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球最大個人電腦廠商惠普最近宣布了驚人戰略轉型計劃,包括“全部或部分分拆”個人電腦業務,并將放棄起步不久的平板電腦和智能手機業務。幾乎同時,喬布斯宣布從蘋果功成身退,以至于業界和很多媒體對惠普的行動解讀為向蘋果投降或是退出PC產業,華爾街日報甚至用聳人聽聞的《惠普精心策劃的一年自殺計劃》來預言惠普的結局。然則,筆者認為,這只是惠普放下“雞肋”,重新規劃自己人生的開始。
用行動說話
惠普一直在沉默,出奇的沉默,然而惠普真的是在慢性自殺嗎?竊以為不是。分拆并不代表放棄,很多IT企業都有過分拆的歷史,唯一不同的是,在惠普爆出此次分拆消息的同時,也爆出了將要放棄去年斥資12億美元收購Palm時獲得的Web OS操作系統。這讓人們順理成章的聯想到了出售,出售惠普價值410億美元的PC業務實體,一個占據著惠普全部收入1/3強的金礦,一個連續5年全球PC市場冠軍的寶座,哪怕它現在已是微利,哪怕整個PC市場正在萎縮,惠普也不會傻到選擇放棄自己的安身立命之本。
反之,惠普一直在用行動告訴世人,惠普正在蓄力。9月7日,惠普表示,計劃從9月開始面向個人消費者推出3款入門價格在600至900美元的TouchSmart觸摸屏電腦。惠普還計劃于9月21日推出一款面向小企業、入門價格為850美元的TouchSmart Elite。
惠普的每一步都顯示著,自己的PC部門非但不會成為外人的囊中物,反而會更加特色化的發展起來,針對不同消費群體進行深度細分。
宏觀調控下的惠普
惠普非但不會學IBM,反而會給予自己的PC部門更大的自主權。用我們中國人的習慣說法,叫做“宏觀調控”。通過分拆,給PC自治,讓它能夠在萎靡的市場環境下更好的適應市場,繼續保持自己的霸主地位,當然,同樣不會給戴爾機會。
惠普董事長雷伊·萊恩(Ray Lane)曾表示,這一分拆過程可能將持續一年。這么長的時間,足夠惠普進行深度調整。畢竟時下已是紅海,退一步將是全軍覆沒,加上面對當前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的競爭,惠普PC業務獨立運營無疑給其帶來更多可能性。惠普在變革,一種解除束縛的變革。它在給自己龐大的業務瘦身,讓成熟業務“獨立打天下”的同時,也能抽出精力來“普惠”其他新舊業務,如:特種計算機、軟件和服務。這是在固守原有陣地的基礎上開辟第二戰場的策略,而惠普分拆PC,則是將拳頭收回來,以便于更好的打出一記重拳。
尤其是在服務戰略方面,惠普的力量早已積蓄。惠普CEO李艾科(Leo Apotheker)今年3月公布了公司的云計算戰略,其中包含了企業和消費服務。在此之后,惠普云計算并無更多風聲。然而此刻,面對外間洶洶議論聲,惠普通過自己的博客放出消息,推出的私測版服務包括“惠普云計算”和“惠普云對象服務”兩款服務,類似于亞馬遜的EC2和S3,并有可能成為今后其他云計算服務的基石。而且這個云計算將是全“惠普版”,即云計算服務將采用自家的基礎設施和軟件,并將通過Web接口和API(應用編程接口)與OpenStack整合。私測的目的是搜集用戶反饋信息。
狠心的惠普
有得必有舍,放棄Web OS操作系統是惠普真正的壯士斷腕,這不是慢性自殺,而是為了避免自己中毒的臂膀繼續惡化以至危害全身。在移動終端操作系統市場,前有蘋果iOS,后有谷歌Android,惠普進入角色太晚,該分割的蛋糕差不多已經被兩大對手占據了,此時再費力也難以討好。所以,不如舍棄,舍車保帥,避免因為持續不斷為Web OS項目輸血,導致最后的全身感染。
現在惠普瘦身即將開始,剝離雞肋般的Web OS,讓PC部門分拆出去自由戰斗,惠普將改變自己的企業形態。表面上看,惠普的三大集群捆在一起是巨無霸,但協作起來確是二人三足,互相約束而非互相助力。放開三者之間的韁繩,讓孩子從娘親懷抱中走出去,三者分散突圍,則運營更靈活,業務更專注,創新力也會得到重新激發。這將讓三大集團面前已經紅海化的市場,再次被激活。而惠普則在分拆之中得到“普惠”,通過分拆而真正實現跳出原有體制的創新和變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