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課標要求教師必須在把握新課程標準的前提下,結合自己的教學對象來選擇更科學、更合理的教學策略和教學方法,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習,既可以激活他們的思維,使知識得到鞏固與積累,又可以喚起學生強烈的學習需要,讓學生在品味甜美的學習成果的同時,心理得到滿足,情感得到升華。
【關鍵詞】課堂教學 情感 激發情趣 喚醒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1)10-0133-01
我經常在思考這樣一個問題:怎樣上好一節小學語文課,使學生健康成長?有這樣一句話:“給孩子一個什么樣的教育,就意味著給孩子一個什么樣的生活!”可以看出,小學童年生活對孩子有多么的重要。下面本人就從四個方面對此談談自己的看法。
一 課堂教學要“求真”
學生的主體作用概括為學習求真、生活求真、做人求真三個方面。所謂“求真”就是“求是”,去不斷認識事物的本質,把握事物的規律。
新課程改革注重對學生能力的培養,但這并不意味著可以忽視或否定對知識與技能的傳授。所謂真,首先是講真理,教師所教的基礎知識與技能是真理,和同學們共同研究、探索的科學也是真理;其次是真實,課堂要有真實性,它追求教與學的實際效果;最后要真誠,真誠地對待學生。
語文教學中的“求真”,就是要求我們老師要真實地呈現出文本思路,真實地展示學生的學習過程,老師不論在基礎知識以及閱讀過程中的教學,還是作文中的指導,只有把“真”展現出來了,而后又去引導學生體現“真”,知道什么是對的,什么是錯的,什么是允許做的,什么是有悖道德和法律的,這樣,在學習中才能真正健康、快速地成長起來。
二 課堂教學要“務實”
新課程改革倡導以學生為本,著眼于學生全面發展的理念,它強調教育要實實在在地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培養良好的品行和終身學習的愿望和能力。所謂務實,就是要求教師在課堂上采用探究、體驗、交流等創新的教育教學手段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使之成為強大的學習動力,以此提高教學效率。課堂上教師要善待每一位學生,營造融洽、平等、民主的教與學的課堂教學氛圍,同時教師要通過課堂教學,把知識性、人文性、審美性巧妙地融合起來,給學生體驗真情實感的課堂,使課堂教學中的真與實得到和諧的、完美的統一。
今天我們重提三個“實”,即“真實、樸實、扎實”。是很有針對性的。語文課堂的虛假成分往往很多,有效成分減少,再有就是形式主義,不注重結果,尤其是公開課。語文教學首先是培養學生的語文能力,即聽、說、讀、寫、思的訓練。人文性是需要的,但不能一味地人文,也需要基礎,兩者不可偏廢。
三 課堂上必須有“情感”
一堂好的語文課,應該是一堂能感動人的課,感動學生,感動自己,感動聽課者。充滿情感的語文課,更能激發學生的積極性,更能對學生進行情感的熏陶,使學生熱愛語文,喜歡語文,那么,如何使語文課充滿激情呢?
1.立足教材,提倡讀中感悟
語文不像其他學科,它必須立足于教材。每一篇文章涵蓋的知識面很廣,可以說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可挖掘的資源非常多。但語文課終究還是語文課,新課標要求培養學生的語感,感受祖國語言文字的魅力,能運用語言文字表達自己的真實感情。因此,語文具備了工具性和人文性兩大特征。怎樣來體現這兩大特征呢?讀中感悟是一個有效的方法。以教學《鳥的天堂》為例,首先讓學生先讀讀贊美大榕樹的段落,然后問:“你是如何體會到的?”學生劃下自認為美的句子,并注上符號。全班交流時,邊讀邊品味:“臥”字好在哪兒?“近看”、“遠看”都寫出了榕樹的什么?“不可計數”指什么?……并在黑板上畫一畫,讓學生讀一讀,師生一起分享點滴的感受,體會作者用字的巧妙性。可以說品讀課文精彩片斷是一節課的精華所在,只有讀透了才悟得出,只有悟得出才能有感情地讀出來,最終使教學資源——師、生、文本在對話中得以開發和利用。
2.尊重“需要”,注重“激趣”
尊重學生學習的“需要”,“激發”學生提高學習興趣,是實現學生積極性,主動學習,提高教學效率的前提。教學中要以學生為主體,要了解學生讀書、求知和情感的需要,切記一味地灌輸。重在引發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在教學中,通過多種方式激發學生的興趣,或直觀演示,或旁征博引……激發他們閱讀欲望和動機,變“讓我學”為“我要學”和“我想學”的積極教學氛圍。
3.教學中要注重“融情”
在教學中教師適時地融入自己的某些情感,更能激發學生的熱情。用自己的情感融化學生、用自己的愛心喚醒學生的心。
四 課堂中要“關愛”學生
1.愛的平等
我們在教學中往往把精力放在成績好的同學身上,特別是公開課,為了追求良好的效果,忽視了對后進生的關心。其實,每個學生都需要我們用心去感受,老師的關心和呵護是心靈中寶貴的陽光。不僅如此,后進生更需要給予他們關愛。當他們感受到老師對他們的愛后就會激起學習的熱情。
2.愛的巧妙
愛是無聲的語言,尤其是課堂上,老師的每一個眼神,每一個動作都是表情達意的方式。學生是非常敏感的,只要我們在一些細節上給予修飾和強化,我們就能讓這些巧妙的“愛”發揮它們的作用。例如,上課時稱呼學生為“孩子們”,把學生當做自己的孩子一樣,這就是一種愛;用一種愛的眼神去鼓勵學生學習,這也是一種愛;實施有效的激勵評價,也能提高他們學習的熱情,這也是一種愛……
總之,我希望上好每一節語文課,每節課都能驗證學生健康、快樂成長的足跡,給孩子們留下一個美好的童年。當然,教學有法,教無定法,可以說沒有一種教學方法是最好的,只要在實際的教學環境中靈活運用,才是有效的教學方法。
〔責任編輯:李繼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