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最后的兩個月,是否會出現一定程度上的風格轉換,已成為近來股民普遍關注的問題。對此,《金融理財》認為,不排除風格轉換的出現。
在波折與震蕩中,A股市場進入第四季度?;赝叭径龋珹股不斷承受著來自各方面的壓力:歐美債務危機爆發并擴散;國內貨幣政策松動預期落空;通脹預期升高,經濟增長勢頭減弱……
出人意料的是,自10月24日始,大盤一路走高,滬綜指數在沖高2500點關口后回調整理。使得股民們對接下來兩個月可能出現的 “吃飯行情”充滿期待。那么,從中長期來看,哪些板塊暗藏的盈利機會更大呢?中小散戶又該如何布局呢?
戰略性布局地產銀行股
筆者認為,當前市場環境并未根本性好轉,但潛在積極因素仍存。具體而言,在宏觀層面上,經濟溫和下滑,通脹見頂緩慢回落;貨幣政策不會有實質性放松,財政擴張只有結構性機會;流動性緊張緩解步伐緩慢;盈利增速持續下滑。即便如此,市場積極因素仍然存在:首先,市場高估了存準擴大凍結的金額,實際執行力度很可能低于預期;第二,美國新一輪財政刺激計劃、美聯儲可能出臺進一步政策,有望緩解投資者的悲觀情緒?;谝陨戏治隹紤],筆者認為,股民不妨立足中期,戰略性配置地產和銀行板塊。
目前,地產板塊年底前政策力度難言放松,相關個股在估值探底后,或將進入較長時間的筑底期。同時,整體資金面再寬松以及限貸放松將是行業反轉的先行指標。因此,建議股民在四季度以持久戰心態,看銷量來抓反彈,并戰略性布局基本面、品牌突出的龍頭公司。
透過中報數據分析,開發商銷售出現明顯分化,整體資金狀況較年初繼續惡化,但短期償債壓力小,2010年以來的再庫存速度已經放緩。基于此,筆者認為,雖房價不調則政策難松,但開發商主動調整價格的動力不足,因此價格下行出現“小步慢跑”或將是大概率事件。
就目前的市場而言,房地產行業很可能出現反彈行情。筆者看好接下來地產股票迎來的反彈行情,與此同時,選股上可著重于具有銷售爆發性以及推盤充足的龍頭公司,以及具有保障房主題和商業地產概念的公司等。此外,股民也應警惕調控政策與行業調整疊加、經濟下滑超預期和房價調整幅度大所帶來的投資風險。
再看銀行板塊。據統計,16家上市銀行上半年凈利潤達到4649.54億元,平均凈利潤較去年同期增長超過30%,其中中小銀行凈利潤增幅超過40%。不難看出,上市銀行業績增幅大大超過此前的市場預期,顯示在今年上半年信貸緊縮的嚴峻考驗下,上市銀行仍然實現了利潤的高速增長。目前銀行股絕對具有投資價值尤其是長線投資價值,因而建議投資者適當關注銀行板塊。
從市盈率看,截至目前,整個銀行板塊的平均市盈率在7倍左右,不僅已是歷史底部,且遠遠低于全部A股以及滬深300成份股的平均市盈率,甚至低于國際市場同類板塊指數,具有足夠的安全邊際。預計未來一年,上市銀行的收入還將保持較快的增速,但速度會略有下降。由于今年政策對估值的壓力已經基本體現,目前市場估值在底部區域,可以說在宏觀環境穩定的背景下,是銀行股較好的買入時機。
低成本介入大消費行業
統計顯示,8月上證指數跌幅近5%,上述兩個消費類板塊仍逆市上漲近3%。而近期大盤在2500點遭遇阻力回調整理后,消費和醫療器械板塊又表現良好的抗跌性,醫療板塊還多次領漲。
中國經濟正進入一個轉型期,經濟增長將由投資與出口拉動轉向消費拉動。在此宏觀環境下,消費板塊自然存在著相當多的機會。而且從目前的估值水平來看,消費板塊整體估值已處于相對低位,此時正是低成本介入的良好時機。
短期內白酒和醫藥都比較受捧,但從長期角度分析,板塊內部個股分化可能會較嚴重。投資上應選擇業績增長穩定,長期將會得到穩定回報的消費類個股;其次,選取能夠代表中國經濟發展方向,充分分享居民消費升級的具有成長確定性的上市公司。
由于醫藥股受剛性需求支撐,機會來自于政策驅動。中國人口老齡化的加快,醫療保健費用的支出將會大幅增加。有專利技術、獨家品種、管理良好的醫藥器械公司將有更好的成長性,值得長期投資。
對于白酒股,建議把握以下兩種投資思路:首先是長期持有,考慮行業的估值和成長性,未來12個月內白酒行業仍可獲得超額收益;其次是三季報之后適當減倉后逢低買入。
適度關注可能出現的風格轉換
2011年最后的兩個月,是否會出現一定程度上的風格轉換,已成為近來股民普遍關注的問題。對此,《金融理財》認為,不排除風格轉換的出現。導致風格轉換的有四種可能性:首先是政策預期的好轉;其次是新增資金入場;第三是過大的估值差距得到修復;第四是投資產業鏈的微觀景氣程度出現回升。
風格轉換可能分成三步:第一步,估值修復,資金環境回暖和政策預期向好促使投資者傾向于尋找估值最低、悲觀預期釋放最為充分的行業;第二步,景氣回升,預計在11月份伴隨著工業品的產銷量、價格趨勢向好,相應的行業會有階段性表現;第三步,布局2012年,在市場指數有所回升、場內交易活躍之后,進一步關注估值中樞轉移到2012年、經營模式清晰、業績增長確定的個股。預計11月份以后隨著影響市場的因素明朗,這種風格轉換可能逐步展開。
與此同時,對于四季度的可選配置,筆者認為,科技、資源能源、設備制造、原材料、交運等可適當作為配置上的附屬參考。此外,還可逢低增加主要周期性品種如基礎化工、有色金屬、機械、鋼鐵等配置,以迎接可能出現的風格轉換。
當前選股的五大思路
雖然前三季度A股市場的整體表現令人失望,不過對于A股市場在最后三個月的運行前景,筆者給予謹慎的樂觀預期。散戶如果能從業績增長、估值修復、基金重倉、重組題材以及政策預期這五大選股思路中尋找市場機會,或許會有所驚喜。
①業績增長
目前發布三季報業績預告的公司有800家左右,預喜公司達到600多家,若三季報行情能與超跌反彈相結合,此類個股有望演繹一波小行情。
②估值修復
滬深兩市指數在三季度的跌幅分別達到14%和15%,而在此期間跑輸大盤的個股高達1000余只,其中跌幅在30%以上的個股有100多只。其中約有180只個股的股價低于上證綜指1664點時的水平,在這些超跌與低估值個股中,可能孕育著四季度的熱點品種。
③基金重倉
過去的三季度,基金重倉股的表現不盡人意,在三季度跌幅超過30%的100余只個股中,約有60只個股是基金重倉股。三季度的基金重倉股在四季度有望“咸魚翻身”。近來,盡管基金在加倉的過程中,大盤始終處于下降通道,但基金此舉仍是屬于底部區域主動買套的行為。進入11月,該階段的特點是資金年底收益、基金排名壓力將逐步顯現,重倉股會有所表現。
④重組題材
每年年底一直是市場炒作重組題材的黃金時期,今年也不會例外。雖然近來整體行情不容樂觀,但在重組題材的護持下,ST板塊屢屢扮演“漲停秀”的角色。四季度是上市公司披露重組預案、實施重組事項的高峰時段。雖然證監會推出的并購重組新規提高了借殼上市的門檻,但對于渴望上市卻不符合IPO標準的企業,殼資源仍然具有很強的吸引力,資產重組板塊蘊含著機會。
⑤政策預期
四季度是政府部門醞釀、推出來年各項政策的關鍵時期,而隨之引發的政策概念股往往會成為市場上的階段性熱點。預期會有較多新興產業規劃和“十二五”細分行業規劃出臺,較高的政策預期將醞釀相關行業板塊的投資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