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跨境貿易人民幣試點的順利推進,其對現行貨幣政策、外匯管理、境內外金融監管協調等方面形成挑戰,同時還存在一系列風險防范問題需要解決,本文就此進行初步探討,并以積極的態度提出相關建議。
關鍵詞:跨境人民幣 政策管理 建議
人民幣跨境貿易結算推出一年多以來,其發展速度遠遠超出市場及管理層的預料, 2010年銀行共累計辦理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業務5063億元, 2011年上半年,銀行累計辦理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9575.7億元,同比增長13.3倍。人民幣跨境貿易結算的指數級擴張,始于2010年6月,中國央行宣布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試點范圍從啟動之初的5個城市擴大至20個省區市,參與的出口企業從365家擴大至近7萬家,同時境外地域由港澳、東盟地區擴展到所有國家和地區。2010年8月,央行正式宣布允許境外機構以人民幣投資境內銀行間債券市場,為人民幣回流境內打開一扇窗口,增強了境外機構和個人持有人民幣的意愿。今年1月,央行又發布了《境外直接投資人民幣結算試點管理辦法》,允許境內機構以人民幣開展境外直接投資。隨著跨境貿易人民幣試點的順利推進,其對現行貨幣政策、外匯管理、境內外金融監管協調等方面形成挑戰,同時還存在一系列風險防范問題需要解決。
一、人民幣跨境業務對現行政策及管理的影響
1、貨幣調控能力或被削弱,增加境內貨幣和資本市場的不穩定性
隨著跨境人民幣業務向縱深發展以及更廣泛的流動,人民幣將成為國際間經常使用的計價、支付和儲備手段,因此國際上對人民幣的需求量將會大幅度上升,將有大量人民幣在境外得以累積和流通,或使我國貨幣政策的操作面臨“內外均衡沖突”。跨境人民幣流動,使得人民幣的兩種“身份”和兩種職能有時候會發生沖突。人民幣逐步國際化,本國貨幣與國際金融之間一體化程度將增強,這樣,國內的貨幣政策將面臨更加嚴重的“內外均衡沖突”問題。當我國出現通脹時,采用提高利率的貨幣政策進行調節,結果境外人民幣回流,國內人民幣增加,國內通脹加劇,貨幣政策失效;當國內通貨緊縮時,采取降低利率的政策,結果國內人民幣外流,國內貨幣減少,國內通縮加劇,貨幣政策失效,或會遭遇“特里芬困境”。也就是償還能力與持有者信心之間的兩難境地。并且隨著人民幣國際化進程加速,貨幣壁壘逐步取消,國際經濟危機、通貨膨脹可隨時傳遞到國內,這種情況在金融自由化、大量資本在國際間自由流動的今天尤為明顯。在外國投資者大量持有我國短期資產的情況下,國外對貨幣偏好的變化,往往會引起大量的資本流動,對我國金融市場乃至經濟產生沖擊,而這種沖擊會對我國貨幣政策造成嚴重影響。我們現行的匯率制度和利率政策將首當期沖,受到大規模的套利行為的沖擊,境內外人民幣利率和匯率迥異會產生人民幣的套利問題。隨著境外人民幣流通規模的擴大,形成香港人民幣離岸金融中心,香港離岸市場的人民幣利率主要取決于市場供求,而內地人民幣利率則取決于政府的宏觀經濟政策,尚未完全市場化。不一致的利率形成機制使得兩地人民幣利率存在一定的利差。當這種利差達到一定程度時,投時套利活動就會產生,如果境內利率和匯率市場化改革步伐跟不上,境外完全市場化的利率和匯率就會對境內利率和匯率的管制構成沖擊。大規模人民幣資金跨境套利和套匯,將使得我國政府根據境內經濟的發展情況確定利率和匯率變得更加困難。而且,國際投機分子可能在人民幣離岸金融中心積累人民幣頭寸,瞄準時機專門對我國的利率和匯率進行沖擊,增加內地貨幣和資本市場的不穩定性,從而擾亂國際金融市場,特別是中國金融市場秩序。
2、外匯管理難以適應跨境人民幣業務監管
境內和境外人民幣貨幣名稱雖相同,但身份大不同,境內流通的人民幣是本位幣,而跨境流通的人民幣則具有外匯價值,跨境流入的人民幣經過外匯管理部門認定,可以視同外匯作為外資企業注冊資資本的出資貨幣,也可以視同外匯作為外債辦理登記,但長期以來,我國對人民幣和外匯資金實行分別管理。一方面,外匯局掌握外匯資金流入、流出、劃轉、結匯、購匯等情況,但并不了解與外匯資金相應的人民幣資金來源及流向。
在人民幣境外債權債務方面,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會形成外國企業持有人民幣的現象。境外人民幣將被作為對我國的債權(CLAIMS)存在;對我國來說則是一筆境外的人民幣負債。由此而引申出“是否有可能因此形成境外人民幣市場?”“因國際結算而產生的人民幣兌換發生點是否可以在境外還是必須在境內?”“若境外人民幣回流境內用于直接投資時能否享受外商投資一樣的優惠政策?”等諸多問題。
在外匯管理方面,人民幣用于跨境貿易結算可能會使當前的進出口核銷制度出現操作性困難。因為,這里可能會存在人民幣來源上的混淆,如何界定資金是否來自境外的問題。與進出口核銷相關的還有出口退稅的依據和憑證問題以及國際收支統計申報問題等。尤其是大規模擴大試點出口企業數量之后,出口牽涉到退稅問題,就有騙稅的可能性,原先用外幣出口有海關和外匯局把關,現在用人民幣結算并不納入外匯核銷管理,因此退稅這塊完全靠銀行把握,外匯局須要研究如何加大真實性審核的相關政策。
3、境內外金融監管有待進一步建立協調機制
受法律管轄權范圍制約,人民幣的宏觀調控只能在我國境內實施,跨境人民幣業務客觀上要求傳統的局限于國內市場的人民幣監測體系能夠進一步延伸到海外市場,否則,國內貨幣政策的制定就會缺乏完整的判斷依據。不僅如此,監管和調控體系之外的大量人民幣流動,也可能為投機者提供工具??缇硨嵤┬枰渌泿女斁值呐浜稀R虼?,也存在著境內宏觀調控對境外人民幣的傳導受阻或效率降低的風險,存在著國際貨幣協調與合作中的不確定性風險等。
4、現行商業銀行國際結算體系亟待完善和跟進
人民幣的國際化將推動金融機構的國際化業務不斷調整和擴張,商業銀行在跨境人民幣業務中同樣發揮了多方面的積極作用,但現在大多的國內商業銀行的國際結算系統主要針對是外幣結算業務,不能經營人民幣業務,人民幣跨境貿易結算擴展到人民幣,相應的資金管理、產品設計等都需要本幣業務部門的支持。因此需要對人民幣的國際結算業務系統進行調整和修改。此外境內商業銀行還需要對人民幣跨境結算的結算管理制度、財務會計制度、海外分支機構和代理行的管理等有關制度做出相應的調整、補充和完善。在國內外清算安排方面,人民幣用于跨境貿易結算對于銀行的國際結算以及國內清算渠道都會有一定的要求,會涉及到網絡問題、代理行賬戶問題等問題。
二、政策建議
1、強化國內和國際貨幣政策協調,推動人民幣匯改
人民幣跨境業務發展進而形成人民幣跨境流動,意味著中國終將取消對資本項目的管制,使人民幣最終成為完全自由兌換貨幣,人民幣國際化的過程中,作為市場影響不斷擴展的國際貨幣其外部性也不斷增加。這就要求針對人民幣的貨幣政策的制定和運行也應早日進入國際化的軌道,人民幣國際化是市場進化推動的結果, 在這個過程中,金融監管框架必然需要根據人民幣國際化的進程動態進行調整,因為政府所監管的對象將是不斷國際化的金融業務和金融市場,在加強監管條件下積極推動離岸人民幣市場發展,努力加強國際貨幣政策協調,防范可能的政策目標沖突,使人民幣在保護本國經濟利益的同時更好地擔負起國際貨幣的義務。而其中最重要的舉措就是推動人民幣匯率制度改革。增強人民幣匯彈性,進一步推進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重在堅持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繼續按照已公布的外匯市場匯率的浮動區間,對人民幣匯率浮動進行動態管理和調節。國際化的貨幣政策的制定應著力在如下方面作出努力以防范風險。增加人民幣匯率的彈性,使人民幣匯率及時調整至適當的水平;提高人民幣利率市場化程度,使人民幣利率水平與國際利率水平保持合理的水平。
2、由簡單的外匯管理轉為貨本外幣一體化管理
本外幣賬戶分別管理,管理政策存在較大差異,難以對跨境關聯交易實施資金流動全程監管。目前對于本外幣賬戶的管理,人民銀行和外匯局相關職能部門各負其職,人民銀行依據《人民幣結算賬戶管理辦法》負責人民幣賬戶的管理,外匯局則以《境內外匯賬戶管理規定》、《境內機構經常項目外匯賬戶管理實施細則》為依據,負責外幣賬戶的管理。銀行賬戶作為微觀經濟主體資金活動的重要載體,本應全面地反映企業資金的變動情況。但是,我國目前這種管理尺度不一、管理部門多頭的賬戶管理體制卻割裂了資金的內在有機聯系,把相互聯系的本、外幣資金活動的各個環節人為分割,使得本、外幣資金流動信息缺乏必要的印證分析,只有實行本外幣一體化監管,將這兩方面的信息有機結合起來,才能理清資金的來龍去脈,形成對某一交易主體資金流動的全過程監管,提高監管效率。另外一個選擇本外幣一體化管理的因素是外匯管理所管制的是他國貨幣對我國的跨境流動,若將本幣納入外匯管理,則勢必造成人民幣國際認同的下降,因此,將人民幣納入外匯管理或者比照外匯管理是不妥當的。
3、國內與國際金融監管應加強協同合作
人民幣國際化的過程,也是人民幣業務、機構、交易網絡國際化的過程。人民幣國際化在降低金融交易成本、提高金融市場效率的同時,也使國內金融體系在國際市場范圍內面臨著更多的風險暴露。為了更好地提高國內外市場的有效性和應對新的風險,需要加強金融監管的國際合作。同時貨幣的國際化會不斷提高原來相對分割的不同地區的金融市場的互動程度,同時國內金融市場和國際市場的互動和聯系也會隨之增強。這就對監管協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強境外相關監管部門要加強勾通協調,研究探討對相關金融機構開展人民幣業務活動的監管,以維護人民幣匯率及其離岸市場的平穩。我國內地金融監管部門也可以直接參與到人民幣離岸的人民幣存款規定一個準備金比率,通過準備金以及相關的機制,我國內地的監管部門也可以掌握相關市場上的人民幣供求狀況。
4、重點監測并推動境內商業銀行的跨境人民幣業務發展
人民幣的國際化將推動金融機構的國際化業務不斷調整和擴張,發揮在多方面的積極作用,在政策宣傳方面,商業銀行利用其貼近市場、了解市場的優勢配合政府部門做了宣傳工作在信息反饋積極與政府部門勾通反映試點遇到的困難和問題,推動政策完善,是國家戰略的執行者,政策制定的參與者,市場的培育者和金融產品的設計者。建議將人民幣的跨境流通納入商業銀行體系,將人民幣的跨境流通和兌換從“地攤銀行”等機構中納入商業銀行等合規的金融監測體系,而且為人民幣的流出和回流提供了便捷安全、可監測的渠道。目前,我國與越南等周邊國家的邊貿口岸中人民幣的兌換匯率仍然受“地攤銀行”的操縱,所以需要擴大商業銀行的海外分支機構或者代理行網絡覆蓋范圍,將人民幣跨境流通納入商業銀行體系,提高人民幣國際清算服務的便捷程度。強化人民幣跨境貿易結算給銀行清算系統帶來的風險,加強跨境人民幣資金流動的監測,及時將異常可疑的資金流動報報告給監管當局,同時加大反洗錢工作力度,保證人民幣跨境貿易結算工作的規范開展。同時也要督促商業銀行內部作出國際業務結算和其它部門協調,完善本外幣一體化經營模式。
5、加強對人民幣跨境業務多部門協同監管
人民幣境外流通規模雖然目前看來并不大,但是從趨勢上看正在快速上揚,對人民幣跨境業實施有效監管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單靠一個部門難以保證整個機制的順暢運行,需要人民銀行、海關、工商、稅務等多部門相互配合、密切合作。目前人民銀行、外匯局、海關、工商、稅務等多部門監管合力尚未發揮。而目前我國各涉外監管部門各自為政的監管狀態難以對復雜的人民幣跨境業務實施有效監管。建議建立由外匯局牽頭,海關、外經貿、稅務、工商等等部門共同參與的協同監管體系。通過構建科學合理的數據收集、監測、分析、預警,實現本外幣統一監管,提高監測分析水平,及時發現異常及違規關聯交易的動向和線索,對涉及違法違規的關聯交易行為進行堅決查處。
參考文獻:
1.弗雷德里克·米什金教授,《下一輪偉大的全球化——金融體系與落后國家的發展》[M] 北京 中信出版社 2007
2.范起興 《人民幣跨境熱的冷思考》[J]中國外匯 2011(09)
3.梁中,許芯 《企業跨境關聯交易的本外幣一體化監管研究》[J]金融縱橫 2008(02)
4.連平 《人民幣跨境流通管理需怎樣的制度》中國證券網-上海證券報2011年02月24日
(作者單位:中國人民銀行南京分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