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月31日,對于海爾地產集團董事長兼CEO盧鏗而言,是個具有特殊意義的日子。4年前的這一天,他受集團CEO張瑞敏先生之邀,加入海爾大家庭。彼時,海爾地產只是一個年銷售額近10億的小型房企;如今,海爾地產以百億元年銷售額躋身中型地產企業序列。期間雖然經歷了持續不斷的宏觀調控,但后續發展勢頭之兇猛,足以讓業內時刻關注。
什么使你痛苦,什么使你強大。市場低迷期往往也是企業的發展契機。今年盧鏗特意選擇在他來到海爾地產第四年的這一天,接受了《數字商業時代》雜志的專訪,向外界揭示了海爾地產未來的發展謀略。
盧鏗坦言,在海爾地產4年,他“重新學做房地產”。在海爾集團這個大平臺上,如何有效集成其積淀多年的技術資源、品牌資源、資金資源以及管理優勢,最終自成風格,并形成自己的核心優勢?這是盧鏗4年來一直思索并踐行的主題。
而在這4年里,地產行業又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宏觀調控、金融危機,盧鏗還需要重新審視行業前景。
面對行業發展的混沌,作為遼寧省政協委員的盧鏗,曾奮筆疾書近萬字,提出170多條動議提報政府。這170多條建議中,核心的思想是其對土地制度改良的思考。開篇語里,他這樣寫道:“如今的時代正在發生著深刻的變化,土地問題一直是眾多重大歷史、社會和政治問題的本源。”
170多條建議,會在合適的時機公布。在他看來,降房價有很多方法,不是單純地壓開發商。調控周而復始,卻始終走不出且調且漲的怪圈。“根本出路在于土地制度的改革,盡管土地改革很難。”盧鏗說。
這不是地產業最艱難的時刻,但眼下卻是一個亂局:房地產是國民經濟的支柱,如果說房地產倒下97個行業會受影響,雖然有如此重要的行業地位,卻時常被辱罵,甚至有人認為房地產綁架了中國經濟;房地產市場低迷、保障房建造、制造業發展都遇到很多困難,地方政府債臺高筑等等,所有問題為什么會發生?困惑隨之而來。
亂局的背后,種種問題盤根錯節。為什么每一次調控總被市場的力量化解?“這背后有太復雜的利益關系,有中央政府、地方政府、開發商、購房者方方面面的利益。”盧鏗說。因此調控無法一蹴而就。
而開發商正在調控的煉獄中經歷生死存亡的考驗,一些開發商藉此而壯大,一些開發商悄然退出市場。從業22年,盧鏗也感受到了地產商地位的變化。在他看來,在強大的政策壓力面前,開發商群體已經變得越來越弱勢。繁重的稅費,不斷壓縮開發商的利潤空間;頻變的政策,讓市場如過山車一般驚險。
“一個新的時代已經來臨。”盧鏗在接受《數字商業時代》專訪時斷言,房地產再也不是那個靠粗放經營、土地升值來經營的行業。而回歸到眼下,盧鏗眼里的市場并沒有那么糟,開發商也不會輕易倒下?
數字商業時代:本輪調控被稱為史上最嚴厲的調控,開發商受到的沖擊是否很大?
盧鏗:要分情況來討論。事實上,央企、國企、上市公司是沒有大問題,上半年進入全國30強的門檻變高了,這說明很多企業賣得比去年還要好。
數字商業時代:最近有研究顯示房地產企業資金杠桿率跌至2008年以來的最低點,對于房地產企業來說,全部資金來源中的四成要靠自籌資金維持。開發商的資金越來越緊,究竟緊張到怎樣的程度?
盧鏗:很多中小企業問題會比較大,但各有各的路。有些供應商和建筑商在幫著開發商一起扛。比如,雖然開發商貸不了款,但是供應商可以貸款;建筑商可以墊款,還有灰色的民間信貸的興起,這幾乎已經成為一種現象了。民間利率高得離譜,我聽說最高的已經超過50%了。
現在很明顯的是,一線城市、受限購的城市和限購執行比較嚴格的城市影響比較大,其余的城市影響不是很大,如果全國算總量的話,還是處于上升狀態,“量價”都在上升。三四線城市漲得很厲害。
數字商業時代:這是否意味著調控有失效的可能?會出現降價的局面嗎?
盧鏗:今年內政策放松的可能性不大,市場在逐步走向理性。(受調控影響)價格的波動肯定有,這是毋庸置疑的。現在(開發商)資金鏈比較緊,調控政策沒有松,開發商存貨多,出貨慢。但從國家長遠發展來看,城市化率現在僅為45%左右,完成城市化還需要二十幾年。二十幾年當中,(房價)整體上是震蕩上行的狀態,房價大幅下跌的可能性是沒有的。有很多因素,比如開發商成本很高,成本被地價綁住,而地價又被“分稅制”綁住。并且,有些地方的稅費很高,多達62種。當開發商利潤空間很低的時候,降價就會虧。不要以為房地產都是暴利,如果說房地產企業一共有8萬家,保守估計現在真正還在做房地產的只有4萬家,調查它們的利潤,絕對不是暴利。甚至這4萬家當中有相當多是虧損的。只有小部分公司早年囤了大量的地,這些公司才有暴利,大部分公司都沒有這樣的能力。許多公司是在與時俱進地拿地,地價肯定高,成本下不來。房價是被地價綁住的。
數字商業時代:您曾一直呼吁“新土改”,穩定房價沒有改變土地制度。170多條建議沒有正式公布前,能否簡單談談看法?
盧鏗:我舉一個例子,可以適當多供應土地,把土地政策搞活。像上海這樣的城市還有必要保留幾千平方公里的土地,如果把它變為工業用地和城市用地,可以貢獻數百倍的價值。18億畝耕地紅線是怎么計算的,是用最傳統、最保守的方法計算的。現代人的食品構成發生了變化,完全可以發展高科技農業,有計劃、按結構來供應。
數字商業時代:這輪調控會引發怎樣的變局出現,行業分化會不會更加嚴重?行業會向怎樣的方向發展?
盧鏗:會出現變局,強者愈強的馬太效應也一定會出現。實際上,房地產進入了一個新的時代,到了靠產品創新、靠經營管理去生存的時代,而不是靠粗放管理和土地升值來存活。
數字商業時代:海爾地產今年的任務完成情況如何,海爾地產是否有具體的舉措來應對市場?
盧鏗:從目前完成的指標來看,應該說上半年的任務我們都完成了。下半年既定的銷售壓力比上半年要大很多。這里面有客觀原因,例如政策因素、環境因素、消費者的觀望情緒等等,主觀原因是下半年海爾地產推盤量比上半年大很多。
但對于一個團隊來說,只要有追求就必定有壓力,追求越高壓力越大。最重要的是為了這個目標你采取什么樣的途徑。我們會借助自身的資源優勢、渠道優勢以及一些策略性的調整,力爭完成既定任務。
還是那句話,誰讓你痛苦,誰就使你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