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語文教學評價是語文課程標準對語文教學目標的實現過程和結果的價值判斷,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環節之一,對語文教學起著重要的向導作用。中小學語文教學界已認識到評價的重要性,也不斷地進行著教學評價的改革,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然而,作為以培養小學師資為主要目標的五年制高等師范學校的語文教學,卻游離于教學改革之外,特別是語文教學評價內容片面、手段單一、主體絕對,嚴重影響了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制約了學生的發展。
【關鍵詞】教學評價 評價內容 評價主體 評價指標
【中圖分類號】G65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1)10-0050-02
語文教學評價是指根據語文課程標準對語文教學目標的實現過程和結果所作的價值判斷,它包括語文教學中教師活動和學生活動兩個方面,主要針對教學活動中學生語文素養的培育進行診斷、反饋、評定。它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環節之一,對語文教學目的、語文課程目標的實現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隨著新課程標準的實施及語文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化,中小學語文教學越來越重視評價在語文教學中的向導作用。人們從認識論的角度加以理論研究,概括其內涵,總結其特點、功能;或從方法論的角度歸納語文教學評價的具體做法。當語文教學改革在中小學風生水起時,作為以培養小學教師為主要任務的五年制高等師范學校(以下簡稱高師)的語文教學,對這場改革的反應卻異常冷淡。除基礎年級(1~3年級)語文教材與高中同步使用蘇教版(必修)教材、少數教師自發地研究新課程、新課標著手民間教改外,絕大多數的語文教師還是墨守成規,執著地走著老路,教學理念、教學方法老套陳舊。特別是作為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學評價依然采用陳舊的評價模式,評價內容片面、手段單一、主體絕對。教師教得辛苦吃力,學生學得索然無味,語文教學的有效性也無法真正實施。
一 語文知識是評價的主要內容,評價內容片面化
高師語文教學評價由平時成績與語文考試兩部分構成,平時成績包括課堂表現、語文作業、讀書情況、語文活動等,該項評價沒有相應的評價標準,大多根據語文教師對學生平時的印象進行量化,評價的隨意性較強。語文考試包括期中、期末兩次考試,考試內容往往囿于語文教材,教材所選篇目的作家、作品、文學常識、名篇背誦、詞語積累、問題解答,(課文內容、主題、寫作方法等)常常是語文考試必不可少的內容,其比重在整個語文試卷中占60%左右,而語文能力、語文素養考查僅占40%,如表1(以某高等師范學校2008~2009年度第二學期語文期末考試、2009~2010年度第二學期語文期中考試試卷構成為例)。
上述語文評價構成及語文考試試卷結構表明,高師語文教學評價內容比較片面,其片面性主要表現為重語文知識考查,輕語文能力評價。本來學生個體對文體知識、詞匯知識、作家作品知識的習得、保持可以不斷地建構學生的認知結構,更好地促進學生聽、說、讀、寫等語文能力的提高。但高師語文考試對學生語文知識的考查僅僅停留在學生“知”的層面,只局限于讓學生將“印刻”在大腦中的語文知識簡單地再現出來,沒有將它們有效地提取和運用,因而導致這種知識考過以后就被學生迅速遺忘,起不到提高學生語文能力、語文素養的作用。而且這種考試導致學生對語文學習產生了錯誤的認識,學習語文就是死記硬背;語文課聽不聽也無所謂,考前突擊效果顯著……因此出現了令許多語文教師頭疼的高師語文課堂,學生昏昏欲睡,心不在焉;課堂氛圍死氣沉沉,興味索然;老師唉聲嘆氣,學生怨聲載道。一篇篇充盈著人文精神、智慧思想的名篇佳作在高師語文課堂上卻無法讓師生之間擦出交流的火花,師生對話、交往、探究、碰撞的激情場面在高師語文課堂上也很少見到。原因是多方面的,但語文考試內容所起的消極導向作用難辭其咎。
如何改革高師語文試卷考試的內容,強調語文與社會生活、學生生活的聯系,關注學生語文學習的全過程,重視學生語文能力、語文素養的養成教育,是高師語文教師無法回避且必須努力探究、思考的重要課題。
二 語文教師是評價的唯一主體,評價主體絕對化
語文教師是高師語文教學評價的唯一主體。無論是平時成績,還是語文考試,其評價的決定權均在語文教師。就平時成績而言,評價的依據——語文作業是教師布置的,評價的標準是教師制定的,評價的結果是教師給定的,學生沒有也不能參與任何評價。即使像閱讀這種帶有強烈個性化色彩的語文心智活動,如今在高師語文教學中也帶有濃厚的強制色彩,當然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評價主體的壟斷性是導致這種現象的原因之一。至于語文考試,教師的絕對主體地位尤為顯著。因為考什么、怎樣考均由語文教師決定,且考試結果又是語文教師評判學生語文學習的主要依據。教師在整個評價體系中“獨霸天下”,具有絕對的權威性和獨斷性。這種教學評價其核心是追求對被評價對象的有效控制和改進,所產生的負效在高師語文教學中尤為突出。
1.它違背了語文教學評價“促進學生發展”的核心目標、終極目標
《語文課程標準》提出:“語文課程評價的目的不僅是為了考查學生實現課程目標的程度,更重要的是為了檢驗和改進學生的語文學習和教師的教學,改善課程設計,完善教學過程,從而有效地促進學生的發展。”“促進學生發展”應該是語文教學評價的出發點和歸宿,但高師語文教學評價未能體現出這樣的評價目的。以教師為唯一主體的評價體系,嚴重挫傷了學生語文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學什么、為什么學、怎樣學本是學生自己該思考、行動、完成的事,結果全由教師一手包辦了,學生始終被教師牽著鼻子走。在這種評價體系下,學生逐漸養成了被動應付的本領,也逐漸喪失了語文學習的興趣,甚至逐漸將語文學習邊緣化了。促進學生的發展、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本領終成空談。
2.它淡化了高師語文教學評價的功能
語文教學評價具有多種功能,如評定、選拔、檢查、診斷、反饋、激勵、發展等。高師語文教學的評價功能有別于普通高中,它不受升學的限制與束縛,是真正檢測學生語文學習、語文能力、語文素養和激勵、促進學生發展的手段,理應以檢查、反饋、診斷、激勵、發展為主,真正著眼于學生未來的發展、一生的發展,通過評價使學生形成自我認識、自我教育、自我進步的能力。但目前以教師為唯一主體的語文教學評價無法實現這些評價功能。因為評價的信息通道是單向的、狹窄的,甚至不暢通的,它不能完全準確地診斷出學生語文學習的真實情況,也不能激發學生語文學習的內在動機,容易誘發學生的不滿、牢騷等負面情緒。此外,一直處于被動地位的學生不可能自覺、主動地回顧、反思、總結自己前期的語文學習行為,更不可能確信自己有能力進行相關的語文學習活動,自我效能感低,語文教學評價的反饋功能也無法落實。
三 考試成績是評價的主要指標,評價手段單一化
高師語文教學評價中考試成績占整個評價的70%,其中,期中考試占30%,期末考試占40%。考試成績成為衡量學生語文學習狀況及語文水平的主要評價指標,考試也成為高師語文教學評價的主要手段。固然,任何一門學科的學習都離不開考試,作為結果性的評價,它在一定程度上能檢測、反饋學生某方面的學習狀況,是教學評價的重要組成部分。但夸大考試的評價功能(特別是筆試的評價功能),甚至以考試評價代替其他評價手段是違背教育教學規律的。
1.考試的分數具有偶然性、局限性,它不能準確無疑地表達其測試內涵
語文是語言的學習,學生的語言能力就是對這種語言聽、說、讀、寫的綜合運用,這是以筆試為主的評價方式無法檢測的。更何況語文知識比重達60%左右的高師語文試題本身的信度就值得質疑,這樣的考試分數能說明什么?如果學生語文考試的結果與語文實際水平之間沒有正相關性,那么,我們就有理由質疑這種以考試成績量化為主要評價指標、以書面考試為主要評價手段的語文教學評價的有效性。
2.學生學習語文的態度、興趣、意志、情感、品質、人生觀、價值觀等非智力因素無法以量化的筆試進行評價
這些內容的評價必須借助師生之間、生生之間在日常語文教學活動過程中的交往、溝通、觀察、思考來進行評判,不能立竿見影地獲取,只能在語文教學活動中,通過長期的學習逐漸形成。所以無法量化的東西一旦量化后,它帶給人們的不是科學的數據,而是掩蓋評價事實、阻礙學生發展、扭曲評價功能的偽評價。
3.考試評價以數據的方式呈現,其結果冰冷、簡單,對學習成績中等以下的學生缺乏激勵作用
高師培養模式已由過去的精英化教育轉為大眾化教育,特別是在生源急劇下降的如今,絕大多數學生基礎和習慣較差。如何讓這些孩子在遭遇了中考失敗后還能在高師的課堂中樹立自信,找到自我,獲得成就感,是每一位高師教師應努力踐行的一大課題。因為這些學生特別是基礎年級的學生正處在人格形成最關鍵的時期,他們的自我意識、自我認知都將在這一時期逐步形成。如果語文教學評價只注重考試成績的純數據量化,那么,久而久之,它將會挫傷大部分學生語文學習的積極性,甚至還會左右學生的價值判斷,進而對學生的自信心、身心健康等產生不良影響。杜威說:“人的本質里最深遠的驅策力就是希望具有重要性。”關切、賞識、激勵、期望等富有人文關懷的教學評價(描述性評價語言)將會激發學生向上、向善的內驅力,并不斷追求進步和發展。反之,則可能挫傷學生的心靈,致使其陷入人生的茫然境地,失去求知、求真的原動力,制約他們未來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張竹香.后現代主義視域中的語文教育[J].濮陽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9
[2]蔣光明.語文教學評價的內涵、功能、理念和特點[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2009
[3]姚凱.自我效能感研究綜述[J].管理學報,2008
[4]顧曉白.語文課程評價改革實施的幾點思考[J].中學語文教學,2006
[5]江潮.試論語文教學評價的體系和理念[J].浙江教育學院學報,2005
[6]楊玉東.陳述性知識與程序性知識的教學策略[J].天津師范大學學報(基礎教育版),2010
[7]邵瑞珍、皮連生、吳慶麟.教育心理學[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58~59
〔責任編輯:高照〕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注解、公式等內容請以PDF格式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