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小企業在湖南省的經濟發展中發揮著支柱作用,但受到眾多主客觀因素的制約,遇到了發展瓶頸。同時處于萌芽階段的企業年金,未能在企業發展中發揮其職能。基于現狀分析,運用管理學與西方經濟學的理論,結合湖南省中小企業發展和年金發展現狀的數據,參考境外案例,得出企業年金在湖南省中小企業發展中的重要支持作用。
關鍵詞:中小企業;企業年金;職能支持
一、問題引入
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進一步發展,中小企業在經濟發展之中發揮的作用日益凸顯,在宏觀經濟中有著難以替代的地位。在我國,中小企業具有規模小、成長性好、市場競爭激烈的特征。他們不僅在解決社會就業問題方面發揮著巨大的作用,而且為經濟增長提供了巨大的動力。所以,中小型企業的生存關系著民生就業,關系著產業結構發展,關系著宏觀經濟增長,是一個國家經濟發展的重大問題。
湖南省作為中部地區的重要省份,2009年,全省地區生產總值(GDP)為12930.69億元,居中部第2位。湖南省中小企業占全省企業總量的99.8%,可謂是湖南經濟發展不可或缺的重要支柱。然而,在同大型企業的激烈競爭中,中小企業卻處于明顯的弱勢地位,面臨著許多困難,其中以企業人才不穩定和福利水平不足最為突出,并成為他們發展的瓶頸。因此,我們必須針對中小企業發展中面臨的人才和福利等問題,采取有效措施,大力營造中小企業健康發展的空間。
所謂企業年金,是指企業及其職工在依法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基礎上,根據自身經營狀況和發展需要而自愿建立的,旨在使職工在退休之后的一定時期內能按年度獲得(通常按月發放)一定數額養老金的退休收入保障制度。企業年金是養老保障體系的第二支柱,其實質是以延期支付方式存在的職工勞動報酬的一部分或者是職工分享企業利潤的一部分。但企業年金在中國的發展卻是非常落后的。根據相關統計數據,九成以上的企業年金基金都來自于國有大型企業。而中小型企業,往往會因運營成本過高,當前效應低等問題而對企業年金市場望而卻步。 據統計,截止2006年2月,全國只有約50家的中小企業向各地勞動保障部門備案企業年金計劃,就算在中小企業最為密集的江浙地區,企業年金數量和規模都相當小。
作為福利制度的中的亮點,企業年金有其不可比擬的優勢,可在吸引和保留人才、增加福利等方面大展拳腳,湖南省作為中部重要省份,需要大力發展企業年金,完善福利制度,從而促進中小企業發展。
二、湖南省中小企業發展現狀及其存在的問題
(一)、湖南省中小企業發展現狀
根據湖南省統計局公布的統計數據,2008年,我省共有中小型企業139528家,占全省企業總數的99.8%;實現營業收入16738.72億元,占全部企業的77.7%。2009年,全省中小企業年末固定資產原價合計7015.05億元,比上年增長15.4%;實現營業收入19287.12億元,增長15.8%;吸納從業人員618.72萬人,增長3.7%。
表1數據來源:外貿科《2009年湖南省中小企業發展現狀、問題及對策》
由上表可以看出,湖南省中小企業從業人數所占全省全部企業從業人數的比重高達87.9%。造成以上現狀的主要原因是:我省中小企業大多屬于勞動密集型企業,是轉移農村勞動力和擴大就業的主要渠道。因此,近九成的湖南省企業勞動力就職于中小型企業。
由于融資困難和技術水平相對落后,我省的中小型企業產業結構仍然以工業和傳統服務業為主。據湖南省統計局統計,我省中小企業最多的行業是工業,為67726個,占全部中小企業48.5%,其次是批發和零售業,為27751個,占19.9%。在眾多的工業和傳統服務業中,中小企業的管理方式主要是家族式經營管理,以家族創業式發展為主,相對缺乏先進的管理模式和管理經驗,尤其是財務管理方面。同時,我省的大多數中小企業主要依靠單兵作戰,分散經營,尚未形成集群式發展。
另一方面,據湖南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統計,全省已有61家企業建立了企業年金計劃,企業年金基金規模達32.78億元,參保職工9.44萬人。相比發達的國家或者地區的中小企業企業年金覆蓋密度和深度而言,湖南省的企業年金較為薄弱,年金市場有待進一步開發。
總的來說,我省中小企業雖然個體規模較小,但其總體為我省提供了城鎮就業崗位的半壁江山,全部就業崗位的近九成勞動力就職于中小企業,其利稅占全部企業利稅總額的77.5%,成為了增加財政收入的主要支撐力量和GDP增長的重要動力,但其基本福利水平相對較低,有待于進一步提高。
(二)、湖南省中小企業存在的問題
1、壽命短,員工生產積極性不高,人才流失嚴重
由于經濟環境和競爭壓力,使得不少中小企業在低利潤和慢發展甚至虧損關停的境地里徘徊。據統計,大多數的企業在企業創建期的3到5年就退出了市場。中小企業的管理模式主要是家族式管理,缺乏先進的現代管理技術和經驗,導致了中小企業對員工合理的激勵制度的缺乏,企業難以留住優秀人才。企業激勵的匱乏,使得企業員工工作積極性不高,歸屬感不強,增大了企業員工流動性,導致生產效率打折扣,喪失了自我創新發展的源動力,影響了企業的進一步發展。
2、融資困難,稅費負擔重
中小企業由于其自身風險管控能力較差,企業盈利能力沒有強有力的保障,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不完善使得中小企業難以獲得較好的融資機會。作為企業血液的資金來源受到了很大的限制,使得中小企業發展滯后。加之政府更加重視大型企業的龍頭作用,對中小企業的發展扶持力度相對較小,缺乏相關的稅惠政策支持,使得中小企業在面對微薄的利潤的同時要面對繁重的稅收壓力,諸如營業稅、所得稅和基本養老保險等。
3、福利水平低下
據相關統計,在眾多影響我省中小民營制造企業員工離職的因素中,最主要的是薪酬福利,可見湖南省中小企業的福利水平遠遠不能滿足員工的需求。此外,中小型企業的福利呈現出公平性不足的現象,難以讓人才感受到個人價值的存在。
三、企業年金職能及其對湖南中小企業的支持
(一)、穩定企業人才隊伍,提高員工積極性
人力資源是中小企業發展的最主要動力,人力資源競爭激烈的當今社會,中小企業由于自身規模和實力的限制,很難留住或吸引優秀的人才。據統計,我國68%的中小企業生命周期不超過五年,而導致他們迅速破產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人才流失問題嚴重。據有關資料顯示,目前中小企業中高級人才流失率高達50%~60%,這遠遠超過了正常的15%以下的人才流動率。
根據人本管理原理以人為中心的管理思想,中小企業的管理應重視人的需要,并以激勵為主。其中福利是激勵企業職工的重要手段之一。企業年金計劃將員工的企業年金水平與企業的生產績效相掛鉤的職能,能夠更好的提高員工工作的積極性。同時,企業年金屬于員工晚年退休后的福利,具有延期支付職能,企業年金制度中大多都規定必須在該企業工作滿一定年數退休后才可以領取全額年金,這無形中為建立企業年金的企業員工跳槽增加了一定的成本,從而也對企業留住人才具有積極的作用。此外,企業年金注重效率。企業年金帳戶設計比基本養老保險靈活,不同層次的人才可以享受不同程度的企業年金保障。企業可以通過為企業優秀骨干人才設計更好的企業年金待遇來保留企業骨干和吸引社會優秀人才,優化人力資源。
在美國并沒有強制要求企業必須向員工提供養老保障的法律。而處于吸引和留住人才以及通告工作積極性方面的考慮,在19世紀中后期美國部分企業率先自發地建立起了自主經營的企業年金計劃。例如1875年美國運通公司建立了第一個企業年金計劃,整整比由國家運營的社會保障計劃早了60年。這也是成就美國通用公司成功的一個重要因素。
人才資源相對于沿海地區有一定的劣勢,殘酷的人才競爭環境使得湖南省中小企業更加需要重視留住吸引人才。因此,企業年金的建立可以以福利與績效掛鉤的方式激勵企業員工,提高了工作的積極性,從而使企業的生產效率有一定的提升,也為中小企業自身發展的人才需求提供了保障,減少人才流失帶來的沖擊,提升了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二)、稅惠政策使中小企業在提供福利的同時合理避稅
現今,中小型企業的企業所得稅稅率為25%,即使是受國家政策保護的小型微利企業的所得稅稅率也在20%,這無疑對中小企業是一個較大的負擔。根據湖南省財稅[2009]27號文件明確,自2008年1月1日起,企業根據國家有關政策規定,為在本企業任職或者受雇的全體員工支付的補充養老保險費、補充醫療保險費,分別在不超過職工工資總額5%標準內的部分,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準予扣除;超過的部分,不予扣除。因此,當企業建立企業年金制度后,由于企業為員工繳納的年金在員工工資5%之內的可計入成本,那么當企業為員工繳納年金時,可將原本用于增加福利繳稅的資金轉移到職工的企業年金賬戶,從而既為職工提供了福利,也實現了合理避稅。相比于其他的投資產品,企業年金以保險的復利來計算,企業的投資收益不必在每年末繳稅,而是在員工企業年金到期時一次性繳稅,相對而言能減少稅費增加投資收益,較其他的福利形式有避稅優勢。對于員工而言,個人所得稅將在年金領取時征收。由于退休后基本養老保險和企業年金的組合的替代率無法達到100%,同時考慮通貨膨脹導致的個稅起征點上升等原因,企業年金晚年領取繳稅將相對減少,企業年金實際帶來的福利大于即期增加的福利。
以美國的401(k)企業年金為例,該計劃的一個主要特點是它允許職工將一部分稅前工資存入一個養老儲蓄計劃,積累至退休領取養老金時再繳稅。由于是稅前繳費,而且政府不對該賬戶賺取的紅利、利息、資本所得征稅,只是退休后取出資金時才征稅,延遲納稅帶來的稅收優惠大大刺激了該計劃的發展。401(k)計劃占據了私人養老金總規模的一半以上,已成為美國最流行的企業年金形式。
由此可得,企業年金能夠為企業提供福利的同時很好的避免繁重的稅收,對于員工而言延期支付使得實際繳稅減少,增加晚年生活福利。
(三)、提高員工福利水平
福利水平是評價中小企業實力的一項重要指標。作為企業福利建設重要部分的企業年金,對促進中小企業基本員工福利乃至全社會的福利水平提高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企業年金是我國努力發展的多層次基本養老保障體系的第二支柱,旨在為使職工在退休之后的一定時期內能按年度獲得(通常按月發放)一定數額養老金的退休收入。企業年金為中小企業職工退休后的生活提供了額外的養老金,使人們能夠在年老時分享過去勞動的成果,保證一定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質量。以香港為例,香港的強制性公積金計劃類似于內地的企業年金計劃,它給予香港居民以較為優質的福利保障。在香港353萬就業人口中,66%收到強制性公積金計劃保障,17%受其他退休計劃保障,11%沒有法律責任參加香港退休計劃,僅有4%的人應參加強制性公積金計劃但尚未參加。
但湖南省中小企業福利現狀卻相對落后,主要表現為薪水較低,以及缺乏一定的養老福利,員工對未來生活和養老沒有安全感。企業職工的工資薪水由于剛性需求的特性使得企業會選擇謹慎加薪,而養老福利屬于延期支付,企業可在一定程度上較為自由的進行調控。
因此企業年金可為我省中小企業提供較為靈活的福利分配方式,使中小企業員工在退休后除了基本養老保險以外多一份生活保障,切實提高中小企業的福利水平。
四、結論
本文由中小企業現狀分析得出了中小企業存在的一系列問題,并從企業年金職能的角度出發,研究了企業年金對于中小企業發展的支持作用,包括改善員工福利,穩定企業人才,激發員工積極性提高生產效率,以及利用稅惠優勢減輕稅收負擔,能夠為湖南省中小企業發展提供支持。但中小企業年金在我省乃至我國發展較為緩慢,需要通過調查數據進行原因分析,借鑒國外發達國家地區的優秀經驗,尋求適當的發展模式。因此,探究中小企業的企業年金發展緩慢的原因以及如何通過恰當的模式使企業年金能夠在湖南省中小企業中發展起來將是本課題后續研究內容。
參考文獻:
[1]李連友. 企業年金基金運行論[M]. 湖南大學出版社,2006
[2]劉革,鄧慶彪. 國外企業年金基金監管模式比較及啟示[J]. 財經理論與實踐, 2005(5)
[3]鄭功成.社會保障概論[M].復旦大學出版社,2005
(作者單位:湖南大學SIT項目小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