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新課程標準實施以后,體育教學也提出了新的課程基本理念,為此,我提出分層次教學的設想,以解決學生在體育課中出現“吃不飽”和“吃不了”的矛盾。
【關鍵詞】新課標 分層次 分層次教學
【中圖分類號】G807.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1)10-0164-02
新課程標準實施以后,教學改革迫在眉睫,雖然有些教師也曾嘗試過在同一班級內分組教學的方法,進行因材施教的教學改革,但由于班級人數多,課堂時間有限,內容又多,往往顧此失彼,教學效果不明顯,還導致一部分學生對體育課失去信心、興趣。為了解決這些問題,筆者大膽提出在課堂中實行分層次教學的教學方法,并在教學中進行了大膽地實踐,現已收到了較好的效果,對大面積地提高體育教學質量起到了很大的促進作用。
一 研究對象和研究方法
1.研究對象
本文的研究對象為在校中學生,分別是2008屆七年級新生到八年級結束,從分層次和不分層次的班級對比,從而得出結論。
2.研究方法
體育課分層次教學的具體方法:(1)合理規定不同層次學生在課中需要達到的標準,真正反映學生的實際情況,可在課前根據授課內容把學生分成不同的三個組,以便在課堂上提出不同的要求。(2)可根據不同層次的學生實施不同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真正做到因人而宜,因材施教。(3)制定不同的考核方法。按照新教材的基本要求,采用體育達標和校本教材相結合的考核方法,并采用升降級教學考核制。內容上,甲層次的學生適當增加難度,而丙層次的學生適當降低難度,乙層次的學生按內容進行。此外,對身體素質特差的學生應適當降低標準,為了調動不同層次學生學習鍛練的積極性,實行每年或每學期進行一次升降層次或組別的考核測試。
二 體育課分層次教學的目的、要求
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均能達到一定的標準,解決好“吃不了”和“吃不飽”的問題,并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提出不同的要求。采用達標教學,課中的一切活動都圍繞“以學生為中心”的目標展開。采用“分層教學—明確目標—共同提高”的方式,充分調動不同層次學生學習鍛煉的積極性,使不同層次的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提高。
三 結果與分析
為了便于調查研究和實踐總結,我們針對2008年剛入學的新生,共240人,4個教學班。為了便于對比,我們選取了其中兩個班,并且要求兩者對比對象男女均等,剛入校體育測試情況相當,健康狀況也相當。實驗期為兩年(見表1)。
試驗結果表明,分層次教學改變了以前的應試教育,對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有明顯效果,能更好地做好培優和激發學生之間的競爭意識,還能激勵后進生,使學生均能在自己的水平上不斷進步,并經過努力即可達到應有的效果,從而使他們對體育鍛煉產生興趣,樂于鍛煉,敢于鍛煉,成績逐步提高。最終由差生轉變為及格或良好、優秀;優等生能夠“吃的更飽”,更好地進行延伸、遷移。
四 結論與建議
1.結論
在新課標下對體育課進行分層次教學有以下優勢:(1)突出了教學的針對性、目的性,有利于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并正確實施因材施教、區別對待。(2)提高了場地、器材的合理利用率,這樣能使學生按要求做某些練習,教師能有目的的設計場地和合理地利用器材,不至于造成班與班之間的沖突,也使學生的練習不會出現盲目性。(3)提高了教師的業務素質,這種教學方法使教師要在課前精心設計,要具備處理一切事件的能力。教師的能力得到充分的發揮,學生練習效果的好壞也直接影響了教師的聲譽,同時也是對教師能力的一個評價。因此,能更好地促進教師努力鉆研業務,不斷自我完善,從而提高教師業務素質。(4)體現了體育課的特殊性,有充足的體育課場地,能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在不同的場地進行練習,同時,取得各自應有的效果,使體育課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5)也使新的課程標準得以實施,課程改革進入到了實質性階段,教師由剛開始的無從下手,到現在的有的放矢。
2.建議
筆者根據自己多年的經驗,提出以下幾點建議:(1)采用分層次教學,教師應有周密的計劃,并采取合理的分層措施。(2)還應考慮性別、年齡、發育狀況,盡量做到每班的實力均等。(3)需要學校的領導和班主任積極主動地配合,做好學生的思想工作。(4)遵循因材施教原則,對不同年級、不同層次的學生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利用器材要充分考慮其特點,既要適應學生的個性、年齡特點,又要適應教學。(5)在分類時,要考慮學生的特點、愛好、興趣,使每個學生均能喜歡上該課,達到預期的目的。
通過分層次教學,學生身體素質會明顯提高,有利于身體素質好的學生掌握和提高運動技術、技能,也有利于身體素質差的學生增強體質,使學生由被動學習轉變為主動學習,能充分體現因材施教和區別對待的教學原則。但應注意實行分類施教,對教師要求比較高。所以,教師必須了解和掌握每個學生的體質和體育成績情況。另外,還應具備一定的政治素質和業務素質,只有這樣,這項工作才能做得更好。
總之,新的課程標準已實施多年,作為體育教師,要著眼于未來,不斷加強業務學習,努力提高自身的能力,大膽進行教學改革,積極開展校本教研,為大面積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而不懈努力,使新課程標準的實施進一步落到實處。
〔責任編輯:李錦雯〕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注解、公式等內容請以PDF格式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