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如今國內電視臺都熱衷于向國外電視媒體借鑒購買節目模式,把國外已經成熟的模式搬到中國的屏幕上不失為一種討巧的做法,但是由于不同國家有著不同的文化習慣和各種差異,把國外的節目模式成功本土化并被廣大中國觀眾所接受已經成為業界非常關注的問題。
關鍵詞:節目模式;本土化;《老少斗》
中圖分類號:G22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8122(2011)10-0156-01
一、向成功搶灘的《非誠勿擾》借鑒經驗
中國版相親節目《非誠勿擾》高明之處,在于節目制作者對原節目進行了一系列本土化改造,使得該節目在中國變得家喻戶曉,英國版《take me out》卻只播出了一季(8期),就因為收視率沒有達到預期目標而草草收場。中國版的相親節目進行了哪些本土化改造呢?為什么這個被克隆的節目在中國大地紅透半邊天?研究其關鍵要看這兩個節目的異同點。相同的部分我們簡要敘述:兩檔節目都是采取一男選多女的搭配模式,舞美設計等方面均格調基本相似。所不同的是:中國版的節目通過嘉賓的討論,引入了很多當前社會的熱點話題,展現了多元的文化價值觀,而這種做法并沒有出現在原版節目中?!斗钦\勿擾》制作方自認為節目是屬于生活服務類范疇,而不是相親或真人秀節目。這個節目中出現了若干非常敢于說出非主流價值觀的言論者,這種新銳的話語方式也吸引著非常多的年輕觀眾。本土化節目就是要把當地百姓的訴求融入到節目當中去。在這個節目中,老百姓的需求主要體現為要言論自由的需求,希望媒體對當前的社會熱點現象進行抨擊并提供多元視角和評判的需求,這種做法在此節目之前常被媒體忽略。
二、另類創新:中國版《老少斗》V.S.德國版《年代之老少對決》
江蘇電視臺城市頻道在今年五一期間,連續播出了三檔時長45分鐘的大型社會生活類另類真人秀節目《春光燦爛賽五一》,說其另類,因為該節目借鑒吸收了德國電視節目《年代之老少對決》的若干元素,但加入了很多本土化的內容,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德國《年代之老少對決》單集長度為135分鐘,共設計有12個比拼環節,體現了德國人嚴謹的特點,節目的展開中規中矩。而比賽項目的設計則又智慧百出,妙趣橫生[1]。《春光燦爛賽五一》可謂是中國版的《老少斗》。借鑒了比拼的項目模式,但是在演播室部分引入的話題則完全本土化,嘉賓選擇的理由也完全是中國式的表達。節目采用外拍與演播室相結合的表現形式,設計了有特色的比拼項目。節目針對目前國內大都市交通過于擁擠的現實,設計了一個兩難選擇的話題:“出行高峰期老年人該不該跟年輕人擠公交?”通過熱鬧的游戲比拼環節,自然引出一些中國社會熱點問題,節目中展示出老年人不服老、不甘退出社會生活的意愿和熱情,也讓曾經有代溝的年輕人對老年人有了全新的認識和理解。
節目全程采取暗訪與明拍相結合的社會調查方式,設計一些新聞測試環節,在觀眾面前呈現出了一個原生態的社會大觀圖畫,在令人發笑的同時也令人深思。由于節目的內核是立足于民生,觀眾在輕松愉快的笑聲中得到了有益的知識和信息,也帶著輕松的心情參與了一次關于當前社會熱點問題的大討論。中國版《老少斗》學習了德國版的比拼模式,但是內核變成了中國芯,因而節目收視率很高,在當地的收視市場份額達到12.97%[2]。
顯然,以國內首推《零距離》民生新聞著稱的江蘇城市頻道,此次針對“五一”勞動節推出《老少斗》節目的重要意義,在于他們探索使用一種娛樂化的方式來表達民生的大主題,熱鬧的比賽和游戲表象下,是人們對當前熱門社會現象的思考。拿來主義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如何把“拿來”的東西能夠更好的在中國的土地上正常生長發展。這個改造的過程的核心是要適應中國的國情,包括充分掌握了解政治的、經濟的、文化的社會現實,把這些現實巧妙的融入到節目當中去。具體而言,可以對國外的節目模式進行節目形式、節目表現方式、節目內容等多方面進行改造。但改造的核心理念是要滿足中國觀眾的需求。如是,我們的節目才會在本國的土壤上開花結果,得到觀眾的認同[3]。
參考文獻:
[1]劉昶等.歐洲優秀電視節目模式解析[M].北京: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2010.
[2]張紹剛.電視欄目節目策劃[M].北京: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2000.
[3]詹成大.電視媒體策劃[M].北京: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