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高盛集團前首席經濟學家吉姆·奧尼爾創造出“金磚四國(BRICs)”概念,用來把中國、俄羅斯、印度、巴西這四個高增長放在一個語境里時,他并不真的認為這幾個國家會成為一個緊密組織。
不過,4月中旬在中國三亞舉辦的金磚國家領導人第三次會晤,或可能讓奧尼爾的這項發明,最終成為全球政治經濟秩序新勢力的正式姓氏。此次峰會是“金磚四國(BRICs)”變成了“金磚國家(BRICS)”之后的第一峰會—這并非是一個字母從小寫變成大寫或者稱呼的變化,而是具有更重要的意義。
中國進出口銀行首席國家風險分析師趙昌會對《環球企業家》表示,南非正式加盟意味著一個封閉的“四國”組織變成了一個開放性的新興市場國家組織,標志著新的多極世界與新的地緣政治格局的誕生。三亞峰會則使金磚國家組織成為一個真正的國際機構。
近年來,金磚四國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超過50%,而四國之間的內生性增長亦越來越明顯—中國和印度處在需求方,巴西和俄羅斯處在供給方,他們之間的經貿合作對本國經濟增長的重要性日益增加。
與經濟分量日益加重同時發生的,是“金磚四國”試圖在全球秩序中合作謀取更大的話語權。2009年6月在俄羅斯舉行的第一屆金磚四國峰會,即推動二十國集團(G20)中的八國集團(G8)接受了改革布雷頓森林體系的要求,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5%和世界銀行3%的投票權轉移給新興國家;而2009年底的哥本哈根氣候大會唯一一份成文協議即《哥本哈根協議》,是由中國、美國、印度、巴西及南非共同簽訂的。
基于此,去年底南非正式成為金磚國家的一員,既令人意外,又符合邏輯。2010年南非的GDP為2850億美元,與俄羅斯的1.6萬億、巴西的2萬億以及中國的5.5萬億相去甚遠。僅從經濟發展水平衡量,同為新興市場國家的墨西哥(GDP8750億)、印尼(GDP達7000億)和土耳其(6150億)都比南非更適合首先加入金磚國家。
但GDP并不是故事的全部,最先吸納南非而不是其他國家的區別在于,南非不僅是一個新興市場國家,它代表的是整個非洲大陸。非洲有五十多個國家,南非的GDP占非洲GDP總值25%左右,工業產值和消費能力占比都在五成左右。南非加入金磚國家,意味著這一地區的代表性將會有很大的提升。
在南非加入后,預計未來五年金磚五國GDP總量在全球的比重將會由現在的17%上升到23%;2020年將會達到31%,2030年將達到47%甚至一半以上。中國社科院金磚國家研究基地研究員姚枝仲在接受《環球企業家》采訪時說,現有的國際治理機制已經出現問題,金磚國家合作機制的完善,有助于他們在國際治理機制改革中爭取更大的話語權。金磚國家都想推動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投票權進一步向發展中國家轉移。除此之外,在二十國集團峰會、世界氣候大會、伊朗核問題、利比亞制裁等問題上,也早已有協調行動。
求同存異
金磚國家的合作機制仍在不斷健全之中。從去年4月在巴西舉辦的第二屆金磚四國峰會開始,金磚四國開始形成多層級的磋商機制,包括財長會議、農業部長會議、安全問題高官會議、科研中心會議、企業峰會、商業銀行高管會議、發展銀行聯合體、四國智庫會議等,但是還沒有秘書處。今年3月24、25日兩天,金磚國家智庫在北京舉行會議。此外,金磚國家企業峰會等也會同時在海南舉行。
南非國家品牌管理機構南非國際營銷理事會首席執行官米勒·馬托拉(Miller Matola )說:“盡管南非與金磚四國已經建立了強勁的貿易關系,但能夠成為其正式的一員對于南非企業界來說,仍然是一次嶄新而巨大的機會。私營企業會發現,進入金磚四國的市場更容易了。”
趙昌會認為,金磚國家將動搖八國集團對二十國集團的絕對領導地位,而金磚國家峰會暨合作論壇是多極世界中的非西方中心利益協調的核心。金磚國家有可能獨立自主地制定規則,從而顯示真正的多極,并限制西方中心的影響力。
但是金磚國家之間也有許多分歧。五國的政治和經濟特點有很大差別。印度外交官M K Bhadrakumar在《亞洲時報》上撰文稱,印度的位置很微妙,正在積極爭取美國支持它加入聯合國安理會,如果其他幾個金磚國家在國際問題上采取與美國相對的立場,印度可能會左右為難。當把南非納入金磚國家之后,印度、巴西、南非(IBSA)之間存在的協商機制應該并入金磚國家機制,但是印度拒絕了這一提議,因為印度政府認為印度和中國之間有很強的競爭關系。
另據《印度快報》報道,在金磚峰會上,中國將推動金磚國家之間的的貿易使用本幣結算。中國和俄羅斯在2008年金融危機之后開始在雙邊貿易中使用本幣結算,目前已經具有一定規模。但是該媒體稱,印度對此并不積極,因為印度最大的貿易伙伴仍是美國。印度、巴西和南非則更希望借助金磚峰會解決他們和中國之間的貿易失衡問題。此外,中國和巴西在鐵礦石談判上以及中國和印度、巴西在發展制造業領域也存在競爭關系。
不過,也許金磚國家的意義就在于五國的不同—五國之間有著足夠多的現實或潛在的互補性。五國之所以能聯合在一起,是因為五國都希望成為正在形成中的國際秩序中的獨立中心,在這一國際秩序中,全球化將帶有地區特色。
對于金磚國家的未來,姚枝仲不認為這一“組織”會取代G8或者G20,而是應該積極促成把G20國當做國際治理的主要機制,然后在這個機制之下進行內部協調。據悉,金磚國家領導人將在此次峰會上協調立場,從而為今年11月在法國舉行的G20領導人峰會做好準備。
在南非加入之后,人們自然會猜想誰會是下一塊金磚?印尼、墨西哥、土耳其、埃及等新興市場國家被認為最有可能排隊加入。但姚枝仲指出,如果金磚國家成員擴大,協調的難度會加大,因此對于未來金磚國家是否會繼續擴容并不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