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依據初中學生的心理發展特點,通過對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概念闡釋、必要性分析和自己教學過程中的案例反思,總結了一些自主探究和合作學習的方法和注意事項。從而闡釋出真正的課堂教學已不再是學生配合適應老師,而是老師要積極探求適合學生自主發展的教學方法。
【關鍵詞】初中教學 自主探究 合作交流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1)10-0095-02
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教師應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教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數學技能,學生是學習的真正主人,教師是數學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
一 對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認識
自主探究是當前新課程理念所提倡的一種學習方式,他要求學生做課堂的主人,要在老師的引導下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調動自己的各種感覺器官,通過動手,動眼,動嘴,動腦,主動去獲取知識。學會合作與交流是現代社會所必需的,也是數學學習過程中應當提倡的組織形式。所謂合作交流學習包括師生之間,生生之間即小組合作,一般來說小組合作學習,是以一定的人數為一組,將全班學生按他們的成績、能力、性格等諸多方面的差異分成若干個最優化的“同組異質,組間同質”的合作學習小組。
二 自主探究學習和合作學習推行的必要性
七年級到九年級這一階段的學生一般都具有較強的好奇好問的探究心理,而學生學習的過程既是一個認知的過程,又是一個探究的過程。作為教師不應該剝奪他們探究的權利,應讓他們在探究的過程中形成自己的觀念,能在傾聽他人意見的過程中逐漸完善自己的想法。同時七年級到九年級這一階段的學生獨立思考和探究的能力應有所提高,為他們的后續學習做好鋪墊。現在有很多學生在老師為主體的課堂教學模式下數學成績很好,但自主探究能力與合作交流能力欠佳,到了高中就會出現不會學數學了,數學成績一塌糊涂,數學成了阻礙學生發展的絆腳石,而一部分有特殊能力的學生整日吃不飽處于半饑餓狀態,創新能力和自主探究的能力得不到發展與提升,這就是說學生是存在個性差異的,他們的認知方式,思維方式以及認知的水平,學習的能力都存在差異。這就要求數學教師必須考慮到課堂應面向每一個學生,適應每一個學生的需求,而只有從面向每一個學生出發,才能為有特殊才能的學生提供更廣闊的活動領域和更多的發展機會,為不同層次的學生提供適合自己學習數學的舞臺,讓人人都能學到自己需要的數學,要完成這一目的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學習是再好不過的學習方式。
三 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應注意的問題
第一,教師要及時了解并尊重每一個學生的個性差異,滿足多樣化的需求,對學生進行詳細的,具體的自主學習和合作交流的方法指導及開展這種學習方式的必要性和目的,使學生在愉悅的心情下接受這種學習方式,使學生真正的學會學習,學會交流,學會合作,獲得終身受用的學習方法,為學生的終身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第二,在問題的情境設計上要生動有趣,盡可能地讓所有學生都能主動參與其中,讓他們暢所欲言提出各自的解決問題的方法策略,激發其探究的欲望,使其用心創造與體驗去學習數學,不僅思維得到發展,思路得到開拓,同時對數學的感受是真實的,親切的,自信的。
第三,合作交流前一定要營造好和諧寬松的學習氛圍,明確地提出合作的目標與要求,讓學生明白在合作交流中自己要做的是什么,需要解決什么問題,在合作交流中,要使每個學生擁有充足的發言,補充,更正,辯論的時間和空間,讓各種不同程度的學生的智慧得到淋漓盡致的盡情發揮。
第四,小組劃分時一定要把各種因素考慮全面,比如學生的成績,性格,性別,各種能力,同學關系等,盡最大努力讓小組最優化。
第五,在整個自主學習和合作交流學習的過程中,教師要認真觀察,詳細記錄每個學生的表現,每個小組的活動情況,及時發現問題,及時提示,及時矯正,及時解答,及時評價,鼓勵,支持,并參與其中,時刻不能忘記自己是學生學習過程中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
第六,教師的評價在整個學習過程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在評價時一定要詳細,具體,全面,生動,形象,準確到位,通過你的評價能起到激發學生學習數學更大的熱情和更大的信心。(1)教師的評價要言之有物,有精確的指導性例如:“你的這種方法太好了,因為你用方程輕易地就解決了大家反復用幾何方法都不能解決的這道題,大家為我們的善于變通的變通家鼓掌。”(2)教師的評價要有強烈的啟迪性,要順勢學會引導,例如:“你說得很好,答案正確,說明你認真聽講了,但是老師有一個小小的建議,你再把平行線的性質與判定好好看看,當填理由時會更準確好嗎?”(3)教師的評價要因人而異,有必要的激勵作用。例如當平時特不愛回答問題或學習本身有點困難的學生勇敢地站了起來并回答正確時,我們應說:“你今天太棒了,不但勇敢地站了起來還回答得如此正確,我為你驕傲,說明你是可以挑戰自我學好數學的,同學們為我們的勇士和未來的數學之星鼓掌”。(4)教師的評價要有親和力,要充滿真誠,我現在正在教初一的學生,每次與他們對話我都是稱呼他們“寶貝”,當他們回答問題精彩時,我就說:“寶貝,你的思路讓我都受益匪淺,作為你的老師太幸福了,來擁抱一下。”這時我會發自內心的去擁抱我的寶貝。(5)教師還應引導學生做好自我評價和互評,同伴的評價對他們的激勵與影響更大,自評可以讓他及時發現他人的長處和可借鑒之處,同時還會及時發現自己需要改進的地方。
第七,擺正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關系,把自主交流學習建立在合作交流學習的基礎上, 把合作學習作為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的中介和紐帶,使合作學習成為群體互動,彼此影響的社會交往情景,使學生感受這種學習的體驗是快樂的,幸福的。
第八,要做好階段總結,以便及時修正,補充,完善學習方案,使學習效果更高效,步步落在實處。
四 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學習的案例與反思
案例:七年級北師大版上冊第五章第七節《能追上小明嗎》。
在以前講解這一解時,我是這樣講的:
1.復習一元一次方程解應用題的方法步驟。
2.課前測試五分鐘。
3.設立問題情境,由學生通過自己的聯想和記憶,回憶在日常生活中兩個人追著玩的情景引入新課。
4.帶領學生分析例題,進而提煉數學模型。
5.由學生模仿列方程解應用題的方法,列出方程,解方程,做出答語。
6.讓學生總結這類題的方法,并記憶。
7.鞏固訓練。
通過事后學生反饋回來的信息,效果并不盡如人意,經過反思,我發現我注重了方法與技巧,卻忽視了最重要的,學生有親身體驗學習過程的權利,我注重了結果卻忽視了過程教學,為此我進行了如下的調整:學習的場所變了,由教室到了操場;學習方式變了。(1)將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讓他們到操場分直道和環形跑道做追著玩的“你能追上我嗎?”這樣的游戲,但在游戲前我為學生出示了游戲規則和要求,讓他們認真地進行了閱讀,并要求他們,邊玩邊體會,邊觀察,邊思考,看哪一組做得最好,哪些同學做得最好,學生們玩著,看著,交流著,爭論著,反復著,學生們高興快樂。(2)學生以小組坐好由組員靜思回憶剛才的游戲,然后比賽看誰能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并用數學的知識解決問題,組內交流討論,記錄員記錄好每個組員的表現,組長整理已解決和不能解決的問題。(3)組長匯報,組間交流合作,可以搶答,學習委員匯總看哪個小組提出的問題多而且更有價值,分析問題的角度好,解決的妙。(4)驗收學習效果,規范解題過程,拿出練習本完成課后練習。(5)再次合作交流,組員互判,相互答疑,組長做好組織與整理。(6)組長再次作出匯報,提出本組仍不能獨立解決的問題,其他組搶答。(7)教師精講,完善補充,引導學生做好顆粒歸倉。(8)學生填好自評表,小組互評記好小組日志,教師點評,結合各項評價評出本節課的星級同學和星級小組并頒發獎品,提出更高的希望。(9)分層留下鞏固作業和預習自學作業。
反思:(1)學習場地的改變,讓學生感覺新鮮刺激,同時他們也感覺到了老師對他們的信任,所以在游戲過程中他們玩得特別投入卻處處注意安全,注意感悟,留心觀察與記錄,在學習過程中特別認真,特別專注,看待老師的眼神都變得那么親切,充滿了敬意。(2)學習方式的改變,更激發了學生探究的欲望,珍惜展示的機會。
有效的數學學習過程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教師應鼓勵學生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引導學生主動從事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與交流等數學活動,從而使學生自己形成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和有效地學習策略。
因此, 真正的課堂教學已不再是學生配合、適應老師,而是老師要積極探求適合學生自主發展的教學方法。在課堂教學中,要樹立“以人為本,自主發展”的教學理念,創設問題情境,積極開展探究性學習、合作學習,為學生提供自由表達、質疑、探究、討論問題的機會,使課堂教學成為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過程,從而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習慣和創新意識。人人都能學到自己需要的數學,成為學習過程中真正的主人。
參考文獻
[1]張偉俊.新課程實施過程中的體會與思考[M].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
[2]初中數學新《課程標準》[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
[3]呂世虎.初中數學新課程教學法[M].北京: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
〔責任編輯:陳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