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巴馬雖然已不再是所有美國人的希望,但仍是下一屆總統最有可能的人選。4月4日,他成為首個正式宣布參加競選的候選人,日期暗合其謀求連任的第44屆總統。這樣的自信并非盲目:預計高達10億美元的資金、經驗豐富的競選班底,以及利用新媒體積攢下的高人氣,或許是每個候選人都夢寐以求的吧。
巨額資金
總統競選本質上其實是金錢的游戲,競選費用在幾十年中急劇增長,2004年總統競選總花費超過7億美元,2008年這一數字則達到24億美元,競選籌備大幕拉開,便會有五花八門的利益集團通過金錢支持參與其中,各種社會團體也會通過捐款的方式,支持某些政策或候選人。2008年,單是奧巴馬募得的資金就達7.5億美元,這也創下了歷史之最,而今年這一數額預計最高將達到10億美元。這些資金用于競選的各項事務,例如電視廣告、網絡營銷、演講、巡回拉票拜票活動、散發選舉材料、工作人員薪酬等。
競選班底
競選班底必不可少,他們是戰略制定的專業人士、民意測驗的專家,或是善于募集資金的人士。剛剛拉開帷幕的2012年大選,奧巴馬的競選智囊中就包括前白宮社交秘書朱利安·納斯穆特,有分析認為,僅她一個人,就能為奧巴馬募集到10億美元;另一個成員—前記者戴維·艾克斯羅德則被稱作奧巴馬的“政治核心監護人”。此外,在各地也會有候選人的助選隊伍,甚至會有大學生義務或拿著非常低的工資為候選人工作。
包機服務
為了在更多地區拉到盡可能多的選票,候選人和競選班底需要在各地輾轉奔波,行程異常緊張,而大選臨近時更近乎是對體能極限的挑戰,一天之內可能需要在三、四個不同州或城市出現。如果沒有私人包機服務,如此行程或許需要至少半周來完成。當然,節省時間的代價也是昂貴的,有數據顯示,選舉初期,包機服務花費在300萬至500萬美元間,而堅持到最后階段的候選人這項花費則將達到2000萬美元。
電視和廣播廣告
大選臨近時,電視和廣播上會充滿各種競選廣告,宣傳候選人形象或政策主張、互相攻擊競爭對手等,這種狂轟濫炸在選舉前一兩天將達到高潮。但要將人物形象、政見等以通俗的方式呈現在幾十秒的廣告中并不容易,花費當然同樣不菲。1952年,艾森豪威爾花費200萬美元用于電視廣告的大手筆在當時已被視為天文數字,但現在甚至不夠一晚的開銷。2004年,小布什和其主要競爭對手約翰·克里共花費6億美元用于廣告。
互聯網
互聯網成就了奧巴馬,他通過網絡迅速積累支持隊伍,讓互聯網在美國政治中大顯身手。奧巴馬不僅擁有自建的競選官方網站、官方微博,還在各大網站開設奧巴馬主頁和競選專欄、反誹謗網站。在Facebook上,奧巴馬就有一個包含230萬擁護者的群組。此外,競選班底還通過電子郵件、視頻營銷、搜索關鍵詞廣告等,使奧巴馬成為最引人注目的“網絡紅人”。
黑莓手機
高效的競選工作或許還需要一部黑莓手機。2008年競選期間,人們注意到奧巴馬頻繁使用黑莓手機,用來隨時收發郵件,讓團隊將簡報和備忘發到自己的手機上。競選成功后,這位新晉美國總統也是通過黑莓回復著祝賀郵件。在美國政界,黑莓手機也是廣受歡迎的通訊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