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企業文化是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和形成要素。加強企業文化建設,既是增強企業凝聚力、樹立企業良好形象的需要,也是提高企業經營管理水平、培育核心競爭力的重要途徑。
關鍵詞:企業文化 企業管理 作用
神華集團是一家以煤為基礎,電力、鐵路、港口、航運、煤制油與煤化工為一體,產運銷一條龍經營的特大型能源企業,目前是我國規模最大、現代化程度最高的煤炭企業和世界上最大的煤炭經銷商,是中央直管的53家國有重要骨干企業之一,2010年營業收入為2170億元,利潤總額為575億元,位列全球500強第292位。
神華集團在短短二十六年時間里,取得如此輝煌的業績,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企業文化作為企業經營管理中的重要一環,其作用也是不容忽視的。
一、企業文化與企業競爭力的關系
(一)企業文化的基本內涵
對于企業文化的內涵,可謂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我們認為,企業文化是一種客觀存在的文化現象。從廣義上說,是指企業在社會實踐過程中所創造的物資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從狹義上說,是指企業在經營管理過程中所形成的獨具特色的思想意識、價值觀念和行為方式。企業文化通常是指以價值觀為核心的企業的內在素質及其外在表現,即狹義的企業文化。具體來說,就是在企業家的引領下,企業全體員工在長期的創業和發展過程中培育形成,并共同遵守的最高目標、價值標準、基本信念及行為規范。
企業文化由以企業精神文化為內核的企業的物質文化層、企業的制度文化層、企業的精神文化層三個層次構成。企業文化的核心是價值觀,體現在企業的規章制度、經營管理活動和員工的具體行為中。企業借助企業文化營造一個良好的組織氛圍和環境,增強員工的工作積極性、主動性和凝聚力,激發員工的士氣、斗志和創造力,以共同的信仰力量推動企業的生存、發展、壯大。
(二)企業核心競爭力的內涵
企業核心競爭力是指企業長時期形成并蘊涵于企業內質中,支撐企業過去、現在和未來競爭優勢,并使企業長時期在競爭環境中取得主動,獲得可持續生存和發展的核心能力。核心競爭力有“軟”、“硬”之分。軟核心競爭力主要是指企業對于不斷變化競爭環境的洞察力、反應力、組織力,硬核心競爭力主要是指企業新產品、新技術的開拓力。
企業核心競爭力的本質內涵是讓客戶真正得到好于和高于競爭對手的不可替代的價值、產品、服務和文化。核心競爭力不僅表現為關鍵技術、關鍵設備、管理水平和企業運行機制方面的經營特長,更為重要的它是各種經營要素和組織能力之間的有機融合,是企業在特定經營環境中競爭力和競爭優勢的合力,是企業獲取持續競爭優勢的來源和基礎。概括地講,核心競爭力具價值性、獨特性、延展性、關聯性、積累性、動態性等特點,也具有“偷不去、買不來、拆不開、帶不走和流不掉”等特點。
(三)企業文化與企業競爭力的關系
首先,企業文化是形成企業核心競爭力的凝合劑。 企業文化是企業提倡和擁有的共同價值體系,是全體員工認同、能予以持續保持、傳遞的觀念和行為方式。企業文化用無形的文化力量形成一種行為準則、價值觀念和道德規范,凝聚企業員工的歸屬感、積極性和創造性,以共同的信念、價值觀和企業精神影響、引導員工,使之為企業和社會的發展而努力。
其次,企業文化是企業獨特的核心競爭力的形成基因 。企業文化是企業資產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是企業價值鏈中最難模仿的部分。企業一旦建立了以優秀的企業文化為基礎的差異化,也就建立了核心競爭力差異化。這種基于企業特色文化的核心競爭力差異化是特定企業的特定組織結構、特定企業文化、特定企業員工群體等要素綜合作用的產物,是在企業長期經營管理實踐中逐漸形成的。這種獨特性對于競爭對手來說難以模仿、克隆和超越,即便能模仿和超越,也要付出巨大的成本。
第三,企業文化是企業核心競爭力的創新基因。企業文化創新是企業創新的精神支柱,是企業制度創新與經營戰略創新的理念基礎。企業文化需要通過不斷創新以實現其對企業內外部競爭環境的適應性,良好的企業文化可以使物質資源在精神文化的作用下實現最優配置和價值的最大化,從而增強、提升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二、神華企業文化的發展歷程及基本特征
神華工程是一項寫入黨的十四大報告的跨世紀的工程,當時被譽為“南有三峽,北有神華”。可以說,從1984年11月6日神華工程正式啟動起,神華文化便開始了積淀。神華人在創造物質文明的同時,創造了神華文化。全體神華人共同的價值觀念和行為規范成就了神華文化。
企業文化的核心是企業精神,企業精神是指在一定的社會制度、生產力水平和文化背景下,企業在長期的活動中,倡導、積蓄、培育所形成的職工信念、意志、風格、行為準則的綜合體現。
“艱苦奮斗,開拓務實,追求卓越”的企業精神,是全體神華人至高無上的精神法寶,是神華人孜孜以求的崇高理念,是神華人實現自我、超越自我的不懈努力,是建設世界一流能源企業、打造百年神華的不竭動力,是神華人艱苦創業、拼搏奉獻、敢于實踐、變革創新的集中體現。在企業精神的感召下,神華人堅持高標準、嚴要求,努力確立一流的目標,努力打造一流的團隊、一流的管理、一流的服務,努力履行一流的政治責任、經濟責任和社會責任,為神華事業的發展提供了不竭動力。
神華企業精神的形成,與神華事業切切相關,緊密相連。神府、東勝礦區建設初期,地處毛烏蘇沙漠和陜北黃土高原、內蒙古高原的神東礦區,地面起伏、溝壑縱橫、交通閉塞、通訊不暢、整個礦區連一條像樣的牛車道都沒有,自然環境十分惡劣。面對惡劣的自然環境和礦區開發初期生活、辦公條件差的極端困難,廣大建設者發揚艱苦創業和煤礦工人“特別能戰斗”的精神,不畏艱難困苦,不怕苦、不怕累,住野外帳篷、“干打壘”房,吃酸菜雜糧,喝旱井水,頂嚴寒、冒風沙、斗酷暑,跋山涉水勘察施工,人拉肩扛運送設備,打眼放炮開山建礦,為神東的開發建設奮力拼搏,無私奉獻,開辟了神府、東勝礦區及包神鐵路建設的廣闊戰場,奠定了神華發展建設的根基,同時也確立了以艱苦奮斗為核心的神華精神。
90年代初期,神華人大膽改革,銳意創新,對神東礦區總體設計進行了大幅度調整,改變人海戰術,運用現代化的機械設備,運用國際國內最先進的采煤技術,探索出了優良地質條件與運用大型機械化先進開采工藝相結合的高產高效的建設道路,努力加快神府東勝煤田建設。
1992年8月16日,提出礦區建設“五高”、“七個一流”,即“高起點、高技術、高質量、高效率、高效益”,“基本建設創一流,生產經營創一流,安全生產創一流,企業管理創一流,物質文化生活創一流,精神文明建設創一流,建設一流的模范礦區”,提出了“奮戰十年,爭創一流,建成特大型現代化能源基地”的奮斗目標。
1996年6月2日,國務院總理李鵬為神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成立題名“艱苦奮斗,開拓務實,爭創一流”。從此,神華人以此作為神華的企業精神,并在這一精神的感召、鼓舞下,以建設煤、電、路、港航一體化的世界一流能源企業為目標,引進一流的設備、技術,培養一流的員工隊伍,采用一流的管理方法和手段,創造了一流的業績,使神華精神得到了進一步升華。
1998年后,全國煤炭市場疲軟形勢的嚴峻,供過于求的局面為神華的發展帶來極大地困難,神華集團公司鞏固并發展了神華企業精神,仍然堅持艱苦奮斗,把有限地資金落實到生產建設當中,取消一切非生產性投資;仍然堅持開拓務實,以市場為導向,大力開拓國內外市場;以誠信為本,最大限度地滿足和服務用戶;積極調整煤炭產品結構,精心打造神華煤品牌;仍然堅持爭創一流,發展壯大了煤炭產業,電力產業,積極開展了煤制油和煤化工產業的前期準備工作,進一步完善了神華模式,生產經營等各項指標創出了世界一流水平,為神華集團的持續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2004年,神華集團以率先將神東建成全國第一個億噸煤炭生產基地和“開疆拓土,重整河山,做強做大,打造輝煌”為戰略目標,先后對整體劃轉的內蒙古“西六局”了破產重組,主輔分離和分離企業辦社會等重大改革,由國華電力發起了對國內部分發電企業的收購,建設了煤制油、煤化工、煤焦化等項目,兼并重組了神華寧夏煤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神華新疆能源公司、神華寶日希勒能源公司,形成了煤、電、油(化)、運一體化的經營格局。
2006年,神華集團研究決定將建設本質安全型、質量效益型、科技創新型、資源節約型、和諧發展型的“五型企業”。這是神華集團在科學發展觀指導下,建設創新型、環境友好與資源節約型企業過程中,對企業發展的重新認識和升華,是企業物質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態文明建設的綜合反映,具有深刻的理論內涵。“五型企業”的每一型即各有側重,又相互聯系、互為支撐、密不可分,和諧聯動,互為要素,是相對完整的科學體系。本質安全型是前提,是對集團公司煤、電、油(煤化工)、路(港航)各產業的基本要求,是集團健康發展的前提,是實現質量效益、科技創新、資源節約、和諧發展的保障,體現于集團公司全方位、全過程、全員行為的自覺約束。質量效益型是基礎,也是集團公司轉變發展方式,實現產業結構升級,提高發展質量的根本途徑,體現了科學發展觀關于速度和結構質量效益相統一的精神。質量效益為其它四型建設提供物質基礎,也是其它四型建設的經濟支持。科技創新型是動力,是企業作為創新主體,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和成果轉化運用能力根本途徑,是其他四型建設的助推器,體現了依靠科技進步、建設創新型企業的要求。資源節約型是方向,是集團公司堅持生產與節約并重,充分節約和利用資源,保護環境,打造綠色神華的重要舉措,是企業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貫穿于五型企業建設的全過程。和諧發展型是目標,體現了科學發展觀關于發展是第一要義的戰略思想和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要求。既建立在其它四型取得成果的基礎之上,也反作用于其它四型,為其它四型建設提供良好的環境和氛圍,同時,和諧發展也是企業追求的終極目標。
2009年,神華集團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審時度勢,提出了“科學發展,再造神華,五年實現經濟總量翻番”的發展戰略。科學發展就是要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導下,實現神華集團全面、協調、可持續、統籌兼顧的發展。再造神華就是要在科學發展的基礎上謀求更大的數量、更高的質量、實現效率、效益的最大化。五年實現經濟總量翻番,是神華科學發展的中期目標,是階段性成果,就是要在2013年,實現營業收入3000億元、利潤力爭過千億、稅費600億,企業核心競爭力得到質的提升。以此為核心,集團公司以實現“百年神華”為目標,將“艱苦奮斗,開拓務實,爭創一流”的企業精神提升為“艱苦奮斗,開拓務實,追求卓越”,使神華精神得到了進一步升華,成為神華文化的精神支柱。
三、企業文化在神華經濟發展中的獨特作用
神華文化隨著神華的產生而產生,隨著神華事業的發展而發展。在打造百年神華的偉大征程中,神華文化是一面奪目的旗幟,更是一種強大的凝聚力、戰斗力和生命力,為企業的建設和發展提供了奠定了堅定的基礎。具體來說,在企業發展進程中,神華企業文化在以幾下幾個方面的作用是十分顯著的。
首先是推動促進作用。通過神華集團的戰略規劃、發展、完善本企業的企業文化,推動了企業的長期發展,在市場競爭中獲得了持續的競爭優勢,特別是神華集團克服金融危機,逆勢上升的發展進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其次是協調組織作用。神華通過文化建設,不斷調整企業自身形象,滿足客戶不斷變化著的需要,緊跟社會整體的變化步伐,使社會和企業和諧一致。
第三是凝聚融合作用。神華文化具有強大的同化作用、規范作用和融合作用,尤其是在企業整合、兼并重組的過程中,充分體現和發揮了企業的這種凝聚力。
第四是教育引導作用。企業員工是企業的主體,企業員工的群體行為決定企業整體的精神風貌和企業文明的程度,因此企業員工群體行為的塑造是企業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神華文化在激勵、協調企業成員,將企業文化的各種精神內涵、價值觀念傳遞給成員時,實際上也發揮了自己的教育作用。積極健康的神華文化提升了企業成員的精神修養和道德素質,改善了廣大員工的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從而也就起到了教育員工、培養人才的作用。
參考文獻:
[1]梁家驊.企業生態與企業發展:企業競爭對策[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5.
[2]曹世潮.終極競爭力:文化戰略實施原理與案例[M].上海:文匯出版社,2004.
[3]陳亭楠.現代企業文化[M].北京:企業管理出版社,2003. 轉貼于 中國論文下載中心
(作者單位:神華集團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