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市縣鄉集中換屆之年,選什么樣的人、怎么選人格外引人矚目。李源潮同志強調“不讓老實人吃虧,不用那些不講原則、不分是非的‘老好人’”,這就是一種鮮明的用人導向。要讓踏實肯干、正直無私的“老實人”成為選人用人的風向標、指南針和導航儀。
在重用老實人的過程中,我們有必要把“老實人”與“老好人”區別開來。毛澤東在《反對自由主義》中描述的十一種人中至少有四種是“老好人”的表現,即:明知是熟人、同鄉等不對,也不堅持原則作斗爭,任其下去求得和平與親熱;事不關己高高掛起,明哲保身但求無過;見損害群眾利益的行為不憤恨、不制止;見群眾不宣傳、不關心其痛癢。實事求是地講,這類“老好人”在現今的干部隊伍中依然存在,這種人某個時段也許能春風得意、左右逢源,但對黨的事業和經濟社會長遠發展是有害的,是“溫水煮青蛙”,必將禍國殃民的,所以堅決不能提拔重用。
“老實人”本性善良、淳樸,《清史》稱老實人“不妄受人一錢,不虛誑人一語”,他們知道怎樣辦實事、做好事,真心為民、一心為公,講的是苦干、實干和真干,付出的是苦水、汗水和心血;“無私則無欲,無欲則剛強”,“老實人”沒有私心雜念,就敢講真話、敢碰硬逗硬。不言而喻,經濟社會的長久發展需要選用踏實肯干的“老實人”,全黨、全社會尊重和扶持“老實人”,干部隊伍才能充滿浩然正氣。
換屆之際,將有大批干部進退流轉,什么人能上、什么人該下,給社會傳遞的是一種風向。在換屆的關鍵時刻,更應該牢牢堅持德才兼備、以德為先的用人原則,鮮明崇尚實干的用人導向,嚴格把握選人用人的標準和條件。如果重用了“老好人”,大家就會覺得“好好先生”好做又能升遷,就沒有人再愿意堅持原則得罪人、沒有人再愿意誠實守信講真話、沒有人再愿意勤奮敬業干實績、沒有人再愿意立黨為公做公仆了。長此以往,形成的干部隊伍難以承擔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之重任,難以擔當大廈之基石。
不讓“老實人”吃虧,讓重用“老實人”成為干部選任的風向標,就必須鏟除“老好人”賴以生存的土壤,進一步建立健全并嚴格執行科學的選人用人機制,通過公正嚴明的選拔程序,讓老百姓真正看清、看透選出來的干部是“浮云”,還是“神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