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知道這個學生現在在哪里,但是我的心里永遠存有對她的深深的愧疚,如果我還能見到她,我一定對她說一聲:“是老師錯了,不應該這樣對待你。”
那是剛剛參加工作時發生的事情。我接了一個5年級班,有一個女生,我就暫時叫她李某吧,她是我們班里絕對的“老大難”。一個女孩子,個人衛生很差,學習又不好,又不會做廣播體操……總之是樣樣不行的那一種。同學們非常不喜歡她,許多學生都不愿意和她一座。在那個以分數論成敗的年代,她每科才及格的成績,一下子就把我們班級的成績拉下來很多。我對她拖班級后腿也是很頭痛。
同學的歧視,老師的不喜歡,漸漸地給這名女生造成了很大的心理壓力。她總是無聲無息,上課不舉手,作業完不成就靠抄,上間操可去可不去。每次考完試我都要進行總結,而她便成為眾矢之的,無論什么樣的“批評”、“教育”對她都產生不了任何效果。由于我的討厭和蔑視,同學們更是嗤之以鼻,漸漸地學生當中頑皮的男孩子開始欺負她。我們班有一個男孩子經常打她,對她的告狀,和學生反映的情況我也沒有及時做更細的工作,男孩子對她的欺負還在繼續。有一天,李某的母親來到了學校,和我說有一名男同學欺負她的事,我把那名男生叫到李某的母親面前進行了批評,然后,我又當著李某和那名男生的面對李某的家長說:“你看,你家孩子受了欺負你來找學校了,你家孩子學習不好、衛生差找你你不來,因為你家孩子各方面表現差,同學都不愿意和她一桌你知道嗎?”我的一番話引起了家長的不滿,家長和我吵了起來,我也沒說什么,但是心里更是充滿了怒氣。
過了一段時間,同學們再提起這位李某同學時,我就說:“家長混蠻,還能教育出什么好孩子啊。”同學們更對她歧視了,有一些男生更是和先前欺負她的男生一道欺負她,女生也不愿意和她玩,在班級里她被孤立起來了。
又過了一段時間,我們班級里發生了同學丟東西的現象,有的同學丟了本子,有的同學丟了鋼筆,有的同學丟了書,還有的同學的文具莫名地就損壞了……這一情況是我參加工作以來從沒遇到的,我開始進行調查,懷疑這個不是,調查那個也不是,能是誰呢?我百思不得其解。后來有的同學就和我說是李某干的。我不太相信,李某雖然學習不好,衛生差,但是個人品行還是可以的,我堅信她不會做這樣的事。但是,同學中好幾個人都說是她,我想因為大家討厭她,所以賴她,可不是她干的又是誰呢?
我就進一步在班級中調查了解,前段時間李某主動要求課間為班級打掃衛生,我以為她是為了改變自己在班級的處境,而主動為班級打掃衛生,也就允許了。有的同學還發現她午休時,經常溜回班級不知道干什么。有一天,我們班的同學又和我說丟了東西,并且發現李某中午進班級了。我立即對李某的書包及座位進行了“搜查”,結果發現了同學的一支筆,而其他丟的東西卻不知去向。我問李某怎么解釋筆在她的書包里,她說自己不知道。我嚴厲地斥責了她,我大聲說道:“筆能自己跑到你的書包里去嗎?你說清楚。你不說我就送你到派出所……”無論我怎么說,李某就是哭,不肯正面回答我,就是說:“不知道!”這讓我更加惱火。我就讓學生們在班級各處找一找,結果在黑板的后面找到了同學的幾本書(當時我們用的是木黑板),在爐灰堂里找到了同學燒焦的格尺,在煤堆里找到同學的筆……當時我真是氣急了,我又大聲地斥責她,她還是不承認。我突然來了“聰明勁兒”,我把她找到了辦公室,在沒有旁人的時候和她說:“你就和老師說是不是你干的,老師一定不對別人講,你犯了錯誤沒什么,關鍵是要勇于承認錯誤……”她看我這么說就承認了是她偷的東西,并且說明了是因為報復同學欺負她才這么做的。當她完全說明白了以后,我突然把臉一變,大聲說:“剛才那么問你,你不說你沒偷嗎?現在你不是承認了。”我嘴上說著,心里暗自慶幸自己的聰明,真是認為自己解決了很難解決的一個問題,我堅決要找她的家長。她當時一下就懵了,過了一會兒,她用一種很仇恨的眼神看著我,我現在還記得那種眼神,那種眼神里充滿著無助、失落、痛苦、被信任的人的欺騙……而我呢,卻是一種感到自豪、勝利、成就感……
下午的兩節課在我的愉快講解中結束了,我讓班長、學委和我一起到李某的家中進行了家訪,那位蠻橫的家長面對自己孩子的“原則性錯誤”低下了傲慢的頭,再也沒敢和我叫板。并且說要包賠學生的東西,這件事情就此為止了。
后來,我班的這名李某在班級里更加沉默了,再后來,有一天她告訴別的同學她不想念書了,我上她的家中進行了幾次家訪,可她還是堅持不上學了。這樣反復幾次,勉強維持到了小學畢業,入初中后,讀了沒幾天,她還是輟學了。也許是對讀書徹底失去了興趣,也許對老師、同學完全寒心,也許是什么別的原因。家也不知道搬到了什么地方,我也問了一些她以前的同學,也沒有人知道她去了哪里。
現在算來這件事情已經過去20余年了,李某應該已經到了不惑之年,我不知道那時考試只打幾分,又攤上不會教育的老師的她如今怎么樣了。她會如何評價她的老師,她會如何教育她的子女。但是,在我的人生閱歷漸漸深厚,工作逐漸成熟的今天,我卻深深地理解了教育就是一把雕刻的利刀,它可能創造學生的人生奇跡,也可能給學生留下終生的痛。所以我要說我們面對每一名學生,無論學生怎樣,老師要充滿濃濃的愛,真真的情,面對教育中的每一件事,都要用博弈的心理慎重地思考,認真對待,只有這樣才不會讓我們感到太多的遺憾。
(作者單位:哈爾濱市大嘎哈小學校)
編輯/趙卓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