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問題的提出
隨著課堂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音樂課也呈現出多姿多彩、百花齊放的良好態勢,然而音樂唱歌教學仍存在一些突出問題,以下是我在教學中的一個小事例:
當我認真教授八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第一課《給世界一片綠色》(歌曲)時,并滿懷信心地唱給八(2)班的學生,他們聽后,足有一分鐘,學生們沒有任何反應(以前總是會有掌聲的)。然后,一名男生舉手站起來說:“老師,我們不想學這首歌,能不能換一首好聽點的歌教我們唱?”話聲剛落立刻就有一片附和的聲音。我很吃驚,這可是新課標實施后的新版本教材的第一課,我在備課時覺得旋律非常優美且符合中學生演唱。我有點生氣,問道:“難道這首歌不好聽?”“是的!”全班學生應合道。就在我再次巡視堂下時,發現全班學生都無精打采,尤其是舉手的那位同學,一副犯了錯的樣子,旁邊幾位同學正向他翻著白眼。我突然意識到自己正在犯著一個嚴重的錯誤,我已經步入課堂專制主義的誤區,學生的積極性和自信心已受到挫傷,這會破壞師生關系的和諧,為什么不能讓學生學習自己喜歡、感興趣的歌曲呢?
于是我關掉了休息音樂,換上了微笑的表情,還沒等我開口,立即就有幾個學生說:“老師,我們又想學這首歌了,您就教吧?!薄敖贪?,教吧!”幾乎又是全班學生的聲音,還夾著對剛才提出不學這首歌的那位同學的指責,“老師,您別理他,只管教”。這戲劇性的變化竟讓我哭笑不得。我明白學生們是害怕耽誤了這每周一節寶貴的音樂課,于是我說:“既然你們認為這首歌不好聽,那我們這節課就另選一首你們喜歡的歌唱吧?!痹捯魟偮洌黄瑲g呼。學生們很快地交換意見后推薦了課本第三元的一首歌《大海啊,故鄉》。
課后我對這堂課作了長時間的反思,結合幾年來自己在教學中的一些體會,總結出音樂唱歌課中存在的以下幾個突出問題:(1)教材選什么歌,老師教什么歌;老師教什么歌,學生學什么歌,學生仍然是被動學習。這種現狀極大地束縛了學生的自主性和參與性,進而影響了學生的學習興趣。(2)師生之間的課堂交流大多是由教師提問引導學生回答,這樣勢必會影響學生的思維方式,也造成了師生之間不能平等地進行交流。(3)信息時代要求教師要有知識的積累、更新和拓展,也要求教師具備正確的學生觀和教學觀,照本宣科的教學和只有教法沒有學法的授課方式將不適應信息化的時代的發展。
二 “自助式”音樂課堂唱歌教學的目標
基于上述原因及理由我設計的“自助式”教學模式,分別在兩個班進行實驗教學,取得了一定效果。那么,自助式唱歌教學的目標在于:(1)真正實現以學生為主體的音樂唱歌教學,改變學生以往單純的接受教師傳授的歌曲及知識為主的學習方式,為學生構建開放的學習環境。(2)滿足學生在開放型的現實情境中主動實踐探索的需要,提供更多的唱歌體驗和接觸各種趣味性較強的音樂作品的機會。使學生通過親身體驗,提高審美能力。(3)促使教師更關注學生的學習,把課堂還給學生。
三 “自助式”唱歌教學的定義
課堂教學中的自助式是指教師通過有效的組織,提供給學生音樂作品和工具(音響、音像資料、樂器),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和需要進行選擇,進而體驗、學習。教師可根據學生的意見和要求進行教唱、練唱、表演等多種教學形式讓學生學會掌握。
這里要把握好以下兩點:(1)教師給學生提供大量的歌唱曲目,學生根據自己的愛好選擇后進行學習,教師根據學生的要求進行備課和教學;(2)學生選擇提供一部分歌曲通過教師與全體同學的審議后進行教學,學生也可選擇各種辦法欣賞、學唱、理解自己喜歡的歌,教師給學生提供設備(音像、樂器等),并適時地加以點撥。
四 “自助式”唱歌教學模式的具體程度
首先,制訂歌唱計劃:以初中教材中的歌曲為主,加上教師與學生提供的曲目,以菜單或目錄形式呈現給所有的學生。學生提前一周選好歌,并查找資料了解相關知識。其次,分組學唱:每堂課學生根據自己的計劃,選擇其他有相同喜好的同學建組共同學唱,全班可分成若干組。(每組學唱一首,一節課可以學唱好幾首歌,然后相互欣賞并延伸。)再次,教學場地不限一個地方。第四,教師提供個人范唱及音像資料并進行解惑。第五,小組展演交流:全班集合起來,各小組進行匯報演唱并介紹歌曲相關的知識,教師和大家共同探討。最后,教師打分進行鼓勵。
五 “自助式”唱歌教學的特點及效果
首先,在我實施自助式唱歌教學實驗的過程中,一年來在音樂歌唱能力上明顯比其他班級強很多。學生的精神面貌在課堂中明顯改觀。其次,自助式音樂唱歌課上,由于學生處于相對開放的學習環境中,對信息的收集比較方便,再加上生生間、師生間的交流是坦誠而活躍的,因此,學生的歌唱積極性很高。再次,學生對音樂課的興趣大大增加。以前這兩個班有30%的學生喜歡音樂或不喜歡音樂課,10%的學生上課違紀現象嚴重。自從進行自助式唱歌教學實驗以后,存在以上現象的學生有明顯的轉變。最后,在自助式教學模式的師生交往中,學生能充分體驗到民主、平等、尊重、信任、理解、友善與友愛,同時受到激勵、鼓舞、感化、召喚和指導,形成積極的人生態度和情感體驗,充分發揮了自主性和創造性。
參考文獻
[1]鐘啟泉.新課程師資培訓精要[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2
[2]吳斌.中國音樂教育[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2004
〔責任編輯:陳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