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562;優秀縣委書記落馬記
去年7月5日,浙江省紹興市中級人民法院一審以濫用職權罪、受賄罪,判處鄭樟林有期徒刑十六年,并處沒收財產20萬元。
鄭樟林有一個輝煌的過去。1948年10月出生,自1978年從部隊轉業回家鄉擔任公社黨委組織委員開始,在家鄉工作的16年時間里,鄭樟林先后任常山縣何家公社黨委書記、常山縣副縣長、縣委書記兼縣長。作為家鄉的父母官,鄭樟林一心撲在工作上,政績也是有目共睹。1994年8月,鄭樟林受命于危難之時,以衢州市委常委、開化縣委書記的身份整肅開化縣官場,振升人氣,搞活經濟,干部群眾評價甚高。1996年6月,鄭樟林因此被中組部授予“全國百名優秀市(縣)委書記”稱號。此后鄭樟林的仕途,更是一路順風。1997年3月至2005年4月,他任衢州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2005年4月起任衢州市政協主席。鄭樟林活躍在衢州政壇整整31年,衢州人稱為“政壇不老松”。
就在退休前鄭樟林仕途突遭“跌停”。前年上半年,浙江省紀委接到群眾舉報,反映鄭樟林在企業改制中有瀆職嫌疑,隨即進行調查,并把相關線索移送浙江省檢察院。同年8月7日,浙江省檢察院反瀆職侵權局以濫用職權罪和受賄罪對鄭樟林立案偵查。
據查,鄭樟林有兩筆賄賂是通過他的兒子鄭某收受的。鄭樟林對這些人的意圖是非常明確的,但他沒有拒絕。鄭樟林說:“我想為子女創造好的生活、工作條件,就用收來的錢資助他們買房、買車。”
鄭樟林案件只是眾多縣委書記腐敗案件中的個案之一。前不久,河南省封丘縣原縣委書記李蔭奎,先后1575次受賄逾1200萬元,創下了縣委書記受賄次數之最。云南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麻栗坡縣原縣委書記、文山州民政局原局長趙仕永貪污受賄近500萬落馬,被稱為全國最貪縣委書記,報道稱其連襪子都用公款報銷……
據媒體報道,繼安徽18個縣(區)委書記涉腐被查處后,河南又曝出自2006到2009年底共查處貪污受賄犯罪的縣委書記22名。
#61562;“我做的決定,99.99%都不會有人反對”
“一把手絕對真理、二把手相對真理、三把手服從真理、其他把手沒有真理”,這一坊間流傳的段子,戲謔中展現了一些地方官場的真實生態。接受采訪的落馬一把手們坦言,以前在自己的“一畝三分地”內,他們的話都是“絕對真理”。
“在位時,我做的決定,99.99%都不會有人反對,我反對的,其他人也不敢贊成。”因受賄被判刑的河南省某縣原縣委書記說,正是因為“一把手”說話太算話了,下屬們都爭先恐后地討好他,光是逢年過節向他“進貢”的禮金就達100多萬元,目的就是希望“書記在自己工作和個人進步問題上關心和支持”。
四川省某縣原縣委書記告訴記者,“一把手”的核心權力就是對人、財、物、事的拍板權。在擔任縣委書記的4年間,從來沒有人在他拍板時提不同意見,唱反調的更沒有,“在縣域內,我有絕對權力,這種權力用不用,什么時候用,怎么用,都是我說了算。”絕對的拍板權讓他有了諸多權力尋租的機會,到縣里搞開發的房地產老板先后送上100多萬元,希望得到他的“關照”。
“一把手”在一個地方干得越久,往往一言堂的情況就越突出。四川省西部某縣原縣委書記回憶說,在當了6年縣委書記后,幾乎所有的下級都是他提拔的,都對他感恩戴德,他每次民主測評都是滿票,說什么就是什么,絕對沒有半個反對的聲音,“到后來都不需要說了,我使一個眼色下面的人就知道該怎么辦”。這名37歲就當上縣委書記的被采訪者說,聽到的都是頌揚,看到的都是笑臉,那種狀態讓人很容易飄飄然,不知不覺間自己從自信、自負走向狂妄,出事就成了必然。
#61562;縣委書記為何成“高危”
有專家認為,按現行體制,縣(區)委書記的“集權程度”過高,不僅干部的提拔任用,就連重大工程的決策,都是縣委書記“一錘定音”。由于書記一言九鼎,干部提拔中的組織考察、常委會、書記碰頭會等程序看似“關卡重重”,其實最終體現的多是書記的“個人意志”。高度集權的體制為縣委書記提供了腐敗的空間。
監督機制的缺失,在縣委書記的前“腐”后繼中得到了集中反映。雖然縣委書記在名義上要受到各種形式的監督,但由于“上級監督太遠、同級監督太弱、下級監督太難”,沒有人敢與之抗衡,失去了監督的權力。在高度集中的權力下缺乏有效的監督致使縣委書記很容易產生“腐敗”的沖動,自然也成為了糜爛的高危崗位。(本刊編輯部匯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