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希望給投資人提供這樣一款產品:若他對滬深300指數感興趣,那么可以關注我們的滬深300指數增強基金,因為我們的目標是爭取較大概率地戰勝滬深300。
今年以來,盡管市場并不樂觀,但指數增強系列基金還是吸引了很多投資人的注意。
于是,投資人的問題也隨之產生。與標的指數產生如此大的差距,還能叫指數型基金嗎?指數增強基金是如何實現的有效增強?指數增強基金又需要關注哪些因素?
指數增強系列的基金產品,屬于指數型基金中的指數增強型產品,它的投資目標是在有效控制跟蹤誤差的基礎上,穩定地超越目標指數。簡單來說,我們希望給投資人提供這樣一款產品:若他對滬深300指數感興趣,那么可以關注我們的滬深300指數增強基金,因為我們的目標是爭取較大概率地戰勝滬深300。
投資人購買指數基金,首先考察的是這一產品跟蹤指數的有效性,也就是通常說的,能否跟住指數。我們通常用“跟蹤誤差”來衡量跟蹤指數的準確性,控制風險,并考察基金收益率圍繞標的指數的波動情況。
很多人有個普遍的認識誤區:相對指數的超額收益越大,跟蹤誤差就會越大。其實并非如此。舉個簡單的例子,若每天都能穩定地超越跟蹤指數一個點,一年下來,超額收益是個很可觀的數字,但跟蹤誤差卻是零。當然,這是最理想的狀況,我們只能不斷努力趨近它。從統計數據來看,截至今年三季末,我們的滬深300指數增強的跟蹤誤差為2.57%,不僅小于指數增強型基金7.75%的行業標準,也小于指數型基金4%的行業標準。
指數增強基金戰勝目標指數的概率,也是個值得關注的角度。比如,在今年這么多交易周里面,指數增強產品能有多大的概率是戰勝指數的?根據截至三季度末的數據統計,富國旗下的兩只指數增強基金戰勝指數的周勝率都超過了7成。那么,到底用什么方法做到這些的呢?富國的指數增強系列產品,都依托于富國的A股量化投資模型。結合海外優勢與本土經驗,量化投資模型,于2008年正式投入實戰,經過兩年多的運行和調試,已經基本適應了中國市場。
對于多數人來說,量化投資可能是個陌生的概念,事實上,這一投資方法在海外已經相當普及了。到2009年,定量投資在全部投資中的比例已經占到大約30%左右。簡單來說,量化投資就是將基金經理的投資經驗,通過大量的歷史數據考據求證,并通過數量金融的知識將其抽象到量化模型中。這是投資經驗、數學模型和計算機科技發展的產物。從指數增強產品來看,我們利用多因子模型預測股票超額回報,并通過風險模型進行有效的風險控制,同時力求降低交易成本,優化投資組合。
除了日常投資和基金管理外,我們的團隊還需要時刻根據市場的變化,進行課題研究,優化模型設計。因為市場時刻在變化,只有不斷優化,才能保證模型的有效性。目前,除了大盤風格的富國滬深300基金,周期風格的中證紅利基金,我們還于近期推出了追蹤中小盤股票的富國中證500指數增強基金,為投資人提供了風格互補的產品組合。
我們相信,對于普通投資人而言,指數基金是一個簡單、有效的長期投資工具。從當前的市場情況來看,滬深300的估值也正處于歷史相對低位,若您對中國經濟的長期發展有信心,那么不妨關注指數型基金。我們希望每天能戰勝指數一點點,為投資者的指數化投資提供更加多樣的投資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