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年前,音樂唱片行業沒有人會料想到互聯網會扮演一個多少令自己無奈的角色:它闖入唱片業的音樂寶庫,將里面的金幣全部拋灑出來,網民不需要彎腰,僅憑幾個點擊就能夾起金幣在耳畔聽到美妙的聲音。
傳統唱片公司的老板只能不斷地收到壞消息,盜版音樂直接導致實體唱片銷量銳減。1999年全球唱片銷售269億美元,而十年后的2009年,這個數字只有170億美元。正版數字音樂的營收雖在持續增長,但增量仍不足以彌補實體唱片銷售的萎縮。其中的差額就被盜版音樂產業鏈的黑洞所吞噬。
但不買唱片不意味人們對音樂的需求萎縮了,相反互聯網在釋放用戶對音樂的需求。音樂數字化是大勢所趨,相比過去,使用數字音樂的用戶總量是在增加。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的數據顯示,2010年網絡音樂用戶是3億6千多萬,僅次于網絡搜索引擎的使用。這其中絕大部分的服務是由盜版提供的。
現在,互聯網巨頭們正打算用新產品把盜版生意給搶過來。3月底時,亞馬遜推出的云播放器,直接可以通過手機、平板電腦等終端設備播放音樂。5月初,谷歌也推出類似蘋果iTunes一樣的音樂管理軟件,來吸引移動終端用戶。
百度或許稱得上是盜版MP3最大的獲取地。百度MP3搜索曾經給百度帶來巨大流量,其搜索結果也包含大量盜版音樂鏈接,用戶能夠通過搜索輕易找到盜版音樂下載,而版權所有者卻沒有獲得任何收益。但百度最近終于決心將互聯網音樂產品重心轉向正版音樂社區“ting!”平臺。
互聯網正在對唱片業的重塑,也在試圖尋找雙贏的方案。蘋果公司基于iPod和iTunes封閉模式以硬件設備促進正版音樂銷售,向唱片行業分成,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而國內外也出現一些正版數字音樂的產品和模式探索,在內容制造以外的更多環節,給音樂注入互聯網的基因,以求在惠及用戶的同時讓唱片行業分享數字音樂帶來的富礦。
量身定制
在過去,通常是用戶知道自己喜歡哪個歌手、哪類音樂,甚至要知道歌曲的名字,再去獲得音樂。但在未來,你聽到喜歡的音樂的過程將會被重構。在網絡時代,每個人都能擁有一個專屬于自己的音樂電臺。而不再是單個用戶在互聯網中搜尋質量難保的盜版音樂。
傳統電臺的模式是大眾傳播,在廣播時代播放的歌曲是由廣播臺來挑選,將同樣的歌曲通過電波傳送到所有人。而網絡音樂電臺的特點是能夠給用戶提供個性化的服務,通過算法向用戶推薦播放一些用戶可能會喜歡上的歌曲,隨著長時間積累用戶操作習慣,電臺也將變得更加懂你的口味和喜好。
豆瓣FM正在努力將豆瓣音樂網站積累的已有的用戶喜好數據轉化成一個“個性化推薦”的服務。知道一張專輯容易,但是到了豆瓣音樂看評論推薦后,用戶仍然會對音樂沒有感覺。“音樂是非常直觀的東西,如果能聽到的話,聽個幾秒鐘就會有感覺?!倍拱闏EO楊勃對《環球企業家》記者講述當初做網絡音樂電臺的初衷,是在評論之外需要一個能體驗音樂的產品。豆瓣音樂也與版權方合作,提供一些曲目可以直接播放。但電臺操作更加簡單,像聽收音機一樣,點擊播放放在那就可以了,用戶可以同時干其他事情。相對用戶在豆瓣找到音樂看評論再試聽的操作習慣,電臺更多的是“被動收聽和陪伴”的功能,在播放用戶收藏的一些音樂同時,也幫助用戶發現一些過去沒有發現到的音樂。
豆瓣副總裁、豆瓣首席科學家王守介紹了這背后的原理。用戶自己在豆瓣上收藏的音樂、這些音樂的標簽、音樂的作者、用戶關注的好友等都會成為算法中的組成要素。比如用戶收藏了一首周杰倫的《青花瓷》,同時給這張唱片打上了中國風的標簽,用戶的好友也有同樣的操作,那么豆瓣FM推薦周杰倫其他中國風作品的可能性就會大很多。電臺的推薦播放會有用戶已經認可已經收藏的音樂,也會帶領用戶去嘗試新的東西。在發現新的音樂上會根據音樂本身的相關性和用戶之間結成的關系來智能化地推薦,這也是一個效果隨時間積累會越來越好的過程。
除了豆瓣FM以外,國內也出現了很多大廠商看好網絡音樂電臺,比如百度、人人網、新浪微博等,都在試圖結合自己已有的優勢比如流量或者社區來擴展用戶,不過都尚未達到大規模盈利階段。而在美國,蘋果模式之外,數字音樂則有望出現新的曙光。網絡音樂電臺Pandora在今年2月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提交了IPO申請,擬融資1億美元。其盈利來自免費音樂結合廣告和付費音樂無廣告的增值服務模式。
有這么多電臺和音樂服務,從單純的音樂播放產品上說,各家替代性很強。而誰能更懂得用戶的心,提供更好的推薦和收聽體驗,誰將會拿到關鍵一分。而Pandora做到這一點采取了一種很極端的做法,由人工手動對歌曲按照400多項指標進行量化打分,這個曲庫規模有60多萬首。
泛音樂
傳統人們對音樂的理解是聲音,而視覺則往往與音樂無關。但自音樂MV形式和MTV電視節目的出現,音樂的內涵被擴充和豐富了。隨著手機的畫面呈現效果更好,有線及無線網絡帶寬的增加,加載視頻的音樂開始有了更大市場。
“音樂MV視頻表現的不僅僅是聲音,還有場景、故事情節、藝人的發型穿戴甚至舉止動作,我把它叫做‘泛音樂’?!币魫偱_CEO張斗對《環球企業家》記者說。音悅臺是一家以提供音樂MV視頻為主的網站,就像網絡音樂電臺是收音機的網絡版一樣,音悅臺像是MTV音樂電視的網絡版。自2009年7月上線后至今,月獨立用戶已達1100萬。
音樂MV視頻更加直觀,而且包含的元素也更多,讓人們消費音樂的門檻進一步降低。“泛音樂”也是一種流行時尚,甚至能吸引那些對單純一首歌的詞曲演唱不太感興趣而對明星和流行趨勢感興趣的人?!艾F在坐在那聽音樂聽到流淚的人很少了?!睆埗氛f,音悅臺定位于為大眾的音樂需求服務,在這里,Lady Gaga的流行音樂MV和小眾歌手MV都會在首頁上出現。
音樂視頻的影響和需求在電視時代就已經展現出來了。歐美觀眾曾身處在一個MV盛行的時代,很多年輕人成為MTV一代,他們的穿著打扮和言語思維都深受音樂電視的影響。而流行音樂行業則因MTV這個更有力的傳播渠道而改變,比如韓國演藝明星在新作品推出前一般都會花費大量成本精心制作一個MV,以在電視上宣傳推廣。
這種對音樂視頻的廣泛需求在互聯網上也同樣火熱,由Google、環球音樂和索尼音樂等聯合創建的音樂視頻網站Vevo于2009年12月上線,在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期間,Vevo網站的訪問人數從3600萬增長至5600萬,視頻瀏覽人數從3200萬增長到5100萬。據其CEO稱,大約有350個品牌正在排隊購買廣告。而Vevo的排名在音樂網站領域占頭把交椅,在全美視頻網站中位列第四。
從音悅臺用戶和內容數量增長也可以看出這種需求的存在。在不到兩年積累月訪問用戶1100萬之外,這其中的用戶也向網站貢獻了大量的內容。音悅臺的內容來源是由用戶上傳MV,同樣的MV由編輯挑選質量最好的那一段發布出來,音悅臺與版權方達成版權合作?!坝袝r候,版權方手里也沒有質量這么好、這么全的MV視頻,很多用戶是把他們收藏的家底拿出來分享?!甭摵蟿撌既藭r穎介紹道。如今,音悅臺積累了15萬個視頻內容,其中9萬個是高清內容。
音樂的社交
社會化已經成為互聯網發展的一股浪潮,即使一個網站沒有自己的社區,也會通過與SNS、微博這樣的開放平臺合作,達到自身的社會化。用戶在其中互動、結網、分享,促進信息和內容流動,增強對網站的粘性。
音樂網站的社會化很早就開始了,甚至社交網站成為全民熱潮也是起于音樂相關的社會化推動。Myspace早期是以音樂愛好帶動用戶注冊,最初的目標用戶是16歲以下的對音樂感興趣的那些孩子。而當SNS這種新模式和音樂結合,在學校里的孩子中就刮起了一股旋風。Myspace曾成為全美第一大社交網站,也聚集了全球35萬音樂人。它的火熱也證明了音樂與社區結合的強大力量。
像騰訊QQ空間中播放組件、百度推出社會化音樂平臺ting,新浪樂庫在新浪微博上置入電臺、融合微博等,音樂產品與社區也在互相交融構建產品矩陣,為用戶提供更方便的音樂服務。
豆瓣網的豆瓣音樂本身可以看作是一個大社區中的小社區,在豆瓣整個文化產品消費分享的大社區中供用戶討論音樂內容和結識同好。這其中也有很多音樂人,據王守介紹,豆瓣也是感受到音樂人與聽眾互動交流需求越來越強烈,才開發了豆瓣音樂人板塊。入駐的音樂人可以舉辦活動、提供作品試聽等。對音樂人來說,有一個展示推廣的頁面能與聽眾更緊密的互動,是一個很好的收集反饋的渠道。而對音樂愛好者來說,人以群分,社區已經對人群分類,在這里能夠更好地結識同好和交流感興趣的東西。好友的推薦也是發現新音樂的很好的途徑。而對于網站來說,有了用戶之間結成的關系,用戶獲益會更多,離開的成本就更大,用戶對網站產生的價值會更大。
音樂社會化也不僅僅意味著音樂網站的社區,SNS和微博也是傳播和分享的渠道。像豆瓣FM播放的歌曲、音悅臺的視頻MV都可以分享到其他社區。基于好友關系和SNS、微博這種鏈式傳播渠道,音樂作品和網站有時能意外地獲得病毒式的傳播。
至此,音樂已不再是一個人的事了,更不只是某個播放器中發出的聲音而已。自音樂創作者至收聽者之間的通道將帶來全新改變。當然,對于一個音樂愛好者來說,對這個通道的感受卻將越來越淡化—現在已經很少有人想到音像店這個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