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初的時候,立邦開始和杜邦公司合作開啟“為愛上色”公益活動,最初的目標是涂刷100所希望小學,改善孩子們的學習環境。今年是第三個年頭,我們迄今為止涂刷了111所小學,建設了90所美術教室,區域覆蓋26個省區。
做公益營銷活動產生了很多我們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對很多合作伙伴關系都進行了梳理,和之前的營銷活動僅僅面對某一類合作群體,如經銷商或者當地媒體不同,“為愛上色”中從經銷商、媒體,再到我們的內部員工,都是其中的參與者,甚至因為我們涂刷的學校中有很多是其他品牌資助建立的希望學校,因此還和眾多各行業企業品牌建立了友好關系。
另一個意料之外的效果,是項目內容上的優勢引發了自發傳播。之前我們常常需要購買許多媒體資源來對自己的品牌活動進行推廣,但是“為愛上色”由于公益項目自身的內容屬性,反而會有很多媒體主動找我們協商進行內容合作,對這個活動進行報道,迄今為止,“為愛上色”極少進行媒體購買,僅去年就有四個電視欄目和“為愛上色”進行了合作,連地鐵上的活動宣傳也都是地鐵運營方半贊助的形式。尤其是網絡傳播中,立邦只建立了平臺,將相關的活動照片和視頻上傳,后續的轉發傳播都是網友的自發行為。
而最重要的,是“為愛上色”在公司內部的營銷效果,即員工認同,這是很多品牌營銷活動中最容易被忽略的環節。品牌的營銷大多數都是面向消費者,然而很多營銷活動發起后,品牌內部員工其實并不是很認同。但是“為愛上色”一個很重要的特點就是我們不僅僅說服外面的消費者,而且讓員工對企業產生認同,這在營銷里面是很困難的。截止到今年,我們自己的團隊一共參加了18個省18場以上的落地活動,每一個學校有一個員工作為認養人,他們還和學生們互贈禮物,保持通信,這樣不斷地進行溝通。
“為愛上色”公益營銷活動的成功,一方面是公益活動本身的內容性和熱點性,引發人們自發對其進行傳播;另一方面也需要品牌自身的一些資源和努力才能達到很好的效果。總結這個項目,我認為以下幾點對于最后的效果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第一,產品支持。我們選擇“為愛上色”這樣一個公益營銷項目,它所需要的涂料、色漿、刷子等都是我們自己的產品;第二,渠道能力足夠強。26個省區,111所希望小學,如果沒有足夠強的渠道能力,沒有經銷商的配合支持,能否成功完成這些學校的涂刷工作還是未知數;第三,用心。這次活動,從立邦的最高領導到CSR部門,都是全力支持、認同這個項目,才能夠整合所有需要資源成功完成。比如我們一些涂刷過的學校因為處于污染嚴重地區,很快墻面就因為遭腐蝕而剝落,這時候就需要我們各地區的技術部門對它們進行回訪和修復,這就需要內部資源的強力整合,如果沒有達到無縫的整合,很難達到最后的效果。
公益營銷對于企業來講是很好的建立友善度的方式,但原則一定是公益為先。在做這個項目的過程中,我們一直保持開放的態度,邀請每個有意愿的企業加入到這些活動中來,我們也希望企業都能關注公益,共同將它做好做大。(根據采訪內容整理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