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開證監會網站,“領導班子”欄目上,郭樹清赫然在列。對于這位剛剛履新的證監會主席、黨委書記,這意味著一次新的挑戰。
55歲的郭樹清素有“外秀內剛,豪爽博學”的美譽,其工作作風雖然強硬,但也善于隨機應變。熟悉他的學界人士評價道,郭樹清有比較強的學術背景和很深的學術素養,平時喜歡寫、喜歡思考,不輕易附和盲從別人。這樣一位學者型的官員就任新一屆證監會主席,使外界普遍充滿了期待。
2001年出任央行副行長、2005年“空降”建行、2011年赴任證監會。十年跨越,郭樹清完成了從“裁判員”到“運動員”,從“運動員”再到“裁判員”的角色轉型。
十年時間,唯一不變的是郭樹清銳意改革的市場化思路、全局性的思考和探索、前瞻性的戰略研判、深厚的理論積淀,以及不斷積累的金融實務和金融改革的實踐經驗。
現在,郭樹清赴任中國證監會,從他的前任尚福林手中接過中國資本市場改革發展的大旗。未來,繼續改革發行機制、繼續完善并購機制、豐富交易機制、擴展市場邊界、提高國際化水平等一系列資本市場改革的關鍵問題擺在郭樹清面前,市場熱切期待這位學者型官員引領中國資本市場走向新的天地。
學者型官員
“無論是作為青年經濟學者,還是到后來的建行董事長,其實他作為經濟學家的底子一直沒有變。學者氣質是他的底色,也是郭和其他領導的不同之處。”一位熟悉郭樹清的人士透露。
一直以來,人們用“外秀內剛,豪爽博學”四個字形容郭樹清。郭樹清是內蒙古察右后旗人,性格豪爽、直率自不待言。熟悉他的人稱他酒量非常,在酒桌上萬不能與之“叫板”。
“博學”二字用在郭樹清身上絕非溢美之詞。1978年,他進入南開大學攻讀哲學系,1982年畢業后他又轉攻中國人民大學經濟系碩士;之后他順利考取社科院博士研究生,師從于光遠,專門研究比較社會主義體制;博士畢業后,他被分配到國家計委參加吳敬璉的課題組。高規格的學術平臺令郭樹清在事業平臺如魚得水。
素有“學者型官員”稱號的郭樹清,曾兩度獲得中國經濟界最高獎“孫冶方獎”。2010年11月,他與吳敬璉、周小川等人作為“整體改革理論”的主要貢獻人獲得第三屆中國經濟理論創新獎。郭樹清曾在中國央行研究生院擔任博士生導師,發表文章300余篇,出版過《比較價格體制》、《經濟體制轉軌與宏觀調控》、《直面兩種失衡》、《郭樹清改革論集》等作品。
“神色溫和,講起話來條理清楚、言語簡潔明了,完全沒有某些官員與學者交往的態度。”這是北京師范大學金融研究中心主任副教授鐘偉對時任外管局局長郭樹清的評價。
如果說在宏觀經濟理論研究方面,郭樹清是個溫文爾雅、不失思辨精神的學者;那作為一家國有上市銀行的掌舵人,郭樹清更是一個果敢和睿智的強硬派。
自2005年到建行后,郭樹清旋即展現了他鐵腕的一面,開始大刀闊斧的改革。郭樹清表示,正處于股改關鍵時期的建行迫切需要以鐵的紀律和鐵的規章制度強化問責。2005年5月23日,剛剛執掌建行董事長一職,郭樹清就頒布一項內部文件《關于追究案件發生機構及其上級機構領導人員責任的規定》。按照這一規定,建行領導人員具有以下四種情形之一的應當引咎辭職:一是轄內發生多起案件或重大違規問題;二是涉案金額巨大或損失嚴重的;三是案件性質嚴重,社會影響惡劣的;四是嚴重挫傷員工積極性的。
業內人士表示,這一規定首開國有銀行領導人問責的先河,也在整個建行系統掀起一場前所未有的“問責風暴”。由此引發建行湖南分行行長孫建成、山西分行行長梁富成等3個省級分行行長“引咎辭職”。有評論認為,郭樹清這些舉動是有意重塑國有商業銀行形象,彌補“張恩照事件”給建行帶來的受損的國際聲譽,同時也是建行股改必經之路。
雖然郭樹清工作作風強硬,但也擅于隨機應變。例如遇到阻力時他一般會說“這件事情我明明考慮得很周全,為什么執行的過程中就遇到很多阻力呢?一層意思是說:我錯了,我應該退下來。另一層意思是:我是對的,但是實施此政策的時機還沒有到,所以我也應該退下來。”
無論是作為官員還是建行的董事長,郭樹清也有幽默、平易近人的一面。“他沒有架子,這么多年來一直這樣,沒有因為職位的變化而變。跟我們這幫朋友在一起放松的時候,他很幽默,有時候會有點小脾氣,甚至顯得有點孩子氣。”一位與郭樹清相識超過20年的朋友這樣說。
掌舵建行六年
日前,建行公布的2011年前三季度業績報告顯示,今年1-9月,建行集團實現凈利潤1392.07億元,其中歸屬于股東的凈利潤為1390.12億元,分別較上年同期增長25.82%和25.80%。除保持著優異的盈利能力外,建行資產質量保持穩定。截至9月末,建行不良貸款余額為646.42億元,較上年末減少0.70億元。不良貸款率1.02%,較上年末下降0.12個百分點。
這是郭樹清“掌舵”建行六年后做出的出色成績,他為客戶和投資人交出了一份令人滿意的答卷。
作為四大行中最先啟動股改的建行,前任行長、董事長王雪冰和張恩照先后涉案落馬。這不僅對建行股改上市造成不利影響,而且若處理不當,對四大行股改上市也勢必會產生不良影響。2005年,臨危受命接管建行的郭樹清,只用了7個月的時間,就使建行成為中國第一家實現IPO的國有商業銀行。
被國務院領導稱為“只許成功,不許失敗的國有銀行改革戰役”,郭面臨的一大難題是引進海外戰略投資者。當時,國內外輿論都集體唱空中國銀行業,說中國銀行業已經“技術性破產”,這對建行引進外資形成了不利的輿論環境。
剛開始,建行引進境外戰略投資者的首選對象是花旗銀行,可花旗沒有想到的是,接任張恩照后的郭樹清,看似儒雅但在談判桌上表現得非常強硬,由于花旗出價過低,最終導致談判破裂。
同年6月17日,郭樹清與美國銀行董事長劉易斯簽署戰略投資與合作協議。據此協議,美國銀行將分階段對建行進行投資。首期投資為25億美元;第二階段將在建行海外首次公開發行時認購5億美元的股份,這30億美元總共購買建行9%的股份。事后實踐證明,建行引進的美國銀行是中國最成功的戰略投資者。
對于美洲銀行的戰略合作,建行表示,目前建行正在推進對客戶的差別化服務,美洲銀行首席執行官肯尼斯#8226;D#8226;劉易斯推崇以客戶為中心的理念,區分客戶的技術,對客戶實行差別化服務和管理的流程,而這正是建行最缺少的東西。郭樹清表示,“必須把建立‘以客戶為中心’的理念和機制作為中心任務,不斷梳理改造業務流程,提高客戶服務能力和水平。”
這是迄今為止外國公司對中國公司的最大單筆投資,亦使建行率先成為國有獨資商業銀行中第一家與國外戰略投資者達成協議的銀行。外界評價說,這標志著國有商業銀行在推進股份制改革方面邁出了重要的一步。
在郭上任前,建行貸款結構是投資者詬病的焦點之一。作為當時中國第二大基本建設貸款銀行和第一大住房按揭款銀行,建行很容易受宏觀經濟波動影響。郭樹清在任期內一直試圖扭轉這種局面。
他透露,建行將秉承審慎原則,將信貸結構調整作為重點。貸款投向將首先保證在建和續建項目,集中支持重點基礎設施項目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等。尤其是建行一直配合國家產業結構調整,嚴控產能過剩行業貸款投放,對政府投融資平臺貸款,按照監管要求,穩步推進平臺解包還原、清查整改相關工作。
新帥迎挑戰
離開執掌逾6年的建行,赴任證監會,對郭樹清的職業生涯是一次重大跨越。雖然位于北京金融街的證監會大樓與建行總部僅有幾百米之遙,但這幾百米對他而言卻意味著新的探索和征程即將開始。
新帥上任,是郭主席挑戰股市,還是股市挑戰新主席呢?
郭樹清接管的中國證券市場,自去年以來成為全球表現最差的股市之一。上證綜指去年下跌了14%,今年以來繼續下挫12%。同時上市公司圈錢沖動強烈、現金分紅不足以及新股發行“三高”、PE腐敗等問題多為外界所詬病,這些都是郭樹清履新證監會后將面臨的難題。
目前居民有龐大的財富管理要求,而資本市場低位的藍籌股以及數目眾多的等待發行上市企業對資金十分渴求,如何完成這二者的良好對接,是新一屆證監會要面臨的最大挑戰。
那么,資本市場在郭樹清任內將會產生哪些變革?一些金融界的從業人員認為,郭樹清或將發揮其獨有的優勢,在引領中國資本市場的國際化方面做出貢獻。
多層次與開放的資本市場建設,是郭樹清的命題之一。今年4月底,郭樹清曾明確地談及對資本市場的國際化以及期貨市場、債券市場的看法。他指出我國資本市場國際化步伐,包括境外企業的發債、上市,完全可以加快,因為過去擔心的資金不足問題已不存在,現在面臨的問題是資金剩余。目前我國金融市場及其體系機遇與挑戰并存,應繼續加快發展,深化改革,特別是在商品期貨市場、債券市場、股票市場等領域應大有作為。
不過任何事情都是雙刃劍,推動中國資本市場快速發展的幾個重要業務,其問題也不容忽視,即對投資者利益保護不力。獨立財經撰稿人皮海洲在其致新任主席的信中提到,股權分置改革,雖然極大地保護了大股東的利益,但由于對價不足,對公眾投資者利益的保護明顯不夠,這也導致了如今限售股解禁上市對股市的沖擊。又如,市場化定價發行由于不符合中國國情,導致市場化發行淪為了偽市場化發行,淪為“三高”發行,使新股發行淪為發行人赤裸裸的“圈錢”行為。
加快IPO發審節奏,過度融資,導致市場嚴重缺血,這是尚福林時代最受市場詬病的一環。接下來,中國股市能否走出過去“重融資輕投資”功能的錯位,是廣大投資者對新任證監會主席郭樹清的最大期待。未來,留給新一屆證監會主席在新股發行制度改革上的破題點,或在于對中介機構的監管加強、切斷新股發行過程中的利益鏈條等。
英大證券研究所所長李大霄分析,資本市場是偏融資還是偏投資,是讓投資者賺錢,還是讓公司賺投資人的錢,這不僅僅是制度問題,更是更深層次的理念問題。業界人士指出,郭樹清過往在金融市場擁有豐富理論和經驗,將會成為金融市場最寶貴的資產,對于推動中國證券市場的國際化無疑是大有益處的。希望豐富的經驗能為郭樹清帶來智慧和魄力,去面對并解決中國證券市場的種種問題,推動市場健康發展。
郭樹清:現任證監會主席、黨委書記。自2005年3月起加入中國建設銀行并出任董事長。2003年12月至2005年3月任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國家外匯管理局局長、匯金公司董事長。
無論是作為官員還是建行的董事長,郭樹清也有幽默、平易近人的一面。“他沒有架子,這么多年來一直這樣,沒有因為職位的變化而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