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以來,為應對全球性金融危機,國家加強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的相互配合,宏觀調控由從緊逐步轉向寬松,通過強力措施來拉動內需,刺激經濟增長。中部欠發達地區銀行業在這輪宏觀調控轉向中受到怎樣的影響,貫徹宏觀調控政策效果如何,人民銀行常德市中支課題組進行了深入走訪調研。
一、宏觀調控背景下中部地區經濟發展及銀行機構經營特點
中部地區經濟受宏觀政策影響,2007-2009年經歷了高速發展、減慢回調、逐步復蘇的過程,總體經濟實現了V型反轉。實施促進中部地區崛起的戰略決策以來,中部六省呈現出經濟持續快速增長,中部地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長13.2%,中部省份引納東部地區企業每年以10%以上速度遞增,外向型經濟特征相對不明顯,全球金融危機帶來的影響不甚嚴重,經濟沒有出現明顯滑坡。
與經濟高位運行相適應的是中部地區銀行業同樣高位運行。以湖南常德市為例,銀行業呈現出如下特點:
1、存貸增長提速化。一是存款再創新高。2009年末,常德市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存款余額792.1億元,比2007年初增加326.9億元,增長70.27%;二是貸款增勢迅猛。從各年度來看,增幅變化比較明顯。2007年,宏觀調控目標以防通脹為主,銀行機構放貸能力受到制約,年末貸款余額同比增長10%左右。2008年上半年,貸款增速依舊比較緩慢,下半年開始提速,年末貸款余額實際增加45.7億(含農行和農發行剝離貸款31億),增長14.8%;2009年貸款放量增長,全年新增貸款82.06億元、增長28.73%。
2、貸款期限長期化。受宏觀政策影響,常德市銀行機構信貸資產主要投向在基礎產業、公共服務領域,呈現貸款期限長期化趨勢。2009年末,全市金融機構中長期貸款余額163.7億元,中長期貸款占貸款余額的40.5%,比2007年提高6.67個百分點。
3、資產質量趨優化。2007-2009年,全市銀行機構不良貸款總額和占比呈逐步下降趨勢。2009年末,全市金融機構不良貸款余額80.0億元,不良貸款率19.8%,比2008年下降了6.7個百分點,其中農發行、農行、中行和農村信用社實現了不良貸款的“雙降”。
4、經營效益擴大化。近年來,銀行業機構利潤逐年增長,經營質效進一步提升。2009年,全市金融機構均實現盈利,賬面整體盈利達10.7億元,比2006年增盈7.1億元,年均增幅達44.15%。隨著銀行經營狀況日趨良好,商業銀行股改逐步深入,常德銀行業稅收也在不斷攀升,2009年總額占地方稅收收入達到的3.9%。
二、銀行業發展應關注的問題
(一)兩大認識誤區──“急水快流”式的規模擴張掩蓋信貸風險
常德市銀行機構信貸資產2009年末達到404.2億元,比上年增長25.49%,不良貸款率大大降低。由于存在認識誤區,新增貸款風險被掩蓋。
一是“政府背景”誤區。2009年常德市共有地方政府融資平臺21家,市本級融資總額達到105.8億元(含異地貸款),其中本地銀行機構投入32.68億元。政府融資平臺大多以市財政兜底作為擔保,銀行機構對這些有政府背景的貸款非常熱心,認為還款來源主要是城市建設稅和土地增值收益,基本上沒有風險。以近幾年常德市市級城市建設稅平均增速12.03%測算,未來4年城市建設稅收入總額約68.34億元,而融資平臺還本息款達72.95億元,尚有4.61億資金缺口,考慮到城建支出,還款壓力更大,銀行業所投入的巨額資金存在較大風險隱患。
二是“樓市恒漲”誤區。2007-2009年,常德市銀行機構房地產貸款分別為45.3億元、56.1億元、72.0億元,呈逐年上升趨勢,在貸款總額中分別占14.68%、17.41%、22.34%,貸款進入樓市似乎成了銀行盈利的坦途。2009年上半年,房地產行業高位回落趨勢顯現,市城區房地產開發投資總額8.8億元,同比下降2.2%,新投放商品住宅面積38.55萬平方米,同比下降23.05%,雖然商品房價格未松動,但已經出現樓盤滯銷、資金回籠困難等問題。如果未來兩年房地產出現深幅調整,房地產企業信用風險將進一步加大,住房按揭貸款違約風險也可能加速上升,出現銀行貸款抵押物貶值,對銀行機構信貸資產造成大的風險。
(二)三個突出矛盾──“避貧趨富”式的物本經營影響調控效果
1、信貸投放壘大戶問題突出。據對常德市四家國有商業銀行、農業發展銀行和農村信用社6家金融機構的調查,除農村信用社外,其他5家金融機構的最大十戶企業貸款新增額占該行新增總額的比例均達到68%以上,農發行和中行甚至超過了100%,貸款集中度非常高。如2007-2009年中國銀行常德市分行前十位貸款大戶貸款額分別為5.07億元、4.56億元、7.1億元,占貸款新增總額的78.3%、103.7%、141.7%。
2、中小企業資金饑渴問題突出。2007年來,按照國家信貸政策和產業政策,常德市金融機構對中小企業貸款增額有所提高,但由于中小企業自身抵御風險能力較差,金融危機對中小企業不利影響更嚴重,銀行機構對中小企業的貸款還是比較謹慎。據常德中支專項統計報表顯示,2007-2009年新增中小企業貸款分別為5.3億元、6.1億元、7.8億元,僅占當年企業貸款新增額的34.7%、29.5%、31.8%。
3、農村經濟發展貧血問題突出。盡管國家不斷出臺加強涉農信貸服務和鼓勵金融機構開展農村信貸創新的有關政策,但因受行業經營范圍和目標定位不同的影響,國有商業銀行支持“三農”力度還不夠。2009年新增農業貸款16.3億元,占全部貸款新增額的22.6%,占比同比下降52.4個百分點。特別是郵儲銀行和中國銀行,縣域新增貸款出現了負增長,新增存貸比分別為-1.30%、-1.13%。
(三)四個不利因素──“內外夾擊”式的多重桎梏限制經營發展
經營管理上的不利因素限制了銀行機構進一步做大做強,削弱了支持地方經濟發展能力。
1、中間業務發展不盡人意。經營收入來源相對單一。常德市銀行機構營業收入主要依賴于信貸收益,信貸資產利息收入占比很高。銀行中間業務營業收入中占比并未顯著提高。各銀行機構之間發展水平不一、占比高的如中國銀行已接近40%,而農村信用社、農發行的中間業務占比幾乎可以“忽略不計”,中間業務整體發展還不盡如人意。
2、資產負債結構制約盈利。2007年至2009年,常德市銀行機構貸存比分別為60.55%、52.46%、51.03%,下滑趨勢明顯,創歷史新低。隨著貸款利率下調,貸款規模增長速度的下滑,拉低了商業銀行的利息收入規模。對于數量龐大的存款出向,金融機構一般情況下只得選擇上存省級行,賺取微薄利差。據測算,僅考慮貸存比下降因素,常德市銀行機構2009年比2007年少收利息1.7億元。
3、利率調整減少邊際收益。一是存貸款利差率收窄影響。2008年9月16日,人民銀行單邊下調貸款基準利率。據測算,常德市銀行機構由于不對稱降息每年就要相應少收益8000萬元,或要多放12億元貸款才能彌補收益;二是利率政策執行時間上的差異影響。定期存款的利率是由存入日的掛牌利率決定的。2008年人民銀行5次降息將一年期存款利率從4.14%下調至2.25%。對存量存款來說,1.89%降息利差銀行機構必須如數支出。同時,存量貸款利率則是降息后按合同約定調整的,一般采取按季調整的方式。隨著央行把一年期貸款基準利率逐步從7.47%下調至5.31%,減少了2.16%的息差。據測算,2008年下半年利率政策變動,按存款規模614億元、存款到期均衡分配計,常德市銀行機構隱性增加存款利息支出1.7億元,減少貸款收益2.1億元。
4、政策變化難減稅收負擔。從常德市銀行業實際繳稅額(不含總行統一繳納的企業所得稅)來看,2007-2009年年均增長近20%。銀行業實際稅負率分別為44.4%、47.1%、46.3%,稅收負擔偏高。承擔服務“三農”主力軍的農村信用社,在改革為一級法人統一核算后,稅收標準卻就高不就低。改革前對城鎮、鄉村房屋按不同稅率征收房產稅,改革后則不分城鎮、鄉村,按城鎮標準征收。對農村信用社從2010年起開始繳納企業所得稅,足額征收營業稅,對歷年虧損未完全消化、內部治理結構有待改善等問題的農村信用社來說,后續發展壓力相當大。
三、對策與建議
(一)審慎制定宏觀政策,促進經濟協調發展。一是實行貨幣政策差異化。制定政策時不搞一刀切,根據市場狀況、區域狀況以及行業特點考慮。對技術密集型、擁有知識產權的民族產業和中小企業審慎使用緊縮性貨幣政策;二是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調整銀行業營業稅稅基,按營業凈額(存貸正利差)計征營業稅。適當延長對信用社的稅收的優惠政策,助推其徹底走出困境。
(二)服從宏觀調控大局,不斷優化貸款投向。一是加大以創造需求為目標的項目投入,地方銀行機構要加大對國家有關國計民生的重大項目投資;二是要嚴格審查高能耗、高污染行業新增貸款的投放,壓縮進出口敏感性行業、“雙高”行業及產能過剩,避免盲目卷入地方政府不合國家產業政策的項目;三是要加強對當地中小企業、高科技企業、綠色環保企業的支持力度,幫助這部分企業成長,為地方經濟轉變增長方式、調整和優化產業結構提供更有力的支持。
(三)強化資產風險防范,切實化解風險隱患。一是加強地方政府融資平臺風險管理。銀行機構應加強貸前審核,將平臺風險關口前移。加強貸后管理,密切關注信貸資金使用情況。強化信息采集,建立針對地方政府融資平臺信貸資金的監管機制;二是促進房地產貸款規范管理。嚴格執行國家房地產貸款政策,密切關注房地產貸款的風險,降低潛在的壞賬風險,為房地產業降溫起到更加積極的推動作用。
(四)優化銀行收入結構,增強持續發展能力。一是控制過快擴張,合理配置資產。有針對性地調整信貸業務的行業結構,提高生息資產占比和生息資產中高收益資產的占比;二是大力發展中間業務,如結算業務、銀行卡業務、電子銀行業務和黃金業務等理財產品;三是拓展新興業務,積極進行業務轉型、結構調整,開發混合資本工具、短期融資券、企業債券等高收益品種,分散自身風險。
(作者單位:中國人民銀行常德市中心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