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作為一種發展理念,鄱陽湖生態文明拒絕對大自然進行野蠻和粗暴的掠奪,而處處體現了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新理念,轉變發展方式的新思路,以及對人全面發展的道德新要求。
【關鍵詞】生態文明 人與自然 和諧 發展方式 生態道德
【中圖分類號】F06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1)10-0083-02
鄱陽湖生態經濟區的建立,一直廣受關注,這是中部地區崛起的新探索,是生態保護與經濟發展相結合的新試點,也是低碳經濟發展的先行區,更是人類文明成果特別是生態文明成果的一大新成就。
江西最大的優勢是生態,它地處長江中下游,江西北部的鄱陽湖是我國五大淡水湖中水質量最好的湖泊,被譽為長江中下游的“天然調節器”,鄱陽湖還是我國重要的濕地、世界重要的候鳥保護區。鄱陽湖區亦是物華天寶,人杰地靈。迎著新世紀的曙光,東部在快速發展,西部在大開發,而地處中部的江西如何找到一條適合自己的新路子,是“先發展后治理”,還是“邊發展邊治理”,生活在藍天碧水下的人們感激大自然給予的饋贈,樸素的生態觀念,扎根于人民內心的優良傳統道德品質,與不斷學習貫徹落實的科學發展觀念,促使江西人果斷地選擇了“生態立省”與“經濟發展”有機統一的新路子。在鄱陽湖生態經濟區發展的過程中,無處不體現了鄱陽湖生態文明的重要性。
一 鄱陽湖生態文明彰顯了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新理念
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明確指出“五個統籌”,特別指出了統籌人與自然和諧發展。也就是要充分考慮資源和環境的承受力,統籌當前發展與未來發展的需要,實現自然生態系統和社會經濟系統的良性循環。實質是人口適度增長、資源的永續利用和保持良好的生態環境。
基于我省的省情和溫總理視察我省“保護好鄱陽湖這一湖清水”的囑托,2008年3月8日,十一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江西代表團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新聞發布廳,首次向世界表明了江西關于“建立環鄱陽湖生態經濟區”的偉大構想。2009年12月12日,國務院發文審批通過了《鄱陽湖生態經濟區規劃》,鄱陽湖生態經濟區正式建立,它以江西鄱陽湖為核心,以鄱陽湖城市圈為依托,以保護生態、發展經濟為重要戰略構想,把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建設成為全國生態文明與經濟社會發展協調統一、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生態經濟示范區和中國低碳經濟發展先行區。
1.科學編制規劃,加強政策引導
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充分考慮了資源和環境的承受力,根據自然生態系統的不同特征和經濟地域的內在聯系,將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劃分為湖體核心保護區、濱湖控制開發區和高效集約發展區。不同區域的區域功能各不相同,使人口適度增長與資源永續利用的同時,最大程度上保持良好的生態環境。與此同時,不斷強化政策引導。江西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實施“山江湖工程”、“既要金山銀山,更要綠水青山”等發展理念,2008年又提出“建立環鄱陽湖生態經濟區”的偉大構想,在政策引導方面做了積極的部署。
2.堅持生態優先,依靠科技進步
為了永葆“一湖清水”,發揮鄱陽湖在長江中下游生態安全的重要作用,大力加強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例如,建立鄱陽湖濕地保護與恢復工程、鄱陽湖珍稀候鳥保護工程等,切實維護生態功能和生物多樣性。同時,依靠先進的科學技術努力構建以生態農業、新型工業和現代服務業為支撐的環境友好型產業體系。
總之,鄱陽湖生態文明作為一種發展理念,始終把自然環境的保護放在優先位置,拒絕對大自然粗暴的掠奪,充分體現了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新理念。這一理念指導著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從初期的構想到當前的建立,也將指引著鄱陽湖生態經濟區走向未來的明天。
二 鄱陽湖生態文明展現了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新思路
胡錦濤指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是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實現經濟社會又快又好發展的重要著力點?!苯洕l展方式就是指推動經濟增長的各種生產要素投入相結合的方式。經濟發展一般分為粗放型的經濟發展方式與集約型的經濟發展方式。粗放型的經濟發展方式主要依靠生產要素數量的擴張來實現經濟發展的方式,表現為高投入、高消耗、低產出、低效率。集約型則與粗放型相對立,主要依靠科技進步與勞動者素質的提高,以及通過生產要素科學合理地配置和提高生產效率來實現經濟發展的方式。經濟發展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約型的轉變關系到經濟社會又快又好的發展。
1995年,中央提出了要實現經濟發展方式的根本性戰略轉變,隨著物質文明的快速發展,人們從粗放式發展所付出巨大的代價中才認識到保護自然環境的重要意義。而鄱陽湖生態文明在這里再次召喚創造文明財富的人們,轉變發展方式,切實保護良好的生態環境,是實現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長遠目標。
1.我們應摒棄傳統的發展觀,樹立生態的發展觀
長期以來,我們沒有處理好數量和質量的關系,盲目地認為數量越多越好,在一定程度上經濟有所增長,結果造成了資源的過度開發和利用,環境污染嚴重,許多地區資源瀕臨耗竭。必須摒棄這種錯誤發展觀念,正確地確立生態的發展觀,尊重大自然的客觀規律,合理開發自然資源,停止物理性增長,推進質量性改進,實現發展方式的大轉變,才是科學、生態的發展觀。
2.不斷推進科學技術的進步,大力推廣和普及先進適用技術,加快高新技的運用
鄱陽湖生態經濟區按照生態與經濟協調發展的新要求,改造提升傳統產業,發展生態經濟,構建以生態農業、新型工業和現代服務業為支撐的產業體系。特別是在創建新型工業體系中,突出特色、嚴格準入、優化布局,以工業園為平臺,以骨干企業為依托,推廣循環經濟發展模式,發展節能減排降耗,著力增強自主創新能力,積極承接國內外產業轉移,促進項目集聚、產業集群,形成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的新型工業體系。
三 鄱陽湖生態文明體現了人的全面發展道德新要求
人的全面發展本質上是指人的需要得到全面滿足,人的能力得到全面發展,人的社會關系得到全面占有。實現這一全面發展必須著眼于人素質的提高,而衡量人的素質除了知識、能力、業績之外,更重要的一點是道德。鄱陽湖生態文明所蘊含的生態道德不僅拓展了傳統社會學意義上的道德內容,更是從生態學角度出發,把人和自然的關系納入到道德關懷,自覺承擔對自然環境的道德責任。生態道德的蓬勃發展,預示著現代化發展對生態環境的重視,是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重要道德品質,也是衡量個人道德水平的重要標志,更是人全面發展的重要道德要求。
鄱陽湖生態文明所蘊含的生態道德啟迪著人們要不斷加強生態道德意識的培育,特別是加強大學生群體生態道德觀念的認識。作為祖國的未來建設者,大學生的生態道德觀念的構建與生態品質的培養關系到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關系到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關系到人素質的全面提高與人的全面發展。
綜上所述,鄱陽湖生態文明作為新世紀發展的重要理念,指導著尋求發展、嘗試變革,勵志圖新的中部地區,其文明內涵也將隨著鄱陽湖生態經濟區的發展而不斷深化與完善。作為后發地區的江西必須傳承這一文明,將自身的生態優勢變為經濟發展的不竭源泉,使這片紅土地的山更青、水更綠、天更藍、環境更優美,從而造福子孫后代。
〔責任編輯:李繼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