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課程評價上,注重的是形成性評價,過程與結果并重,以課程目標的實現為評價的基本準繩。我們經常在思考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如何豐富學生的審美情感,如何在音樂教學中讓學生學會學習音樂,如何評價學生,如何在音樂課中運用好的評價手段來促進音樂教學的發展。
一 評價的時機——音樂評價中美麗的翅膀
教師行之有效的教學評價,能使學生始終保持興奮的情緒積極學習。因此,我認為,只有找準了課堂評價時機這對美麗的翅膀,評價才能在音樂課堂教學中展翅而飛,起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小學音樂教學往往是由音樂知識、學唱歌曲、音樂游戲、唱游表演、樂曲等若干個環節優化組合而成,而每位學生的音樂天賦、能力都有所差異,有的學生唱歌條件好,有的則舞蹈好,教師要能注意引導學生揚長避短,關注學生的一切表現,隨時隨地發現、挖掘他們的優點,給學生適時適地的鼓勵、評價。
二 評價的語言——音樂評價中舞動的旋律
教師通過體態語言進行評價,包括動作、表情、身體等語言,如教師用親切期待的目光注視著學生,面帶微笑,輕輕點頭以示鼓勵,豎起大拇指、為他鼓掌表示對他精彩表現的贊賞。這些都會給孩子們以深刻的影響。
有一次,我給孩子們欣賞了一段音樂后,讓孩子們說說自己的想法,有一位同學高高舉起小手,但請他回答時卻漲紅了小臉,低下頭不敢回答。從他閃爍的目光中我知道他能說,只是膽子太小,我給了他一個親切的微笑,同時用體態語言給了他一些暗示,得到鼓勵的他,輕輕地說出了第一個字,我又豎起了大拇指暗示他說得棒,之后他鼓足勇氣將自己的想法說了出來。可見,無聲的評價有時真的能起到巨大的推動作用。
三 評價的形式——音樂評價中迷人的舞蹈
評價的目的應服務于學生的學習,而不是要完成某種任務,是一種持續的過程,貫穿于教學活動始終。音樂評價中的方式方法,如同蝴蝶般美麗的舞姿,用怎樣的方法跳就舞出怎樣動人的舞蹈。
“人性最深層的需求就是渴望別人欣賞和贊美。”小學生更是如此,因此,表揚與鼓勵應是評價的主要手段。例如:
師:“請哪位同學回答一下《送別》這首歌該如何換氣?”
生1:“一小節換一口氣。”
生2:“兩小節換一口氣。”
師:“兩小節換一口氣是對的,不應該是一小節換一口氣。”
這樣的評價,司空見慣,可是也許它會給第一個學生帶來傷害,也許這個孩子從此就不愿再主動回答問題了。如果教學者注意一下語言藝術,換一種方法,效果就大不一樣。
師:“兩位同學都提出了自己的見解,真不錯!那我們大家一起來試試,看看哪一種方法更適合這首歌。”
這樣的評價首先肯定了學生能提出自己的見解是好的,再要求學生通過自己的嘗試與感受,來體會哪一種方法比較優秀。既保護了學生的自尊心,又引導了學生自己去探究學習,這種評價帶領了學生用優秀的方法學習,引導了學生積極探索。
音樂課程的評價應該充分體現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精神,貫徹“新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著眼于評價的教育,充分發揮評價的多元性、主體性、開放性。
〔責任編輯:李繼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