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寒江舟:(白)梅卿,(唱)我是同興會中人,曾經歃血立誓盟,反清滅洋 興中華,不可須臾卸責任。誓言不可有私欲,誓言不可存私情:只有革命成功后才能解約談個人。
董梅卿:(唱)說什么不能存私情,說什么誓盟約束緊。這幾天你已接受我的心,這幾天你繾綣不自禁。今日說走就耍走,你把梅卿當何人!日日訴說的深情意,到底是假還是真。
滬劇《董梅卿》是描寫辛亥革命前夕的上海,一位被追捕的革命志士與一個沒落官僚家小姐之間的愛情故事。清末革命志士寒江舟行刺兵部大臣年廣久,被清兵追捕而受傷,躲入已故工部侍郎的府邸董園,為董家千金董梅卿所救。在療傷過程中兩人相戀情深,梅卿欲讓戀人永留身邊,不愿他投身反清活動出生入死,但江舟卻仍心系推翻清廷的革命。因為梅卿的恣意妄為,暗地跟蹤,導致江舟及他旳同志被捕入獄,梅卿雖設法幫他越獄,但江舟卻拒絕而英勇犧牲。
愛情故亊在戲曲中好似中藥里的甘草,百試不爽。但故亊的變化卻是千姿百態,因為時代環境不同,人物性格各異,構成了各具特色的情節。《董梅卿》的背景是辛亥革命前夕波瀾起伏的大上海,但在這個錯綜復雜時代背景中,本劇只選取了一個小小的點來表現。可謂“小中見大”,這也正是戲曲表現歷史題材的特色。而兩位主角的這一段對唱,更是整部戲中極小的一部分。雖然從劇情發展上講,它并不是主要唱段,但我們把這簡單的幾句對唱稱之為核心內容,卻不過分,因為全劇的主要沖突,人物的主要思想在這段簡單的對唱中表現得非常充分,而且人物身份、社會背景也包含在這幾句唱詞之內了。
劇中,寒江舟在被董梅卿相救時,表明自己是反清旳革命黨人。在這段唱詞開端,他重申自己的身份是同興會,屬于反清的革命組織。“歃血立誓盟”這句點出了準確的時代背景,因為當時的革命組織還殘留著秘密會社組織的種種痕跡。事實上,當時參加革命的各類人士中,思想不盡相同,信仰也各有差異,但他們有著共同的目標,那就是“推翻清朝”。而在行動上,他們也有著相似的地方,就是必須“謹守誓言”,這正是從古到今,所有秘密會社成員必須遵守的一條鐵的紀律。謹守誓盟是對組織的忠誠,也是對個人品質的考驗。所以寒江舟所有的行為與語言都緊緊地圍繞這個中心思想,符合當時社會與人物的真實表現。
而董梅卿的反映卻是截然不同,她唱道:“說什么不能存私情,說什么誓盟約束緊”。劈頭就否定了對方的信仰,因為什么誓言、紀律甚至包括朝廷的法令,在她看來都是廢話,這正表現出了封建時代官宦家庭婦女的心理狀態,就如《紅樓夢》里王熙鳳的一句話話:“你就告我們家謀反也沒有關系。”在她們這些人看來,自己就是這個社會旳中心,一切亊物都會隨她們的心意在運行。董梅卿認為的中心就是“愛情”,這也是20世紀初十里洋場上海灘的一種思潮,通過報刊、戲曲、小說等宣揚自由婚姻,愛情終獲圓滿的結局,讓一部分具有文化水平的青年女子所接受,且大膽地付之行動。董梅卿認為愛情可以戰勝一切,因此,只要寒江舟真心愛她就不會離開她,所以,她要追問“日日訴說的深情意,到底是假還是真?” 離開與否就是愛情的真假,她以后的一切行為也是根據這個中心在進行。她救寒江舟是救她的意中人、救情郎,而不是救一位革命志士,這正是符合時代與她個人的特征。辛亥革命前很多行動是武裝起義或個人暗殺,而缺少宣傳革命、發動群眾,所以孫中山在他的遺囑中還念念不忘要“喚起民眾”,也正是社會上有著許多像董梅卿這樣的人。這位千金小姐救了一個革命者,愛上一個革命者,但她與“革命”無關,她以為這就是始終不渝地堅守著自己對愛情和理想的追求。
看似簡單的幾句對唱,表現出當時社會的現狀,一個認為必須謹守革命誓言,一個認為誓言不值一談,應愛情相守,兩人之間的矛盾十分明確。本劇導演為董梅卿的性格定位是“作”,那么我們姑且為寒江舟定位是“耿”。
在戲曲中為人物定位,是傳統的創作手法,例如孔明的機智、張飛的莽墥、曹操的奸詐等等,而性格的定位很多就是用唱詞來表達,有的用出場引子、定場詩或自我道白就表現出來,簡單直白,無須觀眾要用心去猜想,這種手法曾有人認為是戲曲的缺點,但這種直白卻為廣大觀眾所欣賞。這段‘作女’與‘耿男’的對唱,是巧用了傳統的表現手法,既顯示了人物的思想性格也為以后的矛盾發生,情節發展,顯現給觀眾。
辛亥革命前后發生在上海可歌可泣的故亊很多,但搬演上舞臺的卻較少,《董梅卿》原作背景為江南小鎮,新版則以上海為故事發生地,改得很有見地。舞臺上祭奠寒江舟墓地時,樹立在墓前是一塊高大的無字碑,大約很符合作者原意,我想作者把男主角姓‘寒’,這是實際生活中罕見的姓,也許這是很多革命者慣用的化名,他的真實姓名已湮沒無聞,則舞臺上設計空無一字的巨大墓碑正是代表了千千萬萬留名或無名的為革命獻身烈士們的紀念豐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