learn.”由此可見,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對知識的建構有著重要的作用。
2.教師角色的重新調整和定位
傳統教學活動以客觀主義為依據,認為知識是永恒不變的,教育即教師向學生再現與描述客觀世界,因此,自古以來就有“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的說法。教師的主要精力放在諳熟教材,講解重難點。它強調死記硬背,忽視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個性差異以及學習者自身的認知方式、學習動機、情感和價值觀念對學習的影響。建構主義學習理論以學生為中心,強調學生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動接受者和知識的灌輸對象,而是信息加工的主體、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者;教師不再是知識的提供者、傳授者,而是意義建構的組織者、幫助者、促進者、向導、高級合作者和參與者。知識并非一成不變,更不能傳授和轉讓,只能是學習者在一定的社會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的幫助,利用必要的學習資源,通過意義建構的方式獲得。所以,教師應從臺前轉到幕后,由“演員”轉變為“導演”,盡可能為學生創設和諧、民主的學習環境,培養學生獨立分析和思考問題的能力,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和學習興趣,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為學生提供各種便利。
3.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和情境、協作、會話等學習環境要素
在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應營造良好的語言環境,提供真實的學習情境,為學習者創造好的學習氛圍。但從目前的實際情況來看,給學生一個真實的語言交際環境是難以實現的,而多媒體網絡技術可以作為建構主義學習環境下的理想認知工具。計算機多媒體技術圖、文、聲、像并茂,有利于激活學生的感知器官和注意力,提高學習者的學習興趣。其次,多媒體能提供大量真實的語言材料和自然語言情境,有利于師生、生生之間可以構成多角度、多渠道的互動。其三,網絡和多媒體技術打破了英語教學的時間、空間限制,有利于學生自主學習。此外,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協作,對于收集、理解與分析學習資料、提出與驗證假設、自我審視學習過程、自我評價學習成果和最終的意義建構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學習者可以在老師的指導下進行兩人對話,采取小組討論、辯論賽、角色扮演、講故事、游戲等形式促進學習者之間的溝通與交流,表達自己的觀點和意見,聆聽接納他人好的思想、見解,營造出輕松愉快、生動活潑、合作競爭的教學環境。在相互交流、相互討論中開闊眼界、增長知識,讓每個學習者的思維成果為整個群體所共享,最終完成意義的主動建構。
4.綜合評定——多維發展評價觀
英語課程的新目標是培養學生的綜合應用能力,綜合應用能力的形成建立在學生語言技能、語言知識、情感態度、學習策略和文化意識等素養整體發展的基礎上。教學評價不僅是英語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是績效的體現。學習者的自我評價是自我的深刻反思,有利于他們及時調整自主學習環節,提高自主學習效果。學生之間的互評主要評價學習者對小組的貢獻,能否將自己的知識為群體所共享。教師的反饋則是影響學習者學習的一個重要因素,在對學習者的知識、技能、態度、行為等進行判斷的同時,也應從專業、從語言學習總體要求的高度,采取多種手段綜合分析他們的學習過程為學習者的自主學習提供多種反饋,發現自身的優點與不足。教師通過評價也可以獲取英語教學的反饋信息,對自己的教學行為進行反思和適當的調整,促進教師不斷提高教育教學水平,最終形成一個開放式、多維度的評價體系。
四 結束語
建構主義作為一種全新的學習教學理論,給予了教與學一個全新的詮釋,這無疑對我國的英語教學起到了積極的啟發和促進作用,特別是為多媒體網絡下的英語教學提供了全新的視角和借鑒意義,為革新傳統教學模式提供了可靠的理論基礎,但語言學習有其自身的客觀規律,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學習者有著各自不同的認知心理及學習習慣,只有結合國情、學情、教情,對其進行本土化改造,才能使一種全新的教學理念為我們所用。
參考文獻
[1]何克抗.建構主義革新傳統教學的理論基礎[J].電化教育研究,1997
[2]郭濤.建構主義理念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J].外語教學與究,2009
[3]趙文學.建構主義觀照下的英語教學改革[J].昌吉學院學報,2006
[4]曹霞.建構大學英語教學中新型的師生角色[J].邊疆經濟與文化,2007
[5]張海榕.建構主義教學理論與大學外語教學[J].天津外國語學院報,2003
[6]陽艷.建構主義理論下的英語教學策略[J].成都中醫藥大學學報,2009
[7]嵇敏.高中英語新課程的理論與實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8]張樂洲、李洪斌.論建構主義理論指導下的自主加合作的外語教學模式[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8
[9]黃影妮、鄧杏華.基于建構主義的英語教學模式[J].廣西民族學院學報,2004
[10]武曉燕.試論建構主義理論對英語教學的啟示[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6.1
〔責任編輯:王以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