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章構建了基于DEA方法的城市人力資源投入產出評價模型,在模型中引入了誤差系數的概念,以對不同區域的城市由于發展環境的不同造成的人力資源產出的誤差進行修正。最后對評價模型的適用進行了總結,并對未來的研究進行了展望。
關鍵詞:人力資源;效率;評價模型;誤差修正
一、 引言
人力資源的競爭是21世紀競爭的焦點,城市的發展是綜合實力競爭的體現,而人力資源是競爭的基礎。哪個城市擁有超強的人力資源,那么就會在競爭中略勝一籌,取得領先地位。但是即使兩個城市完全擁有同等水平的人力資源,也會出現不同的競爭結果,那么原因在哪呢?很簡單,在于人力資源的使用效率,也就是說相同的人力資源投入,由于利用模式的不同會產出不同的人力資源產出,所以衡量城市之間的人力資源效率差異,比較人力資源效率的高低是尋找人力資源效率差異的一個根本途徑。因此本文以城市人力資源管理為切入點,嘗試構建城市人力資源效率的評價模型,分析不同區域的城市基于投入產出的人力資源效率情況,從而為城市人力資源管理提供具有一定借鑒意義的科學依據,同時也是對城市人力資源效率研究的一個嘗試,為城市人力資源管理的研究拓展一個新的領域。
二、 評價對象的選取
研究城市人力資源效率,應該既考慮城市發展的等同性,又要考慮城市發展特征的多樣性,從而才能夠既保證比較研究的可行性,又使得研究工作具有價值與意義。因此本研究選取中國31個省會城市作為評價對象。
在省會城市中,經濟的發展存在著較大差異。省會城市遍布全國,每一個省會城市都是其所在區域經濟發展的代表,基本涵蓋了我國城市發展模式的各種類型,能夠為城市人力資源效率的研究提供豐富而全面的比較內容。
省會城市是我國各區域發展的核心。省會城市的設置原則,主要考慮的是城市規模區間的相同性、發展水平的相近性以及區域功能強度特征的相似性,這是省會城市進行人力資源效率比較研究的相似性基礎。此外,在我國的統計體系中,省會城市的數據指標相對完整并且容易獲取,這為本文數據搜集工作得以開展提供了前提條件。
三、 研究方法
省會城市處于中國的不同區域發展環境中,相同的人力資源投入,由于區域環境的不同(如沿海地區經濟發達,交通便利,內陸地區區位閉塞,與外界聯系不便利)可能會形成不同的產出效果,因此用各城市原始的人力資源產出指標來計算城市人力資源效率勢必造成效率評價結果的誤差,所以本研究對31個省會城市的人力資源產出進行誤差修正,在這里引入誤差系數的概念,誤差系數是以與城市人力資源投入而獲得的產出密切相關的因素來構建誤差系數指標體系并運用數學模型計算而得到調整由于地區差異而引起的人力資源效率誤差的系數。根據誤差系數計算每一項產出指標修正后的值作為產出指標。
建立城市人力資源效率投入產出指標體系。從反映城市人力資源投入規模、投入質量2個方面選取3個指標作為投入指標,分別為:從業人員數量、每萬人擁有大學生數量、高技術產業從業人員數量。從城市經濟效益方面選取城市人均GDP作為產出指標,并且運用誤差系數對產出指標進行修正。運用DEA模型對城市人力資源效率進行評價。
四、 修正系數的原理
1. 修正系數指標體系構建原理。對于不同的省會城市由于所處的區域環境不同,其人力資源的利用情況也不盡相同,對于城市人力資源產出指標的影響因素較多,本研究根據可獲取性、代表性等原則選取與產出指標相關的國內生產總值、城市土地面積、第三產業從業人員、高等學校數量、第三產業產值、財政收入、工業總產值7個初始指標進行誤差系數的測算。
在城市人力資源效率評價過程中,選取的產出指標為Y=(Y1,Y2,…,Yn),設其中一個產出指標為Yi,建立回歸方程
Yi=a+b1X1+b2X2+…+bnXn(1)
其中Xn(n=1,2,3,…,n)為影響城市人力資源效率產出指標的因素。
利用Eviews軟件以Yi為因變量,以Xn為自變量進行回歸分析。根據t檢驗原理,每次剔除|ti|值最小的自變量,同時也將顯著性水平低于0.05的自變量剔除,最終使所剩自變量都達到檢驗標準,建立回歸方程。所有進入回歸方程的Xn便構成了對應于產出指標Yi的一套誤差系數計算指標體系。也就得出來了每一項產出所對應的一套指標體系。
2. 灰色關聯分析模型與修正系數的計算。
(1)確定分析序列。灰色關聯分析首先在對所研究問題定性分析的基礎上,確定比較序列(評價對象m個)Yi={Yi(k)|i=1,2,3,…,m}和參考序列(評價標準n個)Y0={Y0(k)|1,2,3,…,n},從而建立m+1個數據序列矩陣。
(2)求最大差、最小差和差序列。
①絕對差值陣中最大數和最小數即為最大差M和最小差m:
(3)指標權重的確定。本文采用主客觀相結合的組合賦權方法來進行權重的確定,這種方法即避免了由于主觀方法造成的不準確,也避免了客觀方法的完全依賴數據的弱點,有利于縮小極端值對綜合評價的影響,比傳統方法更加有效、可靠。
(4)計算灰色關聯系數。
將DMUi的產出替換為Yi′=(Yi1′,Yi2′,…,Yip′)T=(Yi1/Di1,Yi2/Di2,…,Yip/Dip)T,i=1,2,…,n,得出修正后的產出指標。
五、 城市人力資源效率評價模型
設有n個決策單元DMU(本文的決策單元為31個省會城市),每個決策單元有m種輸入(3個投入指標)和s(1個產出指標)種輸出,假設xij表示第j個城市的第i種投入量,yij表示第j個城市的第r種產出量,vi和ui分別表示各投入及產出的權值,如果用向量Xj和Yj分別表示各城市的投入與產出,V和U分別表示權值向量,則:Xj=(x1j,x2j,…,xmj)T,Yj=(y1j,y2j,…,yry)T,v=(v1,v2,…,vm)T,u=(u1,u2,…,ur)T,其中i=1,2,…,m;j=1,2,…,n;r=1,2,…,s.定義第j個DMU的效率評價指數為:
解該CCR模型,得最優解?茲*,?姿*,s-*,s+*。根據各個解的情況不同,DMU0分為DEA有效、DEA弱有效、非DEA有效。
在具體的實證研究中首先運用誤差系數的模型計算各城市的誤差系數,然后將各城市的人力資源產出根據修正系數進行換算,最后將各城市的人力資源投入指標與修正后的產出指標代入DEA模型進行效率評價值的運算。在這里只是對城市人力資源效率的評價模型進行研究,而對于具體的效率評價問題暫不做探討。
五、 結論與展望
1. 本研究運用城市誤差系數對DEA模型進行了改進,從而消除了由于城市區域環境差異而對城市人力資源效率評價結果產生的影響。
在對城市人力資源效率的評價中引入誤差系數這個概念,對城市由于人力資源投入而獲得的產出進行了合理折算。以往的一些研究都忽略了地域性區域環境差異對效率評價結果造成的差異。本文運用城市誤差系數對DEA效率評價模型進行改進,使城市人力資源效率評價消除了地區性差異。解決了以往研究忽略地區經濟差異的問題。
2. 本研究利用回歸分析與灰色關聯分析方法計算出對應于每一個城市人力資源產出的誤差系數,增強了誤差系數與產出指標的相關性,使用于評價城市人力資源效率的誤差系數的計算更為科學有效。
對所選取的與城市人力資源產出高度相關的指標進行回歸分析,從而得出與每一項產出對應的一套指標體系。再運用灰色關聯分析法計算出與每一項產出指標對應的誤差系數。這種做法區別于對所有產出只計算一套誤差系數,使誤差系數與產出指標具有更強的相關性。因此使得對城市人力資源產出的折算更合理,更精確。
3. 本研究從理論上構建了城市人力資源效率的評價模型,但并沒有進行實證研究。在未來的研究中,將選取31個省會城市1995年~2010年的面板數據,進行城市人力資源效率的計算,從而來分析城市人力資源效率的時間變化趨勢。同時,還將對1995年~2010年城市人力資源的綜合水平進行評價,將相對效率值與絕對發展水平進行對比,以尋找31個省會城市在人力資源效率與發展水平之間的關系,從而為城市人力資源的發展與管理提供科學的意見與建議。
參考文獻:
1. 李立憲,熊熊,高雅琴.DEA在中外商業銀行人力資源效率評價中的應用.天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8,(4):326-329.
2. 姚云,侯萬里,盧祖洵.湖北省社區衛生服務人力資源效率變化及影響因素分析.中國醫院管理,2010,(9):46-47.
3. 郭姝宇,李寧,張麗.吉林省各主要城市工業生產人力資源效率評價.工業技術經濟,2006,(6):84-86.
4. 梅鑫.我國科技人力資源效率初探.科技資訊, 2007,(13):181.
基金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項目號:7090 3010);教育部新教師博士點基金資助項目(項目號:20090 041120048);遼寧省博士科研啟動基金資助項目(項目號:20081094)。
作者簡介:丁毓良,大連理工大學管理與經濟學部博士后、碩士生導師;商華,管理學博士,大連理工大學管理與經濟學部博士后、講師。
收稿日期:2011-04-23。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注解、公式等內容請以PDF格式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