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6日—19日,第九屆中國國際軟件和信息服務交易會(以下簡稱軟交會)在大連召開。在17日的2011軟件和服務外包政策與趨勢發布會上,國家商務部和工信部的代表和企業代表分別發言,對軟件和服務外包的現狀和未來發展做了精彩解讀。
目前,就世界范圍來看,軟件和服務外包產業是IT業界新的增長點和未來發展趨勢。中國作為人力資源大國,具有發展軟件和服務外包的潛力,中國在此方面具有很大優勢,但同時又存在明顯的不足。相比軟件大國印度,中國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就此次發布會來看,有以下三點值得我們特別關注:第一,軟件和IT服務業在中國整體的發展;第二,中國的軟件和服務外包與印度市場的比較;第三,中國公司如何開拓國內市場。
在過去十年中,中國的軟件和服務外包保持了整體30%的增長。這個數據有很強的代表性,代表了中國近十年在此方面做出的努力。縱觀國內軟件和服務外包產業發展,其原因主要有如下幾個方面。
首先,隨著經濟和科技的不斷進步,產業升級的步伐加快,資源的投入加大,固定資產投資增加、勞動力成本的增加和對環境的重視,促進了軟件產業的蓬勃發展,國內公司意識到軟件和服務外包這一新的IT經濟增長點,從而在根本上推動其發展;其次,全球化的深化
和發展推動了離岸外包的發展。領先的外國企業在技術上、效率上有一個競爭和磨合的空間,有更廣泛的市場促進軟件和服務外包產業的發展;
最后,IT新技術的發展。移動互聯網、云計算等新技術的發展促進產業結構的變化和需求。未來的市場是全新的,在各個方面改變著我們的生活。對于后來者,是一個不可多得的機遇,中國要抓住新機會來發展自己。
說到世界范圍內的軟件和服務外包,就不得不提到印度。印度是一個軟件業高度發達的國家,其軟件和服務外包高度依賴出口,占經濟總額的比重也相當大;而中國有一個非常大的國內市場,具有大量的人力資源,充足的人才動力,勞動力成本較低。在外包的對象上,中國的離岸外包以日韓為主,中國對日韓的外包有非常明顯的優勢,這點是印度不具備的;但在對歐美的外包上,相比印度是處于劣勢的。在發展規模方面,印度具有行業先發的優勢,其多年積累起來的產業規模、知識和經驗的儲備,都是我國所不及的。印度軟件產業過去20年的發展極其迅猛,在此期間同美國IT企業間建立的友好關系,與國際化大公司的深度合作,掌握的全球市場資源,都是其在世界市場稱雄的法寶。
除了發展規模,我們還可以從結構上來比較我國和印度的差異。中國提供的服務外包只是小范圍的、局部的,沒有形成完整的產業鏈條、成熟的國內市場和競爭機制,發展是局部的、單一的;而印度的IT軟件外包行業能吸收到很多的人才,平均薪水是中國的2倍,擁有完善的人才培養體系。而中國,雖然人力成本較低,但僅僅依靠成本上的優勢來獲取業務的話,在未來是沒有發展空間的。未來IT領域的競爭要自主創新,要爭取占領高端市場,在服務上下功夫,而不能僅僅在價格上較勁。此外,隨著人民幣不斷升值,成本上的優勢很快就會喪失,中國公司應尋求正確發展道路。
更進一步看,中國外包公司和印度外包公司之間的差距也是明顯的。印度領先的公司是中國公司十幾倍的規模,具體到每一個員工所產生的收入,中國也低于印度。我們的生產效率低,產品附加值低,雖然這樣人均成本也會低一些,但人均工資我們并沒有優勢,年利率也大大低于印度公司。究其根本原因,在于體制。中國企業的運營模式限制了中國外包公司的發展。印度公司都是按照合同來運營,以獲取更高的利潤。印度公司把自己作為一個國際化公司,而不僅是離岸外包公司。中國公司由于規模上的限制,對單一客戶的依賴程度大,這在很大程度上加大了經營風險。印度公司有自己的客戶,最大的業務可以達到3億美元,而中國則是3000萬美元,是人家的十分之一。
綜上所述,中國在外包上具備國內市場優勢,有自己的市場空間,但也面臨著很大的市場競爭。中國公司要看到對國內的市場的投資遠遠落后,在“金磚四國”中落后于巴西。中國在IT投資里,硬件占到70%—80%,軟件和服務只占了很小的一部分。
我們看到,在過去的十幾年里,軟件和服務占IT產業的比重一直在上升。以后,我們認為上升的速度還會加快。首先,版權保護政策的加快落實,群眾版權保護意識大大增強;第二,IT技術日趨復雜化、縱深化發展。單一公司已經不可能再像之前那些年承擔許多業務,一部分業務自然要外包出去;再次,隨著經濟增長和產業成長,僅靠資源投入和政府建設來發展,不斷暴露出環境、消費的問題。目前,社會老齡化現象嚴重,而企業對效率方面的要求更高,以技術創新、高附加值為標志的新產業形態呼之欲出;最后,技術的推動力。隨著IT技術的不斷發展,推動軟件產業的發展。在20世紀
80年代之前,軟件和硬件在發展速度上是十分接近的,在互聯網時代來臨前,軟件沒有硬件發展快;而進入互聯網時代,軟件發展越來越快,技術的進步打破了市場原有格局,改變了壟斷體制。
中國公司在本土市場上有明顯的優勢:非常深的市場、非常多的層級、非常大的差異。這些都不是外國企業到中國后能夠迅速了解的。在國內,地域上的廣闊促使國內公司分銷方便,而外國公司會感到“水土不服”;此外,在價格上,中國企業目前依然具有優勢。但國外大型IT公司在創新的技術上具有壓倒性的優勢,做大項目的經驗豐富,這都是需要國內公司不斷學習的。企業間除了競爭,還有合作,共贏發展是當前的潮流。跨國企業到中國也需要合作伙伴,利用中國的低成本優勢,與本土企業合作,開拓國內市場。
放眼全球,中國企業應注重國內和國外兩個市場共同拓展。在規模、知識積累和技術方面,都要不斷學習國外的先進理念和模式,結合自身優勢,大力開拓國內市場;在新的技術發展中,也要堅持世界市場和國內市場兩方面并重,內外兼修,均衡發展,走出一條適合自身發展的軟件和服務外包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