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企業的海外融資之路由于中國概念股所遭遇的信任危機而陡增坎坷,許多公司退市或元氣大傷。與此同時,又有一些企業仍在堅守著海外上市的夢想。海外上市這條路還走得通嗎?是否有其他選擇?
為什么今年有那么多海外(主要是美國)上市的中國公司折戟而歸?
去年下半年以來,以渾水公司(Muddy Waters)為代表的境外機構在海外市場大舉做空中國概念股,導致中國高速頻道、中國生物、中視控股、東南融通等多家公司退市,另有嘉漢林業、展訊通信等多家公司或被停牌或股價大跌。皆因做空機構和投資者質疑這些公司存在的財務造假行為,且其中一部分被證實,也間接導致中概股作為一個整體遭遇信任危機。另有一部分企業因為交易清淡而主動選擇退市。
去海外上市是否已是“窮途末路”?
如果對VIE嚴加限制的消息最終成為現實, 勢必使得中國企業海外上市難度陡增,加之中國概念股在海外遭遇信任危機,整體環境對中國企業海外上市不利。但是通過上市融資之路并未被堵死。今年以來,仍有土豆網、淘米網等中國公司在美國上市,另有迅雷、盛大文學等公司在排隊等待時機?;蚴怯捎趪鴥壬鲜袟l件苛刻,或是由于公司自身的架構問題,仍有不少公司希望在美國上市,特別是互聯網IT企業。海外上市也并非僅指到美國上市,香港逐漸成為中國企業海外上市的主要市場,此外,也有一些企業選擇在法蘭克福、倫敦、新加坡等地上市。
通過海外上市進行融資取得成功的關鍵因素有哪些?
首先,要讓投資者相信企業處在高速增長期,并且未來仍會繼續高速增長,可以持續為股東創造價值。其次,要聘請既懂中國企業又熟悉國外資本市場的聲譽良好的中介團隊,主要是投行、投資者關系公司等,把中國企業和中國市場的價值所在用最佳的方式傳遞給投資者,同時消除投資者的顧慮。第三,企業須是“干凈”的和具有長遠眼光的。有些公司為了上市夸大業績甚至嚴重造假,即使在中介的運作下發了高價成功上市,后續也會增長乏力,無法進行再融資,甚至被投資者遺棄。
除了上市,還有哪些海外渠道融資?發展情況如何?
海外融資渠道很多。2010年,中國大陸企業通過海外上市融資總額超過300億美元,而通過在海外發行債券融資總額也有158億美元。而僅今年第一季度,中國大陸企業在海外市場通過發行債券融資就獲得122億美元,為去年同期的5倍之多,發行債券成為一個更重要的融資渠道。其他的融資渠道還包括吸引外商直接投資、海外投資基金融資、項目融資、收購海外上市公司股權擴展海外融資平臺和境外貸款貿易融資等。
2010年,共有39家中國企業赴美上市,數量創歷年之最,占據了全年美國市場IPO數量的近1/4。而今年前9個月,已有26家中國公司從美國三大股市退市,約占中國概念股總數的1/10。另有70家中概股的股價不到2美元,其中20家的股價不到1美元,交易量極低。
路透社近日報道稱,中國證監會已提請國務院對所有采用可變利益實體(VIE)融資模式進行限制。目前在海外上市的中國互聯網企業,幾乎全部是VIE結構。業內人士預計,如果證監會的請求獲批,將嚴重威脅到中國公司海外融資的渠道。
據清科統計,今年8月份共有27家中國企業在境內外IPO,其中共有25家企業在境內市場IPO,僅有2家海外上市。8月26日,中聯重科發布公告稱,公司計劃在境外發行不超過15億美元的美元債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