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課程標準》的頒布與實施,一些傳統(tǒng)的閱讀教學方法被摒棄,大家開始關注、探索新的教學方法,一向沉悶的閱讀教學開始充滿了前所未有的生機和活力,這是令人欣喜的。但由于一些老師對新課標的認識不足,理解不深,閱讀教學出現(xiàn)了表面熱熱鬧鬧,實則效率低下的現(xiàn)象。筆者認為,教師只有正確、科學地處理好閱讀教學中“多”與“少”的關系,才能有效提高閱讀教學的效率。
一、少一些花樣,多一些平實
“語文教學要注重語言積累、感悟和運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訓練,給學生打下扎實的語文基礎。”這是語文教學的根本,任何教學手段都是為這一目標服務的。然而,在現(xiàn)實課堂教學中,有的教師忽視了這一根本目標,不斷翻新教學花樣,刻意追求教學技巧的變化。課堂上多次出現(xiàn)小組合作,不斷地進行角色表演,過度的鼓掌表揚,甚至整節(jié)課從頭至尾都運用多媒體。頻繁使用各種教學手段,不斷翻新教學花樣,不僅浪費了時間和精力,還會分散學生的注意力,影響他們思維的發(fā)展。為了學生的發(fā)展,我們在閱讀教學中要少一些花樣,多一點平實,認認真真地讀好每篇課文,扎扎實實地做好字、詞、句的訓練。在教學《北大荒的秋天》一文時,我花了大量的時間讓學生讀準字音,讀通課文,理解字詞,體驗文章的情感。俗話說“讀書百遍,其義自見”,當學生用贊嘆、抒情的語調(diào)誦讀“原野熱鬧非凡”這段文字后,我啟發(fā)他們想象一下原野還有哪些熱鬧非凡的場面,并仿照前面的語句說一說。學生的熱情高漲,各抒己見。學生充分地讀,充分地說,有效地促進了學生積累內(nèi)化課文語言,提高了他們的語文基本技能。
少一些花樣,多一些平實還針對部分教師課后設計的拓展練習而言的。這些拓展練習有的太深奧,作為十來歲的小學生,認知水平有限,無法完成,只有大眼瞪小眼的份;有的太雜亂,如收集、繪畫、制作、表演等,讓學生迷失了方向。這些背離基礎的拓展練習,不但花費學生大量的時間和精力,而且影響教學內(nèi)容與目標的完成,造成語文教學效率的下降。
少一些花樣,多一些平實,有利于學生打下扎實的語文基礎,有利于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形成和發(fā)展。
二、少一些分析,多一些體味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閱讀教學實效性就表現(xiàn)在從閱讀感悟開始,通過對課文重點的把握、難點的突破,反復體味、感悟,內(nèi)化吸收, 從而促進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發(fā)展。少一些分析,多一些體味就是在課堂教學中,盡量減少教師的煩瑣分析,讓學生反復體味、感悟文中的語言。這是一項很重要的閱讀實踐,是學生的一種自我探究活動,是發(fā)展語言和思維的有效途徑。在閱讀教學中,我們應運用多種方法幫助學生體味語言,陶冶情操。如在教學《愛滋病小斗士》時,我采用緊扣詞句法,讓學生進行推敲和品味。當學生找出體現(xiàn)恩科西勇敢、樂觀精神的語句(“他得知自己的病情后,不是悲觀消沉,而是開始學習怎樣坦然地面對生活,面對可怕的愛滋病。他一邊頑強地與病魔作斗爭,一邊關心和他一樣患病的兒童”),我沒有進行講解、分析,而是在學生反復誦讀感悟后,緊扣“坦然”,讓學生理解它的意思,談談自己從中體會到什么,再讓他們想象體會恩科西是怎樣坦然面對一切的。學生暢所欲言,恩科西勇敢頑強,豁達樂觀的小斗士形象深深扎進孩子的心中。除了采用緊扣詞句法,還可以運用創(chuàng)設情境、誦讀感悟等方法幫助學生體味文中的語言,感悟文章的情感。
三、少一些灌輸,多一些引導
現(xiàn)代教學論指出:只有讓學生自己經(jīng)歷新知的形成過程,學生的知識和能力才能同時得到發(fā)展,而逼著學生接受,學生只能獲得知識而很難形成能力。因此閱讀教學教師應少一些知識的灌輸,多一些引導。學生的學習應當是教師引導下的積極思考,而不是教師指令下的默默接受。如在教學《愛如茉莉》時,很多學生對“噢,愛如茉莉,愛如茉莉”一句的理解較難。我沒有急于說出答案,而是先引導學生找出茉莉“平淡無奇”“潔白純凈”“縷縷幽香”的特點,讓他們反復朗讀這些詞,接著讓他們找出文中爸媽互相關愛的一個個細節(jié),反復朗讀,用心感受爸媽之間的那種平凡卻純潔真摯的愛。再引導學生比較茉莉與爸媽關愛的相似之處,深刻感受文中爸媽之間如茉莉般的愛。最后,我又讓學生說說自己爸媽在生活中互相關愛的點點滴滴。這樣從茉莉的特點到文中爸媽關愛的細節(jié),再到生活中自己爸媽關愛的點滴,一步步的引導,讓學生真正地理解了“愛如茉莉”的深刻含義。有效的引導,促進了學生的積極思考,深入實踐,最終水到渠成地解決問題。
當然,多一點引導還要把握好“多導”的度,只要學生能夠解決的,教師決不能替代,學生自己能夠思考的,教師決不暗示。同時引導也要選用恰當?shù)姆椒ㄈc撥、啟發(fā)學生,才能達到最好的教學效果。
總之,在語文閱讀教學中,如果我們能科學地處理好“多”與“少”的度,就能取得最佳的課堂教學效果。
(作者單位:江蘇省金湖縣官塘小學)
編輯/黃耀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