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機械制造業的發展,高速切削技術成為工業發展的必然趨勢,其應用將大幅度地提高加工效率和加工質量。高速切削技術涉及高速切削加工工藝、切削機理、高速切削所用的刀具、機床等諸多因素。本文著重介紹了高速切削各相關技術的研究動態,并對高速切削技術的應用前景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數控技術 數控高速加工 數控加工技術
【中圖分類號】TG65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1)20-0198-02
一 高速加工在技術上的優勢
高速加工在切削原理上是對傳統切削認識的突破。在國外的高速加工試驗中已證實,當切削速度超過一定值(600m/min)后,切削速度再增高,切削溫度反而降低,在切削過程中產生的熱量進入切削被帶走,而且當切削速度超過某一數值后,切削力近似保持不變。經過理想的高速加工后,切屑變形及其收縮加工的實現與應用對航空制造業有著重要的意義。高速加工自身必須是一個各相關要素相互協調的系統,是多項先進技術的綜合應用,為此機床廠商應進行大力的開發研制,推出與高速加工相關的新技術設備。
二 數控高速加工的現狀
高速加工技術跟隨引進的先進數控自動生產線、刀具(工具)、數控機床(設備),在機械制造業得到廣泛應用,相應的管理模式、技術隨之融入企業。在我國航天航空、汽輪機、模具等行業,不同程度地應用了高速加工技術,相對于汽車制造業而言,這類機械制造行業基本上屬于工藝離散型制造業,其高速加工技術主要表現在對高速數控機床與刀具技術的應用上。
目前,國內已引進的加工中心、數控鏜、銑床主軸轉速一般≤8000r/min(極少有12000r/min),快進速度≤40m/min。對鑄鋁、鍛鋁合金體、高強度鑄鐵和結構鋼件,多采用超細硬質合金、涂層硬質合金刀具材料和標準結構的各類刀具加工。超硬刀具材料及專用結構刀具應用相對較少,加之機床主軸轉速偏低,一般不能進入高速切削領域。以銑削加工為例,這些行業加工鋁合金工件:切削速度<1000m/min,進給速度<15m/min,每齒進刀量<0.35mm。車削:切削速度<700m/min。銑削鑄鐵、結構鋼(含不銹鋼)工件:切削速度<500m/min,進給速度<10m/min,每齒進刀量<0.3mm。上述行業中,數控設備利用率僅為1/4左右。
三 數控高速加工機床的關鍵技術
高速機床是實現高速切削加工的前提和關鍵。具有高精度的高轉速主軸,具有控制精度高的高軸向進給速度和進給加速度的軸向進給系統,又是高速機床的關鍵所在。
1.高速主軸
高速主軸是高速切削最關鍵的零件之一。目前,主軸轉速在10000~20000r/min的加工中心越來越普及,轉速高達100000r/min、200000r/min、250000r/min的實用高速主軸也正在研制開發中。高速主軸轉速極高,主軸零件在離心力作用下產生振動和變形,高速運轉摩擦和大功率內裝電機產生的熱會引起高溫和變形,為此對高速主軸提出如下性能要求:(1)高轉速和高轉速范圍;(2)足夠的剛性和較高的回轉精度;(3)良好的熱穩定性;(4)大功率;(5)先進的潤滑和冷卻系統;(6)可靠的主軸監測系統。
2.快速進給系統
高速切削時,為了保持刀具每齒進給量基本不變,隨著主軸轉速的提高,進給速度也必須大幅度提高。目前,高速切削進給速度已高達50~120m/min,要實現并準確控制這樣的進給速度對機床導軌、滾珠絲杠、伺服系統、工作臺結構等提出了新的要求。而且由于機床上直線運動行程一般較短,高速加工機床必須實現較高的進給加減速才有意義。為了適應進給運動高速化的要求,在高速加工機床上主要采用如下措施:一是采用新型直線滾動導軌,直線滾動導軌中球軸承與鋼導軌之間接觸面積很小,其摩擦系數僅為槽式導軌的1/20左右,而且使用直線滾動導軌后,“爬行”現象可大大減少;二是高速進給機構采用小螺距大尺寸高質量滾珠絲杠或粗螺距多頭滾珠絲杠,其目的是在不降低精度的前提下獲得較高的進給速度和進給加減速度;三是高速進給伺服系統已發展為數字化、智能化和軟件化,高速切削機床已開始采用全數字交流伺服電機和控制技術;四是為了盡量減少工作臺重量但又不損失剛度,高速進給機構通常采用碳纖維增強復合材料;五是為提高進給速度,更先進、更高速的直線電機已經發展起來。
3.高速切削刀具技術
第一,刀具材料。高速切削加工要求刀具材料與被加工材料的化學親和力要小,并具有優異的機械性能和熱穩定性,抗沖擊、耐磨損,目前常用的有單涂層或多涂層硬質合金、陶瓷、立方氮化硼(CBN)、聚晶金剛石等。
第二,高速切削刀具結構。高轉速引起的離心力在高速切削中會使抗彎強度和斷裂韌性都較低的刀片發生斷裂,會帶來危險,高速切削刀具必須滿足動平衡要求。動平衡一般對小直徑刀具要求不嚴,對大直徑刀具或盤類刀具要求嚴格。外伸較長的刀具,必須進行動平衡。另外需要對刀具、夾頭、主軸等每個元件單獨進行平衡,還要對刀具與夾頭組合體進行平衡。最后,將刀具連同主軸一起進行平衡。
第三,高速切削刀柄系統。針對剛性不足、ATC(自動換刀)的重復精度不穩定、受離心力作用的影響較大、刀柄錐度大等問題,相繼開發了刀柄與主軸內孔錐面和端面同時貼緊的兩面定位刀柄。兩面定位刀柄主要有兩類:一類是對現有7B24錐度刀柄進行的改進性設計,如BIG-PLUS、WSU、ABSC等系統;另一類是采用新思路設計的1B10中空短錐刀柄系統,有德國開發的HSK、美國開發的KM及日本開發的NC5等幾種形式。
4.高速切削工藝
高速切削具有加工效率高、加工精度高、單件加工成本低等優點。高速加工和傳統加工工藝有所不同,傳統加工認為高效率來自低轉速、大切深、緩進給、單行程,而在高速加工中,高轉速、中切深、快進給、多行程則更為有利。高速切削NC編程需要對標準的操作規程加以修改。零件程序要求精確并必須保證切削負荷穩定。多數CNC軟件中的自動編程還不能滿足高速切削加工的要求,需要由人工編程加以補充。應采用一種全新的編程方式,使切削數據適合高速主軸的功率特性曲線。目前,Cimatron、Mastercam、UG、Pro/E等CAM軟件,都已添加了適合于高速切削的編程模塊。
四 結束語
高速加工技術是現代先進的制造技術之一,其產生是市場經濟全球化和各種先進技術發展的綜合結果。在此背景下,高速加工技術應運而生,逐步發展成為綜合性系統工程技術,并得到越來越廣泛的應用。高速加工的巨大吸引力在于實現高速加工的同時,保證高速加工精度。航空航天、汽車及模具制造業對高速加工的認同與強烈要求,推動著高速加工技術在國際上的發展。
參考文獻
[1]賓鴻贊.數控加工過程[M].武漢: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06
[2]朱曉春.數控技術應用[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7
[3]周正干、王美清等.高速加工的核心技術和方法[J].航空制造技術,2002(3)
〔責任編輯:李錦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