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困生一般是指學習成績或思想品德等非智力因素相對較差的學生。任何一個學校,一個班級學困生都占有一定的比例。根據(jù)素質教育面向全體學生的要求,每一個學生都要有所進步,有所發(fā)展。因此,如何轉化學困生是學校、班級面臨的一項十分重要的問題,下面結合自己在教育教學工作的實踐,談談怎樣做學困生的轉化工作。
一 學困生轉化存在的問題
學困生轉化和提高存在以下問題:(1)“嚴而不愛”,對學困生一味地嚴格要求,對學困生“恨鐵不成鋼”,甚至采取體罰或變相體罰等有違師德的行為,差生不能理解教師的良苦用心,認為教師有意針對自己,從而產(chǎn)生逆反心理,對抗情緒,結果適得其反。(2)過分表揚。對學困生的優(yōu)點或閃光點過分或拔高式表揚,行為與表揚差距較大,學困生的心理負擔重,達不到教師所期望的結果。
二 學困生轉化和提高的策略
1.教師要平等、友好地對待每一個學困生,讓他們充滿自信
首先,教師要平等地對待學困生。每一個學困生有缺點或犯錯誤時,教師對其進行幫助、教育以至嚴肅批評都是必要的,但必須持平等的態(tài)度,才能被學困生所接受。如,兩個學生發(fā)生爭吵,教師不能待優(yōu)等生而薄學困生。教師在教育過程中,切忌對學困生進行挖苦、諷刺、嘲笑,對學困生人格上要尊重,不能侮辱。這樣平等對待有利于師生之間的交流與溝通。其次,讓學困生充滿自信。將差生轉為優(yōu)生,關鍵在于改變他們的自卑感,提高他們的自信心。對有些學困生,適當降低學習要求,讓其感受到進步,逐步培養(yǎng)他們學習的興趣,從而提高學習的信心。對學困生有進步,哪怕一點小進步也要及時表揚,但表揚要實事求是,不拔高。在教學中,我對每個學困生的點滴進步均有記錄,這些學生對自己的進步都胸中有數(shù),樹立學困生的自信,還要多做縱向對比,讓他們感受到自己的進步,體會到成功的歡樂。
2.針對“嚴而不愛”的問題,我采取善待學生和持之以恒施以愛心的做法
首先,要毫不偏見地發(fā)現(xiàn)或挖掘學困的優(yōu)點、閃光點,使他們感到教師是平等地對待他們,在關心他們,只要努力,老師一樣都喜歡,一樣會變成先進學生,在實踐過程中,只要差生有一點進步,我都及時鼓勵,讓他們體驗成功的歡樂與喜悅,激發(fā)其自信心和自尊心,在工作中仔細觀察和留意學生的進步,及時表揚或贊賞,錯過表揚的最佳期,會被學生誤解為教師為了表揚而表揚。積極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讓他們在鍛煉中成長。其次,不要讓學困生產(chǎn)生被遺忘的錯覺,在教育實踐中,多關心體貼他們,無論是在學習上,還是在生活上,讓他們感受到老師在關注著他們。比如,新授課后,練習題比較簡單,我把板演的機會讓給他們,讓他們及時掌握新知,讓他們享受成功的喜悅;給他們留充分訂正作業(yè)的時間,留給他們思考的時間與空間,使他們切實掌握所學知識,教師要有足夠的耐心,要因人施教,持之以恒,讓他們從一點一滴做起。學困生的不良行為,不是一日養(yǎng)成的,也不是一日就能改變的,我們應該有長期的思想準備,付出加倍的努力。學生之所以成為差生,其主要原因是差生自制力差,抵御外界誘惑力不強,有時甚至明知不能為而為之,為之后又感到后悔。對此,我們要認識到學困生出現(xiàn)反復是正常的,要允許他們的反復,關鍵是學困生出現(xiàn)反復的時候,教師該怎么辦?教師切忌操之過急,簡單粗暴地批評,甚至不聞不問,任其發(fā)展。實踐證明,欲速則不達,急于求成反而適得其反。教師要有更大的耐心去幫助他們,從而讓他們懂得老師是真心實意地為了他們的健康成長。凡事都有一個過程,要給學困生一個再認識再改正的機會。由此可見,轉化學困生必須有信心、有耐心,要持之以恒,循序漸進。
3.采取“感化教育”法,使學困生要求上進
教育要有寬容。教育的對象是各具特點的活生生的學生。我們往往在教育教學實踐中,為了完成自己的教育教學任務,而要求所有學生同一個標準,同一個結論,同一個模式,忽視了個體的差異性。做作業(yè)考試時要求同一個標準答案。放大學生的錯誤,學生遲到則認為學生時間觀念不強,學生在課堂因突然得出問題的答案而歡呼時,是不遵守課堂紀律,故意搗蛋;學生課間偶爾打鬧是喜歡打架斗毆。種種現(xiàn)象,教師應用學生的眼光,用寬容的心去理解他們,因為他們畢竟還是孩子。教師應該創(chuàng)造條件,創(chuàng)造機會,使他們重新認識自我,樹立自信。美國心理學家羅杰斯認為:“學生只有在親密、融洽的師生關系中,才能產(chǎn)生安全感,并能真實地表現(xiàn)自己,充分表現(xiàn)自己的感情,創(chuàng)造性地發(fā)揮自己的潛力”。本著“信任、尊重、理解、激勵、寬容、提醒”的原則。為他們創(chuàng)造進步的環(huán)境。學困生在哪些方面有特長,就在哪些方面多為他們創(chuàng)造環(huán)境,給他們成功的機會,讓他們有機會展示自己的才能,重新找回自我,讓他們有進步的原動力。轉化和提高學困生是一項艱巨的任務,作為教師,我們要樹立每個學生都能成才的觀點,善待每一個學生,平等關愛每一個學生,因材施教,持之以恒,點燃他們自等、自信、自強的信念。教育的明天一定會充滿希望。
〔責任編輯:李錦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