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聯想的樂Pad、HTC的Flyer、惠普的Touch Pad,這些不同品牌的平板電腦,除了擁有iPad這個共同的敵人,還有什么相同點?
這個最大公約數,就是它們的心臟都是世界上最大的芯片設計公司高通出品的Snapdragon。此外,即將上市的智能游戲手機、索尼愛立信的Xperia PLAY,宏碁的Iconia Smart、惠普的Pre3,以及總共九款已經上市的Windows Phone等諸多智能手機用的CPU也都是Snapdragon。
從2007年開始,主宰3G移動通訊芯片多年的高通開始將觸角伸到另一片巨大的市場,也就是移動終端設備的心臟—CPU。從Snapdragon的成績看,高通已經順利從通訊業跨入IT業,能與英特爾直接競爭。
事實上,當移動通訊功能成為各類消費類電子產品的基本配備,原本就專精于這個領域的高通,當然不會錯過這一大機會。一向不避諱和英特爾的競爭態度的高通,最初主要把市場鎖定在上網本上,很明顯地是針對Atom而來。
當時的Snapdragon芯片處理效能就高達1GHz,且只有240MW的耗電量,相當于結合了筆記本電腦的操作效率和3G的通訊能力。因為Snapdragon芯片功耗低,產生的熱量自然就小,所以無須加裝散熱片和冷卻風扇,這不僅降低了零件成本,更減輕了移動終端的重量。
不過沒想到的是,Snapdragon受英特爾Atom芯片的打壓,在上網本市場收獲不大,卻在智能手機與平板電腦上大有斬獲。
“我們用的是ARM的基礎架構,但Snapdragon在ARM授權的基礎上,還自己設計微架構,重新優化它的移動性、處理能力和各方面性能。”高通全球副總裁王翔對《環球企業家》說。他進一步強調,高通在技術和規模上的優勢使成本能夠降低到客戶可接受的程度。
如今的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移動終端設備已走向多核時代。雙核版本的Snapdragon已經問世,四核的Krait預計在2012年上市推出。屆時每核最高運算效率可達2.5GHz,再乘上四倍,可以想象將來的手機將有多強#8202;大。
目前,市面上已有超過75款終端采用Snapdragon芯片,同時還有20多家品牌在研發超過130款智能手機、20款平板電腦。2010財年,高通統計共有超過745款終端采用了自己的芯片,出貨量超過70億片。就像PC業著名的“Intel Inside”,“Qualcomm Inside”也堪稱移動終端的新規則。
“高通的戰略,就是不斷地將更多技術集成到移動終端。”高通公司董事長兼CEO官老保羅·雅各布(Paul Jacobs)曾經如此對《環球企業家》說。為了更鞏固移動戰略,今年1月高通宣布以31億美元購并WiFi芯片供貨商創銳訊(Atheros)。WiFi已是所有移動裝備必備的功能之一,高通如果能順利整合創銳訊,在市場與技術研發上都將有更大的優勢。
不僅如此,一顆芯片還將可以做更多的事。以高通的基帶芯片來說,就能同時支持2G和包括CDMA2000、EVDO、HSDPA、HSUPA等在內的所有主要3G標準。
四核的Krait芯片里將集成首次面世的Adreno 320四核GPU,能在手機與平板電腦上提供相當于電視游戲機品質的視覺體驗,包括更大的屏幕尺寸與更高的分辨率、多聲道音頻、高清游戲、立體3D照片與視頻,以及通過HDMI的全高清輸出。簡單地說,當AMD在筆記本電腦里打出將處理器和獨立顯卡核心做在一個芯片上的“APU”概念時,高通在把同樣功能的芯片裝進移動終端設備。除此之外,Krait還有4重解決方案,即將WLAN、GPS、藍牙和FM等通訊功能全部整合到一起。這樣的“一站式服務”對手機與平板電腦品牌客戶來說確實很方便省心。
至于最近宣布的多模4G芯片MSM 8960,不僅支持中國規格TD-LTE,也后向兼容所有3G標準。這樣就使得一個用戶無論去哪個地方,只需要帶一部手機就可#8202;以。
事實上,展望4G,高通有更大勝算。因為它在多模、多頻集成解決方案上,有非常明顯的優勢。芯片行業已經是高智能資本(Intellectual Capital)的行業,雖然有很多大小公司投入,但能不能真的做出高良率的芯片,是另一回事。
王翔對本刊表示,市場上通常在意的不是“我已經有什么產品、我已經做了什么測試”,而是看能不能提供一個可商用的產品。“高通就能夠真正提供可直接商用的芯片,支持運營商和消費者迅速獲得商用化產品。”
一個關鍵是,高通每年約將20%的營業額都投入到研發,去年這一數字總計高達25億美元。相比之下,美國科技公司的研發平均支出不過大約為營業額的3%。
一流的公司販賣規格和標準,其次賣的是品牌,第三才是賣產品。25年前,高通創始人艾文·雅各布開始研究CDMA技術時,當時斯坦福大學的一個教授甚至說CDMA是違反物理規律的。但幾經波折,經過持之以恒的研發,在非常困難的情況下,高通最終將CDMA變成可商用的技術,并從中大獲其利。高通一路走來都是第一流的公司,更是3G通訊時代的最大贏家,當移動互聯網爆發后,顯然它又進入了新的一層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