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宋教仁字遁初,號漁父,1882年生于湖南桃源,1913年死于上海。桃源這地方很美,李白在唐朝的時候曾去過那兒,并寫下詩句:可憐漁父重來訪,只見桃花不見人。李白像個預言家,宋漁父就是在又一次返鄉之后被刺身亡的。
意氣風發,著手組閣
那是1912年10月,秋高氣爽,南下返鄉的宋教仁心情像天氣一樣好。兩個月前,由他主持的同盟會,剛剛聯合國民公黨、國民共進會等其他四黨,擴大改組為中國國民黨。成立大會就在南城的湖廣會館召開,孫中山專程赴會,與會人員數百。經過票決,孫中山最高票當選為理事長,黃興票數次之,宋教仁票數第三,與其他6人一道當選為理事。孫任命宋為代理理事長,主持本黨事務,宋教仁成為事實上的黨魁。
宋黨魁這次返鄉有兩個目的,一是看望八年未能謀面的母親和妻兒,二是以國民黨代理理事長的身份,回鄉參加中華民國第一次國會議員選舉,他的選區在湖南。
一切都在意料之中,省議員們幾乎是全票推舉宋教仁當選中華民國國會議員,這讓他更加意氣風發,自1904年東渡日本入政治大學和早稻田大學研習憲法政治以來,孜孜以求的,無非創設政黨、實行普選、組建責任內閣,實現三權分立的總統制。
再從家鄉返滬時,他沿著長江一路東行,每至一地,便舉辦活動,搭臺演講,為國民黨員在參眾兩院議員的地方選舉中積極拉票——你沒有看錯,這里的“參眾兩院”,說的就是中華民國的參議院和眾議院,這里所說的“兩院議員地方選舉”,就發生在1912年底至1913年初,這是中華民國第一次開展國會議員選舉,全國各地正在有序展開,274名參議員名額和596名眾議員名額已經分配到各省區,地方選舉機構正在有效開展工作。從各地陸續反饋的信息看,國民黨當選議員數,已經成為絕對多數,按照選舉規程,國民黨將成為有資格組閣的第一大黨,國民黨事實上的黨魁宋教仁,將在1913年成為中國有史以來第一位民選總理。
很快1913年就來到了,宋教仁從漢口到上海,一路或電或面,與黨內另一位理事黃興“謀劃一切”,此時黨的理事長孫中山正在日本,于黨內事務基本無可過問。3月初,北京袁總統來電,請宋先生速赴京城共商國是。此時全國的參眾兩院國會議員選舉已基本結束,國民黨議員雖未過半數,但已經獲得絕對多數的席位,按照袁總統認可的選舉規則,作為國民黨實際黨魁的宋教仁,將順理成章地就任首屆政黨議會下的責任內閣總理,著手組閣,建立自盤古開天辟地以來中國的第一屆民選政府。
且不論國民黨內如何紛爭不斷,也不論革命黨的南方和袁世凱的北方如何面和心異,這次全國范圍的國會議員選舉整體進展順利,選舉結果有效,全國上下已經形成共識:下一個議題已經箭在弦上——組建責任內閣。
這是一道閃電,劃破了中華民族君權神授的萬古長夜。但是,這一切都隨著宋教仁的遇刺,迅速流產了!
遇刺身亡,歷史倒退
1913年3月20日晚,宋教仁在上?;疖囌颈淮虤⒘?,身中三槍,子彈從背部進入,穿透了腎臟和腸。槍聲很沉悶,送行的于右任、廖仲愷等甚至沒聽清楚,宋教仁以手捂腹,痛苦萬狀,告訴于右任們:我中槍了。
此后宋教仁斷斷續續又活了17個小時,極端痛苦之中,他交待給黨內同志三件事:第一件,口授一電,專致北京袁大總統:
“伏冀大總統開誠心,布公道,竭力保障民權,俾國會得確定不拔之憲法,則雖死之日,猶生之年?!?/p>
第二件,將在南京、北京等地的私人藏書,捐給當地圖書館。
第三件最為悲摧,老母尚在人世,我家相當貧窮,希望黨內同志能夠妥為關照。
一個世紀之后再看此案,姑不論刺宋的真兇是誰,也不論宋氏生前身后的情仇恩怨,對于苦難深重的中華民族而言,宋氏遇刺確是一個極其嚴峻的歷史關節點,其關鍵性價值和里程碑意義,無論怎樣評價都不為過。此事件帶來的最嚴重的后果,是迫使剛滿一周歲的中華民國,戛然中止了民主和法治的進程。
宋死之前,無論真共和的南方還假民主的北方,無論手握槍桿子的軍閥還是手握筆桿子議員,利益關聯各方都還在遵守著同一個憲政規則。
宋死之后,孫中山“率先看清了袁世凱真獨裁假共和的嘴臉”,于7月間發動討袁之役,自江西倉促起兵,至9月初徹底失敗,孫黃等人逃亡日本,南方和北方徹底決裂,袁世凱下令解散國民黨,繼而解散國會,憲政徹底玩完,宋教仁的鮮血白流了一地。中華民族的苦難升級,陷入數十年的殺戮游戲,血雨腥風,哀鴻遍地,直到1949年末。
讓我們再回到1913年的案發現場,追尋幕后真兇的蛛絲馬跡。
聞知宋教仁遇刺,遠在日本的孫中山立即啟程返滬,馬上召開黨內會議,根據種種推理和判斷,斷定袁世凱是這個彌天大案的幕后真兇,他是個急脾氣,數度高喊:事已至此,只有起兵!
袁世凱對宋案的反應有點出人意料,接到電報,他頻頻頓首:“國民黨失去遁初,少了一個大主腦,以后越難辦事了。”布置下屬馬上去辦兩件事:
一,命令江蘇都督程德全“迅緝真兇,窮追主名,務得確情,按法嚴辦”;
二,派兵對黃興等人“妥為保護,以昭慎重”。
對于袁的表態,國民黨內同志意見并不一致,孫中山和黃興再次出現意見分歧,孫中山主張馬上起兵討袁,以償血債;黃興雖然也認為真兇就是袁世凱,但他堅持認為應該用法律手段解決此事。
民國二年的司法尚處幼年,刑偵程序和司法鑒定程序雖已啟動,但搞清楚幕后真兇還是相當困難。接下來的破案過程疑團重重,槍手武士英聽命于應桂馨,應桂馨被認定受北洋政府總理趙秉均指派,但應本人早前亦曾聽命于陳其美,陳其美是上海青幫大佬,一直跟隨孫中山,是孫的得力助手。武士英很快落網,數度翻供后暴死于獄中……
宋教仁,憲政第一人?
辛亥革命功成,孫中山回國,在南京就任臨時大總統,期間就政體問題,爭論不斷。孫中山堅持實行集權式的總統制,宋則堅持以責任內閣制約總統的權力,他給出的理由有兩個:一,革命的總統因為過于集權,有可能走向革命的反面,成為新的獨裁者;二,責任內閣可以避免這種危險,總統是國家的象征,不可能說換就換,責任內閣可以隨時換掉,人民不滿意了,可以選掉它,再組建一個新的內閣政府。孫中山當了90天的集權式大總統,期間孫宋二人并未達成共識。孫總統讓位于袁總統之際,孫宋二人終于達成一致,制訂并通過了《中華民國臨時約法》,其核心內容,就是實行政黨議會制和責任內閣制,制約總統的權力。
這個由宋教仁一揮而就的《中華民國臨時約法》是針對袁總統的。宋教仁心地坦蕩,確實沒有私人恩怨,但他的憲政政治抱負,導致他的各方政敵一直層出不窮、環伺左右。很顯然袁總統不會乖乖就范,同時他也意識到,他真正的可怕對手是宋,不是孫和黃。
宋教仁深得歐美憲政之精髓。日本政法大學和早稻田大學,至今仍是日本政治家的搖籃,宋教仁能夠受教其間,系統學習憲政知識,可謂中國之福。1911年辛亥革命成功,湖北軍政府成立,他用一夜時間起草了《鄂州臨時約法》,雖章法體例稍顯粗糙,但民主、民權的觀念一覽無余。隨后各省先后獨立,多數省都仿照《鄂州臨時約法》,制訂了本省的“憲法”。這些急就章式的分省“小憲法”,是此后《中華民國臨時約法》的普及版和試用裝,雖然辛亥舉事剛剛一年,雖然普通民眾尚處于懵懂狀態,但臨陣磨槍也能改變中國現狀,五千年帝制的中國,變戲法似地開始了一次連預演都不曾有過的“參眾兩院議員地方選舉”。
更為神奇的是,這場沒有預演的選舉,差一點造就了一個沒有預演的責任內閣政府,憲政、共和,離中國曾經那么近,那么近,觸手可及,好像就在馬路對面。
TIPS
1.宋教仁故居:宋教仁故居有兩處,一處位于出生地湖南桃源縣漳江鎮漁父村,文革時被毀,僅存遺址,桃園縣城現正重建漁父祠;另一處位于北京動物園內最西端的鬯春堂,是乾隆時樂善園的遺存建筑,寧靜幽謐,樓旁原有一宋教仁紀念塔,文革時被毀,現僅剩塔基。
2.宋教仁墓地:宋教仁墓位于上海閘北區閘北公園內,于宋遇刺第二年六月落成,墓成半圓形,頂部有一雄鷹斗蛇的青銅雕塑,喻先生在世時主張民主不畏萬險的凌云之志,墓前碑身所書“宋教仁先生之墓”,是集孫中山墨跡而成,墓周松柏環伺,莊重祥和。
3.湖廣會館:1808年,京城的湖南、湖北人士為聯絡鄉誼,在北京平民文化的最核心地帶——曾經的“宣武區”創建了湖廣會館,會館內有一戲樓子,從清末至今,梨園名伶之聲不絕。辛亥革命后的第二年八月,宋教仁在此主持中國同盟會等五個團體的合并大會,中國國民黨從此成立。1913年3月,北京國民黨本部在此召開追悼宋教仁大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