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播音員、主持人在語言表達這同一種形式下,播主效果卻迥然不同,主要原因就是自信心強弱的差異。播音員主持人充滿自信的心理狀態就使播音主持擁有了成功的基石,掌握了播音主持工作規律的播音員、主持人在播音主持活動中就會有較強的自信心。播音員主持人的自信心源于充分的備稿,源于濃郁的播音情感,源于清晰的對象感,源于較強的播音主持技能。
關鍵詞:傳媒;播音主持人;自信心;來源
中圖分類號:G22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8122(2011)10-0120-02
在廣播電視各類節目中,播音主持的基本表現形式是有聲語言活動。在語言表達這同一種形式下,播音員、主持人的表達水平卻參差不齊,播主效果也迥然不同。優秀的播音員、主持人堅定果斷、揮灑自如,而有的卻神色不定、呆板念稿。究其原因林林總總,但有一個共同原因就是自信心強弱的差異。自信是一種積極的心理狀態,是對自我能力和價值的積極肯定,是對自己能夠駕馭事物達到某種目標的信心。美國作家愛默生說:“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訣。”
可以說,擁有自信就擁有了成功的基礎。播音員主持人充滿自信的心理狀態就使播音主持擁有了成功的基石,它通過播音員主持人的語言表達能力、現場駕馭能力、協調組織能力、靈活應變能力等展現出來。這種自信并非與生俱來,必須予以悉心培養和進行養成鍛煉。要注意平素的學習和積累,努力掌握播音主持工作的規律。“為有源頭活水來”,掌握了播音主持工作規律的播音員主持人在播音主持活動中都會有較強的自信心,從而表現出高水平的播音主持效果。
一、播音員主持人的自信心源于充分的備稿
播音員、主持人“是廣播電視節目內容的傳達者,是節目構思、編導、制作思想的體現者,是節目質量的完善者和提升者。[1]”播音是以稿件為依據的再創作,是在文字稿件的基礎上,經過播音員的理解、感受后轉化成為有聲語言反映給廣大聽眾的一個再創作過程。只有對稿件的內容和結構了然于胸,方能做到播音主持的駕輕就熟。認真備稿,深人理解稿件是樹立播音自信心的重要環節。
通過備稿,把握稿件實質,領會稿件中心內容和結構,把稿件的精髓變為播音員主持人自己的指導思想,與稿件內容保持思想上的高度一致。在備稿中播音員對稿件的理解深入一分,表達的自信就增多一分。備稿中,首先將稿件的基本內容歸類,繼而將具體的有針對性的內容進行梳理,明確表達的重點,剖析稿件的層次、段落和邏輯關系。對播音主持的基調、語句的起轉和音色、語氣、節奏、重音等,做出相應的安排。實現優質備稿,要求播音員、主持人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質、堅定正確的政治立場和核心價值觀,自覺地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為指導,與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有崇高的理想信念,對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充滿信心。“一名主持人只有真正樹立了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之后,才能在對生命意義確切的理解下不斷培養自己高尚的道德情操、高度的敬業精神和對真善美的追求,這也正是主持人所有素質的根基所在。[2]”要有良好的道德修養,為人處事和一切言行都要體現出較高的品味。要把學習放在第一位,努力增強明辨是非的能力。
通過加強對馬克思主義基礎理論和有關方針和政策的學習,建立起扎實的理論功底,更好地把握辯證唯物主義的世界觀和科學的方法論,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審美情趣,增強政治敏銳性和鑒別力,在播報新聞時,做到立場堅定,是非鮮明。同時,播音員主持人擁有扎實的文化素養和文學功底,才能做到對作者的思想感情心領神會,有助于準迅速地把握擬播文稿的精神實質,準確地捕捉到稿件的中心意圖,做出恰當準確地播音表述。
同時,新聞播音員必須具有廣博的知識,具備了較寬的知識面,就能適應既能采寫新聞又能進行現場報道的綜合需求,以提高新聞報道的傳播速度、信息量和效率,這一需求使播音員主持人必須成為文化底蘊豐厚的復合型人才。
二、播音員主持人的自信心源于濃郁的播音情感
播音員主持人的聲音只是播音的外殼,而情感才是其真正靈魂。帶著真摯的情感去深入研究稿件的細節,才能把自己的心聲傳遞給廣大觀眾:帶著深厚的情感播音一定是充滿自信的表達,就會達到動之以情、以情動人。心理學有一個重要觀點,“情感是同人的高級的社會性需要相聯系的。高級情感具有鮮明的社會性,并表明作為社會實體的人對生活各方面和各種現象的態度。”這就說明播音員主持人要善于向受眾敞開胸懷,付之以真情實感,才能贏得觀眾的心。人們的任何表達方式都離不開情感,情感逾深,表達逾精,沒有情感的表達是不會打動人心的。所以,從這個意義上說,情感也不例外地應當是電視新聞播音創作的基礎,新聞播音成敗的根本取決于情感把握的優劣。“播音主持的有稿創作是二度創作,有一個‘動于衷’而后‘形于聲’的過程。”[3]播音員主持人應把握好情感,讓節目在自己的真情實感中感染受眾,達到預期的效果。傳情達意是播音的基本功能,要傳遞表達者的情感,喚起受眾的強烈共鳴。要想讓受眾感動,先要使自己感動。思想感情充沛的播音員主持人,會情不自禁地產生動人的感染力。真情實感不是與生俱來的,也不是一蹴而就的,情感源于生活。
播音員主持人要貼近生活,深入實際,在實踐中體察真情實感。豐富多彩的社會生活,日趨先進的電視媒體技術,為播音員主持人更好地發揮自身的優勢,在把握播音基調、突出主旋律的前提下,體現豐富情感的電視播音創造了條件。而播音員主持人只有通過深入生活,才能豐富情感,走出貼近生活的播音路子。生活是情感的源泉,要具備情感內質并在播音時把握好自己的情感,就要不斷地深入生活,深入實際,多接觸受眾,溝通與受眾的感情,在實踐中體察真情實感,以受眾所想所急所思所盼為己念,準確地把握好播音情感。強調新聞播音時要有真情實感,并非是不加限制地恣意意揮灑,情感把握的關鍵是“到位不越位”,而把握好情感的“位”,只有依靠情感的真誠才能在節目與受眾之間聯起一條不斷的紐帶,受眾才有可能回報以心靈深處的情感,在節目以外延伸著的是播音員主持人與受眾的情感交流。
三、播音員主持人自信心源于清晰的對象感
不同于一般的人際交流,電臺播音員或電視節目主持人的工作環境和工作狀態主要是面對話筒或攝像機鏡頭,一般不與聽眾、觀眾等廣大受眾直接接觸,時空上存在著較大的距離感,這難免使播音主持者與聽眾觀眾的交流受到一定的局限。這就要求播音員主持人要樹立明確的對象感,要明確受眾是誰,明確受眾的心理需求,明確播音主持內容的預期反應。這樣的播音主持才會有的放矢,才能充滿自信。當代播音學認為,“對象感就是播音員、主持人必須設想和感覺到對象的存在和對象的反應,必須從感覺上意識到受眾的心理、要求、愿望、情緒等,并由此調動自己的思想感情,使之處于運動狀態。”[4]要提高播音主持效果,打動或感染聽眾觀眾,就必須根據稿件的不同題材和不同內容,樹立明確的受眾對象,達到與聽眾、觀眾的感情交融。盡管播音員、主持人看不到聽眾和觀眾,而事際上卻有眾多的聽眾和觀眾,或在收音機旁收聽著播音,或在電視機前收看著電視節目。播音員、主持人是在得不到受眾反饋的環境里講述。但這種切忌是盲目的、無目的的,恰恰相反,它必須是針對性很強的,目的性很明確的表情達意。正如斯坦尼斯拉夫斯基關于戲劇演員與觀眾之間關系表述的那樣:“沒有對象,這些話就不可能說得使自己和聽的人都相信有說出的實際必要。”一名優秀的播音員、主持人,一俟置身于話筒前,就會產生一種強烈的播講沖動,腦海里呈現出聽眾、觀眾等受眾形象,具有一種積極的交流意識和姿態。反之,在這種特殊的工作環境中,如沒有明確的對象感,就會產生一種窘迫感,在話筒前、攝像機前,飄飄然“目中無人”,茫茫然“心中無人”。勿庸諱言,這樣的播音,是不能做到動之以情、引人入勝的,也難以達到播講的預期目的。確立起受眾對象感務求迅捷,捕捉到受眾對象感務求準確,是使播音主持提高效率、擴展容量的有效手段。
四、播音員主持人自信心源于較強的播音主持技能
所謂“藝高人膽大”也是這個道理。播音員、主持人要有扎實的播音品質,要具有很高的普通話水準,具備準確而清楚的口語表達能力,從而使思想感情得以準確優美、流暢自然地表達,播音主持中的自信感也油然而生。“語言規范絕對不是語言多樣化和語言生活化的障礙,各種語言狀態都可以在規范化的基礎上提升為深化語言內容、強化語言美感的表達方式” [5]。電視新聞播音的技能體現在播音的速度、節奏、重音與語氣的把握上。速度的快與慢、節奏的張與馳、重音的強與弱、語氣的急與緩,是新聞播報效果的基本要素,也是體現新聞播報鮮明個性的標志。就播音速度而言,它是一個相對的概念。判斷播音速度是否適宜,要緊密聯系新聞欄目的內容、格調和播音員的自身形象綜合感受,使得播音速度與這幾個方面相協調。節奏在新聞播報中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根據稿件內容的需要,播音應快慢有別、張弛有度。播音節奏把握得好,能使新聞的主題更加突出,感情色彩更加豐富,詞意的表達更加準確,使作品更富有感染力。重音的表達則是在重音與非重音的輕重、虛實、長短、抑揚對比中實現的,重音的選擇要“準”而“精”,應該在通曉全篇、透徹理解的基礎上確定重音,而不是單靠放大音量就能奏效的。播音語氣是在具體思想感情支配下由語句的個體聲音形式而形成的,它是播音技巧的核心,正確運用語氣,能增添稿件的說服力和感染力。播音時要把握好每句話、每段話的語言流動態勢,克服呆板、單一的固定腔調,力求做到活潑流暢、親切自然。播音狀態要積極而松弛、從容鎮定、應對自如。
要找準播報的基調。要使播音主持再創作及播報風格與整檔節目協調統一,首先要確定好播音基調。如果一檔新聞是以時政新聞為主,宜采用播報和播講的方式,以增加新聞的分量,突出新聞的重要性,但切忌頤指氣使的“播音腔”。不同的新聞體裁,要因題材而異,如用平實流暢的基調播報消息,用動情感人的基調播報通訊,用堅定正義的基調播報評論,播報社會新聞則采用一種“說新聞”的形式,給人一種親和隨意的感覺,但這種隨意并非隨便,在隨意的外在形式下包蘊著思想和內容的嚴謹。
參考文獻:
[1]柴璠.播音語言表達技巧[M].北京: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2001.
[2]劉洋,林海.綜藝娛樂節目主持概論[M].北京: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07.
[3]柴璠.播音語言表達技巧[M].北京: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2001.
[4]張頌.播音創作基礎[M].北京:中國傳媒大學,2004.
[5]張頌.回眸播音主持專業30年[J].中國傳媒大學學報,20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