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21世紀的中國,全民的創造意識是國家興旺發達的標志,而激勵和培養創造意識的主渠道在學校。對于小學生要從小潛移默化地孕育和播下創新意識的土壤和幼苗,這就要求教師在教法上下工夫,要敢為人先,開拓進取,學人之長,為我所用,結合自身特點創造出屬于自己的教學風格;好奇心是兒童的天性,同時也是創新意識的萌芽,是靈感的預示。學生對于某些問題的好奇,質疑,教師要加以引導,讓其有所觀察、發現、概括、總結,提高其綜合能力;學生在質疑的過程中,不僅獲得了書本知識,也拓展了思維,在實踐活動中,提高了學生的動手、動眼、動腦、動口能力,啟發思維,發揮創造性,培養創造能力。
【關鍵詞】創造意意識 創造能力 敢為人先 好奇心 質疑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1)10-0183-01
21世紀的中國,全民族的創造意識將是國家興旺發達的標志,而激勵和培養民族創造意識的主渠道在學校,所以,從小培養學生的創造意識責無旁貸地落在了每位教師的肩上。對于小學生而言,從小就潛移默化地孕育和播下創新意識的土壤和幼苗,就會時時迸發出創新的火花來。
一 教師要敢為人先,做教改的實踐者
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關鍵在于教師,教師要在教法的改進上下工夫,要敢為人先,開拓進取,在借鑒前人經驗的同時,創造出自己的教學風格,真正在教學改革中去嘗試,做教改的試驗者。比如:在教學“乘法應用題和常見的數量關系”一課時,發現這節課的知識是通過學習“例1”得出:單價乘以數量等于總價。通過學習“例2”得出:單產量乘以數量等于總產量這兩個常見的乘法應用題的數量關系,與我發現、推導、總結的過程相似,可以讓學生通過學習“例1”的學習方法去指導“例2”的學習,而且在兩個例題的學習中,通過教師的質疑問難,能培養學生觀察、發現、概括、總結的能力,還能通過學生自編具有乘法數量關系的應用題讓學生的思維產生飛躍,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所以我在教學中精心設計出一個教學活動過程:(1)1“導”2“放”,培養能力;(2)展示圖示,激情引趣;(3)合理板書,突出重點;(4)突破難點,勇于創新。學生完全沉浸在自主的實踐活動中,并親自去觀察、發現、總結出乘法應用題中常見的數量關系。這樣改革教材教法,學生學得靈活、自主、愉快,從而圓滿完成了教學任務。
二 愛護和培養學生的好奇心,播下創造意識的幼苗
好奇心是兒童的天性,他們常常會提出一些奇怪的問題,這種好奇心正是創新意識的萌芽,是靈感的預示。所以教師要善于培養學生的好奇心。比如,我在講“時、分、秒的認識”時,雖然該節課有多媒體課件,但我還是拿來一個大大的石英鐘,其目的是為了激發學生的好奇心,讓他們通過實物去探索和發現時分的關系和奧秘,教學效果甚好。再如,在學習了數表乘法之后,我讓學生思考:有7棵樹苗,每行種4棵,要分種成2行,該怎么種?學生在好奇心的驅動下,去分析,去想象,通過學具擺一擺,使學生在自主活動中懂得了1棵樹頂2棵樹的道理,從而擺出了多種樹的圖案。這樣由“常規”的情況而想象出實際生活中的“非常規”的情況,激發了學生的創造興趣,培養了學生的創造能力。
三 鼓勵學生質疑問難,讓思維插上翅膀
質疑常常是創新的開始,小學生總喜歡“打破砂鍋問到底”,他們的腦子里有數不清的“為什么”,我們要鼓勵和倡導這種傾向,能提出問題,便說明他們是勤學好問的。如果我們的學生一點疑問也沒有,也說明了,他們并沒有用心去學,而善于質疑問難的學生,才有可能找到打開創新之門的金鑰匙。比如,我在講“元、角、分的認識”時,有的學生就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為什么人民幣只有1、2、5這三種數額的票面?”這確是一個很少問津的問題。其實這也是一個數學問題,我沒有回避這個問題,而是讓學生思考:你能找出盡量少的數字,并且要能很容易地組成1~9這九個數字嗎?學生通過討論,精心挑選,在學過的數學中1、2、5脫穎而出,成為最佳組合之一,因為1+2=3,2+2=4,5+1=6,5+2=7,5+2+1=8,5+2+2=9,所以人民幣只需1,2,5這幾種面額就足夠了。除此之外,大家還挑出1、3、5也是最佳組合。通過學生的質疑、討論、篩選、釋疑,使學生在學到課本知識的同時,也發現了生活中一些有趣的數學問題,拓展了學生的思維,培養了學生的創造精神和創新能力。
四 以動促思,以趣啟思,發揮學生的學習創造性
對于小學生來說,一條新穎的解題思路,編一道應用題,小發明、小創造都是創造思維的結果,而要達到這些目的,教學過程中實踐活動非常重要,只有在教學中讓學生動手、動腦、動眼、動口,才能啟發學生思維,發揮學生的創造性。
正如數學家華羅庚所說:“數學本身有無窮的美妙,認為數學是枯燥無味,沒有藝術性,這種看法是不正確的,就像站在花園外面說花園枯燥無味一樣,只要踏進大門,你就會發現數學有學許許多多富有趣味的內容。”教師只要引導得法,定能帶領學生踏進數學知識的百花園,去耕耘,去發現,去探索,去創造,去快樂地暢游。
參考文獻
[1]肖利民.數學教學與學生創造思維能力的培養[J].濮陽教育學院學報,2003(1)
[2]謝傳健.淺談數學教學中創造思維能力的培養[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03(3)
[3]宋俊奎.在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J].中學數學教育,2002
[4]教育部《素質教育觀念學習提要》編寫組編.素質教育觀念學習提要[M].生活#8226;讀書#8226;新知三聯書店,2001.7
〔責任編輯:李錦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