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構建成本控制與財務管理間的聯動機制,應成為現階段完成企業內部會計控制的重要任務。房地產企業的財務管理需要面對:融資管理環節、生產資金管理環節、銷售資金管理環節。由此,須在成本控制的經濟目標與社會目標的范圍內進行。即:企業資金的分配應在成本控制基礎上,幫助企業獲得滿意的經濟效益;同時,企業資金在分配的環節上應有所則重,即:在決定商品房質量的重要施工環節,在預算約束下應給予充分的資金支持。
關鍵詞:房地產企業;成本控制;財務管理;聯動機制
處于目前經濟大環境下的房地產企業,面臨著成本控制與資金使用方面的巨大壓力。伴隨著我國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不難預期:未來房地產行業仍將處于國家的宏觀管控之中。由此,構建成本控制與財務管理間的聯動機制,則成為現階段完成企業內部會計控制的重要任務。本文將著重從房地產財務管理層面,探尋二者聯動機制構建的途徑。
根據馬克思“資本循環模型”可知:基于資本循環總公式G-W-G`而言,企業資金在總量上將在時間維度依次存在于G、W、G`上;并且,在空間維度同時分布于貨幣職能、生產職能、商品職能上。不難理解,企業惟有遵循資本循環而實施全過程的財務管理,方能滿足內部會計控制的目標。具體就房地產企業而言,企業資金將長期以生產資本的形式存在著,必然延緩了資本循環速度。在此背景下,容易導致企業資金鏈條的斷裂。若要規避這一后果,企業可以分別從外源性資金供給、全過程成本控制兩方面著手。下文,在討論前者的基礎上,構建起與全過程成本控制的聯動機制。
一、房地產企業財務管理面臨的問題
不難理解,企業若要持續經營下去,其資本便須獲得永續循環。企業資本依次經歷:貨幣資本階段、生產資本階段,以及商品資本階段。從而,企業的財務管理便需要面對:融資管理環節、生產資金管理環節、銷售資金管理環節。
(一)融資管理環節面臨的問題
企業在融資環節一般采取兩種模式:(1)內源型融資;(2)外源型融資。其中,前者體現為企業資本積累的結果,是最為安全的融資模式。從而,該環節所面臨的問題主要存在于外源型融資領域。具體而言:(1)在直接融資領域。由于企業股票市值的敏感性波動,其傳導效應必將影響企業財務預算的制定與實施。(2)在間接融資領域。伴隨著央行屢次調高存款準備金率,必將增大企業的借款成本。從而,在資本循環速度一定的條件下,必然提升企業資金借貸的機會成本。同時,房地產業作為目前重點調控的行業,必然存在政策面的貸款歧視。
(二)生產資金管理環節面臨的問題
增進企業經營資質的內生激勵,對于企業的資本有機構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過提升C/V的比例,實則增大了企業在資本重置方面的資金投入。從經濟學視角來考察企業財務管理所面臨的問題,則體現為:由于資產專用性的增強,而提高了企業的沉淀成本。并且,在產能過剩背景下受資本循環速度減慢影響,企業資金將長期以固定資產形態存在。從而,拉緊了企業資本循環鏈條。
伴隨著要素市場整體價格的提升,房地產企業無論是在勞動力成本的支出方面,還是原材料的購買方面,都面臨了較以前更大的費用支出。在財務預算剛性背景下,企業各部分勢必存在追加預算的內生沖動。從而,形成企業成本控制與財務管理的兩難境地。
(三)銷售資金管理環節面臨的問題
企業產品銷售階段,是實現G`“驚險的跳躍”關鍵環節。受到企業產品使用價值的特征影響,目前仍處于賣方市場。由此,在銷售環節上所面臨的問題,主要在于:因商業信用,而產生的企業銷售資金回籠問題。在企業產品銷售領域,存在數量可觀的營銷成本。諸如,場地的租賃費用、銷售網點的內裝修,以及勞務費用等,在增大企業經營成本的同時,還將影響財務管理中的內部會計控制。
二、房地產企業財務管理的內在要求
房地產企業作為市場經濟主體,其內在規定性決定了它必然追求企業價值。企業價值的實現與否,則受到企業內、外兩方面的作用??疾炱髽I財務管理的內在要求,便主要針對企業的內環境展開討論。
(一)合理籌集資金開展生產準備
企業財務管理的目標之一,便在于為企業的生產準備資金。其中,企業通過銷售利潤資本化的過程,累積了一定的自有資金存量。然而,伴隨著市場結構、產品銷售體系的動態演變,企業自有資金存量難以推動組織資源的有效運轉。因此,引入外生資金便成為企業財務管理的重要任務。“合理”體現為兩個方面:(1)外源性資金的存量數額合理;(2)外源性資金的融資渠道與結構合理。
其中,外源性資金的存量數額,應建立在一定的成本控制原則基礎之上。即,須滿足成本控制的經濟目標和社會目標。外源性資金融資渠道與結構,則體現為對商業銀行的尋找,以及企業生產經營中的內、外資金比例關系。
(二)合理分配資金進行生產、銷售
通過企業財務管理整合了內外資金之后,便面臨著如何合理分配資金的問題。由馬克思資本循環總公式的實現條件可得:從靜態角度來看,資金在分配上的繼起性與同時性,推高了企業對資金總量的需求。為此,在資金約束條件下,企業財務管理合理分配資金進行生產、銷售則成為另一內在要求。
這時,須在成本控制的經濟目標與社會目標的范圍內進行。具體表現為:企業資金的分配應在成本控制基礎上,幫助企業獲得滿意的經濟效益;同時,企業資金在分配的環節上應有所則重,畢竟,成本控制的社會目標決定著其的社會責任。即:在決定商品房質量的重要施工環節,在預算約束下應給予充分的資金支持。
三、房地產企業財務管理的思路
企業財務管理部門作為成本中心,類似于企業的心臟功能。通過對資金的籌措、分配、監管,以及最后的企業利潤率的評估,推動著企業的健康良性發展。 本文將從以下三個方面展開路徑構建。
(一)建立全過程的資金管控機制
按照企業資金的流動環節,可以把它分為這樣3個階段:(1)資金準備。資金準備包括,外生資金引入、內生資金籌措。(2)資金使用。資金使用包括,在企業產品生產、銷售等全過程上的使用。(3)資金回籠。即企業資本在完成商品職能后,資金以G`(G+g)的總量回到企業內循環。其中,在全過程的資金管控中,應著重對第1、第2個階段進行考察。
(二)建立資金使用效益的評價機制
正如上文提出的,企業財務管理部門體現為企業的成本中心。這一地位就要求企業在財務管理過程中,應對成本的控制程度進行評估。從資金使用上來看,則體現為應對其的使用效益展開評價。因此,建立資金使用效益的評價機制,便成為必然。這里須注意一點:應著重考察資金使用的機會成本。
(三)建立與企業各職能部門的信息溝通機制
企業財務管理作為企業核心環節,應建立與企業各職能部門的信息溝通機制。這不僅是企業財務管理部門作為成本中心的地位使然,還是企業財務目標管理的內在要求。并且,企業還應建立各部門之間的聯動機制,通過對各部門管理者正式與非正式協商渠道的建立,強化企業資金監管意識和力度。
四、房地產企業成本控制與財務管理的聯動機制構建
不難理解,房地產企業的成本控制,歸屬于企業內部會計控制的重要內容; 而企業內部會計控制又體現為企業財務管理的核心。從而,二者聯動機制的構建,須在內部會計控制為中介條件下來完成。
(一)建立資金使用效益的評價機制
房地產企業財務主管部門,建立資金使用效益的評價機制,在于減少資金使用中的機會成本。關于評價機制的設計,應著重在于事前分析與事中的權變管理。因此,有關計算資金貼現的公式、模型,都可以作為事前分析的工具。資金使用中的權變管理,則在于針對房地產企業物資采購中的風險概率值(沉淀成本),適應性的進行資金配置。
(二)專家隊伍的職能建立
不難知曉,專家隊伍的建立將有助于對成本的界定、控制提供技術與監督職能。在專家隊伍的組成中,應充分發揮本單位會計專門人才的優勢;同時,在不涉及機密泄露風險的前提下,可以從會計師事務所引進“獨立”會計專家。從而,提升成本控制決策的客觀性。專家隊伍應在正式制度安排的基礎上進行建立,并以項目為導向,開展全過程的成本控制與財務管理間的管控輔助工作。
(三)提升單位會計人員的業務
無論內部會計控制機制如何優越,都需要通過會計人員的實施方能實現。由此,會計人員的技能以及職業操守,都將直接影響機制的發揮。從目前情況來看,在提升單位會計人員的業務時,應突出他們的內部會計控制意識。通過崗位意識的提升,最終強化對單位業務成本的控制與監管。在業務培訓過程中,還應強化企業職能部門間的協作意識,從而,提升他們在內部會計控制中的大局觀念。
(四)從整體上把握企業成本控制
房地產企業財務管理,實則體現為對企業資金的全過程控制。因此,具有全局性、戰略性的特征。建立二者的聯動機制,還應將成本控制納入到企業全局性層面來構建。具體表現為:(1)企業成本控制應服從于財務管理的需要;(2)企業成本控制應在財務預算范圍內展開;(3)企業成本控制應滿足財務管理對資金優化配置的目標導向。
五、小結
構建成本控制與財務管理間的聯動機制,應成為現階段完成企業內部會計控制的重要任務。房地產企業的財務管理需要面對:融資管理環節、生產資金管理環節、銷售資金管理環節。由此,須在成本控制的經濟目標與社會目標的范圍內進行。即:企業資金的分配應在成本控制基礎上,幫助企業獲得滿意的經濟效益;同時,企業資金在分配的環節上應有所則重,即在決定商品房質量的重要施工環節,在預算約束下應給予充分的資金支持。
參考文獻:
[1]劉麗霞.改善中小企業財務管理的對策[N]. 財會信報,2011,(6).
[2]李海清.加強供電企業成本預算管理的思考[J]. 會計之友,2011,(5).
[3] 趙奕凌.西部縣域工業發展資金缺損的機制分析與對策[J]. 重慶交通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9).
[4] 尚慧琴.企業成本管理模式研究 [J]. 商業文化(學術版),2010,(12).
[5] 吳媛媛.淺談企業如何加強成本管理[J].辦公自動化,2010,(12).
(作者單位:四川長虹置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