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媽媽,實際上我挺崇拜你的,將來我怎么能超過你呢?”一天,兒子這樣問紅黃藍創始人史燕來,兒子要“超越”的這項事業有員工8000人,全國超過450家園所,是專注于0~6歲兒童的早期教育機構。兒子酷愛足球,于是他的“超越”版本是:收購英國利物浦足球俱樂部。
這家俱樂部“便宜”的時候市值約為數億美元,兒子的計劃是,首先要掙到足夠的錢。“媽媽你知道嗎?我只有做網絡經濟,才能在30歲之前買利物浦。”他查到網絡經濟是未來十年最有潛力的行業。于是兒子開始倒推:如果30歲實現夢想,大學畢業就應該達到什么水平,高中畢業、初中畢業應該擁有什么能力。思辯的結果是,兒子“逼著”史燕來給他報了一個電腦網頁制作班,寒暑假都很用心地給自己制定學習計劃。
“當內生動力產生的時候,主動學習意愿就出來了。”史燕來說,“人有的時候是最不愛被人管的,無論是孩子還是教職員工都一樣。”紅黃藍目前有450多家園所,很多園長的學歷和管理能力都非常優秀,管理能力強的人其實是個更大的課題。史燕來的觀念是,以身作則,總部得做得好,不斷創新引領著科研、管理和市場發展,就能夠吸引各個園所主動跟著總部走,這個比所謂的管理更重要:“龐大的企業體系,光靠管是管不住的,一定需要一種吸引力。”
“我覺得人的精神、價值觀這些東西特別重要,精神能夠支撐我們做很多事,義無反顧,沒有任何條件,但是如果精神上沒到位,做什么都不行。”史燕來說。
和兒子看球打電玩制定計劃收購“利物浦”
“收購利物浦”的緣起,是史燕來的兒子這一兩年瘋狂地喜歡上了足球,兒子在每個階段都會有特別喜歡的事物,史燕來往往通過興趣引導孩子形成自己的目標。史燕來不懂足球,也不喜歡,但是她就忍著,假裝喜歡看球,“很痛苦的,做媽媽不容易啊。”回憶起那段經歷,史燕來仍然“心有余悸”。看得多了,她也漸漸喜歡上了足球,也能說出幾個球星了。
后來兒子“變本加厲”地要和她一起玩電子游戲機里的足球游戲,很多家長都對孩子玩電子游戲很反感,史燕來的約定是,周一到周五電子游戲機一點不摸。“孩子把和我玩電子游戲作為一件特別興奮的事,當我對他有了興趣點和吸引力的時候,制定規則就很容易。如果沒有的話,就太難了。”史燕來把這作為對兒子的獎勵,如果這周在學校各方面表現都好,周末就來“殺兩盤”。
通過足球,史燕來和兒子建立了“深厚的友誼”,孩子覺得和媽媽之間的語言特別親近,有了信任,也就有了更多話題,讓他們不停爭論的就是怎么才能讓中國足球走出去。兒子終于想到了辦法,而且讓媽媽保密,他的辦法就是買利物浦足球俱樂部。
8月的一天,用史燕來的話說:孩子幾乎把她折磨死了。因為要在30歲前購買利物浦,已經學習過網頁基礎知識的兒子一直纏著史燕來,就為討論清楚一個問題:他想自己做一個網站,但是發現各種各樣的網站都被別人做了,自己應該做什么呢?兒子問的問題稀奇古怪,最后居然自己找到路子了。
兒子有了目標,史燕來趁勢引導他說,要做就要腳踏實地,想買利物浦,首先語文要學得好,你要跟他溝通,要跟人家簽合同、協議;第二,數學也得學好,賬都算不明白怎么買?第三,要學好英語,否則怎么跟球員溝通?兒子說:“是啊,我要是學不好,就算買下來我也管不了啊!”史燕來說:“很多時候我不是逼他去學,溝通中,孩子內心就會潛移默化地覺得我必須得學好,自己知道該怎么做。”在家里,孩子“身體”上的事歸丈夫負責,“精神”上的歸她負責,她認為,孩子進入小學后,就應該讓孩子有一個未來發展的職業夢想,這可以成為孩子發展的重要動力。
有很多父母覺得孩子小時候學很多東西太累了,史燕來則覺得她的兒子開心極了,兒子覺得媽媽給予的支持和信任,讓他價值感十足。每走一步都能獲得成就感。在史燕來看來,人的目標、職業夢想、理想可能會轉變,但是思考、體驗,突破自己的過程是成長的重要基石,她覺得兒子很“偉大”。
紅黃藍近期推出了一套“竹兜快樂家庭”的教育產品,主人公是熊貓“竹兜”,還有河馬塔塔、小兔子圖圖等共五個主人公。竹兜的形象代表的是樂觀、積極向上、對什么都充滿好奇、善于發現問題,并主動找尋解決方法的孩子,河馬塔塔代表憨厚、內秀、容易害羞,但心里很明白,可是不愛說出來的孩子。史燕來說她自己就是“塔塔”的類型,但當她發現兒子也是“河馬”的時候,她也曾糾結過要不要“改造”兒子。但是她終于反省到,人在成長過程中是會變化的,而且“河馬”的優勢就是會思考問題,為什么要逼著自己的孩子從“河馬”變成“竹兜”呢?她希望這套早教產品能夠讓家長像她一樣看到自己的童年,不同孩子的未來都可以很有成就。
史燕來說,她從來沒逼迫過兒子做他不喜歡的事兒,父母自己以身作則特別重要,因為她本身是個做事比較拼命的人,兒子特別有目標,因為她比較有目標。父母想讓他實現什么,也應該是在陪伴中引導,很好的陪伴不僅僅是在形式上的,更重要的是精神上的。
半夜發電郵發短信以身作則的精神激勵法
“精神論者”史燕來,每天回到家第一件事是陪孩子,孩子睡著之后,陪先生聊聊天,“一天到晚不跟先生溝通也不行”。孩子、先生睡著了,她有時候也睡著了,但是她常上個鬧鐘,半夜爬起來干活。史燕來說,想要獲得家庭和事業上的平衡,那么就只能多付出自己的時間。很多人在單位忙,回家以后累了,什么事兒都先顧著自己,別的都不管了,家庭成員之間就會產生距離和隔閡。如果想維系良好的家庭,就是讓大家都能感受到正常的交流,而且溫馨、和諧、互相尊重。
史燕來坦陳自己是一個特別受精神帶動的一類人。早些年創業時,總部就在紅黃藍方莊親子園里面的兩間小辦公室,史燕來每次一上親子園的電梯,整個人就馬上精神起來,特別有狀態。一進來看到孩子們,看到老師就什么疲勞都沒了,但是晚上一上家里的電梯就沒勁了。
在史燕來看來,無論是孩子還是企業團隊,價值觀這種精神上的力量,決定了孩子的成長、家庭的良好運行和企業的發展。紅黃藍很注重企業文化,到底什么樣的文化才能夠帶動企業發展?這些文化必須是一批人凝聚、具備的東西。紅黃藍走過十三年歷程,一起創業的老團隊中,有的人會覺得,累了那么多年,是不是可以讓大家輕松一些了?
但是史燕來的看法是,企業成長的每個階段都要解決不同的問題,需要核心團隊付出和帶動,這樣才能做成百年老店。在紅黃藍第一個十年的總結會上,史燕來說:“第一個十年是創業走過來的,第二個十年我們應該秉承紅黃藍的創業心態,第三個十年我們還是創業者”。
每個人的想法都不一樣,史燕來的理念能被大家接受并且得到貫徹嗎?在她看來,沒有那么難:對待孩子和團隊都是一樣的,最簡單的就是“以身作則”。同事們都知道史燕來最大的特點就是經常半夜兩點多給同事發郵件、發信息,如果半夜收到回復她還會很興奮,同事們還會偶爾“報復”性地取笑她。
她也知道這個習慣不好,也并不鼓勵大家都加班,但是事情太多,因為晚上總有些重要的文件,總是后半夜收郵件,所以也是后半夜給同事們安排工作。現在團隊成員們和史燕來已經形成了一種默契:半夜接到的短信不用看就知道是她發的,第二天早晨收郵件就可以了。有天半夜,一個郵件發出,整個核心團隊的同志們都立刻在你來我往地回復討論,有人不由得發出感嘆說:“同志們,都這么晚了,大家還都在網上啊,簡直太拼命了!”
每當這時,史燕來都會想起2001年創業時大家的約定:誰都不控股。那時紅黃藍有38位股東,這一股東數額在剛創業的團隊中實屬少見。這種董事會管理下的員工持股制的組織架構,實際上也給紅黃藍的團隊找到了一個定位:大家都是給自己做事,是一個團隊。“有的時候說尊重團隊,帶動團隊,但是你愿不愿意在根基上就給大家從心里往外的一種團隊的踏實感?”史燕來說,紅黃藍不單說而且做到了,團隊十幾年來都非常敬業,很多時候真的是哪里需要就往哪里搬,機制的作用也是很重要的基礎支持力。
目標可以破解決策的搖擺當領導別太把自己當回事
企業和家庭是相似的。史燕來說,有的企業是走一步看一步,有的企業目標清晰,有了目標往前倒推就能知道每一步的工作計劃。紅黃藍的理念就是讓幼兒在快樂中體驗、學習、發展,那么管理、發展、人才以及科研架構,應該都能夠支撐這一理念,這些是最后實現目標的重要因素。史燕來是非常注重目標感的人,整個紅黃藍的體系亦是如此。
對于目標管理帶來的好處,史燕來感受頗深。當所有的成員有一個清晰的目標,大家在很多具體問題上達成一致就容易得多。這樣的理念甚至也能解決在家帶孩子這樣的瑣事,養育孩子的終極目標,是為了讓孩子將來成為父母所期望的孩子,當大家都覺得目標很明確的時候,對很多瑣事的爭論就可以避免,如果每天不看長遠只看眼前的每件事物,很難看清眼前的路。
在紅黃藍發展的歷程中也總會有對事情判斷的搖擺,一段時間內,有的人認為紅黃藍應該快速收購小的園所,有的人就覺得在這個階段錢不是最主要的,應該先優化體系,更健康地發展。這些戰略層面的討論也是很頻繁的,但是史燕來堅持的是,紅黃藍的目標是給家長和孩子好的教育服務內容。發展過快,體系和服務跟不上也是不行的,這一點來講,是最后能夠說服統一大家很重要的元素。甚至包括上市的問題,史燕來的看法是,上市并不是結果,它可以增加一個公司的知名度、品牌運作實力、資源整合能力,是個跳板,而不是終場。
前段時間,史燕來和清華經管學院的學生們做分享時,學生們問她:什么是管理中最重要的。史燕來的答案是:別太把自己當回事兒。她覺得現代人把自己看得太重了一點,如此一來,就會把別人看得輕一些,如果身邊的人比你能干,那是好事。你可以把更好的機會留給他們,這樣可以跟他們的關系更密切。
史燕來希望自己是一個平臺,提供可持續的價值觀和精神養料,嫁接在這個平臺上的,無論是家庭成員還是團隊,都能夠得到健康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