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省委書記劉奇葆在四川省推進新型工業化新型城鎮化工作會議上,強調要糾正和改變一些地方把舊城改造、征地拆遷僅僅作為“生財之道”的錯誤觀念,解決好群眾的切身利益和長遠生計。
國計民生,以民為上。人民是國家的主人,其切身利益應得到最大的保障,國家和地方要達到長遠的發展和建設,人民必須得到長遠的生計和保障。
國家和地方發展帶來的“舊城改造、征地拆遷”是一種發展的需要,中央一直強調,應先解決好前提——妥善、合理安置和保障群眾。但一些地方只顧眼前利益,存在一些“簡單化、低標準、無保障”安置群眾的做法,借“征地拆遷”之名,大發橫財,這樣做后患無窮。
強制征地拆遷,換取開發商的利益,違背了廣大民意,人民必然怨聲不斷,使黨和政府的信任度大打折扣;如不合理安置群眾,人民居無定所,社會的不穩定因素將大大增加;如果群眾失去必要的保障,生產、生活受到大的影響,民生大計則無從談起。因此,若“發征地拆遷財”,損民害民,違背黨和人民的意愿,必將自食其惡果。
因此,只有嚴格按照政策的要求,依法依規、妥善合理安置好群眾,解決好相關群眾的切身利益,才能贏得廣大群眾的充分理解和積極支持。只有將征地拆遷與人民群眾的生存生計緊密地結合在一起,才能真正將關乎群眾切身利益的每項工作作為“民生工程”和“發展工程”來計劃和實施。在安排好群眾的住房、社保、就業等的基礎上,為群眾長遠生計考慮,增加穩定的收入來源,這才是發展民生長遠之道。
注重群眾長遠生計,是黨發展民生政策的主旨所在,也是國家長治久安的基本措施。有了人民群眾的長遠之計,才有各民族的共同富裕,才有社會主義的健康和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