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韓半島上全羅南道位于最西南。今年,福建、廣東、云南等地旅游市場擬著力推全羅南道行程,游客到韓國旅游,目的地不再局限于首爾和濟州島。以福建為例,加上全羅南道的韓國游行程仍為6日,不過在首爾停留的時間會縮短,游客可在全羅南道呆上一天半游覽五六個景點,線路報價增1000元左右,約為4580元。
我們這次便是按照一天半的行程,從全羅南道最西邊的木浦,一路狂奔至最東邊的麗水,再往西北上谷城、潭陽。雖然匆匆而過,但全羅南道蘊含的味道,已隱隱顯現。綠茶、草屋、泡菜、竹筒飯……每個傳統與鄉村味并具的元素,都將全羅南道與首爾、濟州島嚴格地區分為不同類別的旅游目的地,而我們也在行程中體會到韓國人自己所說的:全羅南道,是所有韓國人心里的故鄉。
#8195;6月3日下午,從首爾出發,晚上8點我們抵達全羅南道首府木浦。木浦是全羅南道西面臨海的一座城市。到當地最有名的御門餐廳,盤著腿吃烤肉,韓國的味道撲面而來。第二日一早,乘車1小時到靈巖F1賽場,這里將在10月舉行2011年F1韓國大獎賽?!暗酱艘挥巍钡嘏恼樟裟詈?,我們趕往寶城郡。
寶城特色在茶園。我們去了最有名的大韓茶園,這是韓劇《夏日香氣》的拍攝地。不過,取景處已被封閉,以免遭破壞。進入茶園,馬上聞到一股帶麥仔茶味道的茶香。不過,我們沒有看到最美的景色。去年冬季韓國遭遇百年不遇凍災,茶園損失慘重,茶園較低處的茶樹都光禿禿的。寶城郡的綠茶產量是韓國的40%。因為減產,原來兩萬韓元一公斤的綠茶,今年漲至四五萬韓元。導游不曉得如何向我們描述這種悲哀,只說:“好可憐,好可憐。”
韓國人對茶的應用系統而實用。韓國綠茶分雨前茶(相當于國內的明前茶)、雀舌、中作、大作等。雨前茶最好,我們到茶園時,已沒雨前茶可喝,匆匆用紙杯喝了一泡谷雨時節的茶,干澀。茶園里售賣綠茶冰激凌和綠茶餅,淡綠餅面的綠茶餅甜度適中,口感很不錯。夏秋季節的中作、大作,質量是最次的,但因其天然生長無污染,韓國人將其用于做綠茶拌飯、綠茶面,或者綠茶化妝品。綠茶化妝品不只在寶城可買,在首爾明洞等地,也可買到,面膜很受歡迎。
大韓茶園里有一非常醒目的墓地,我初以為是顯赫人家的,或者與茶園經營者有莫大關聯,問導游才知,這不過是一戶普通人家的家族墓地。當年大韓茶園建設時,這戶人家認為此處風水極好,無論茶園支付多少賠償金,也不愿遷走家族墓地。茶園經營方便將其保留,茶樹都繞墓地而栽。
在一個叫做青龍茶園的地方,我們體驗了有機農綠茶飲食制作——綠茶拌飯。這亦是我們的午餐。
這家茶園餐廳的店主和員工多是一些很有情趣的阿姨,原本吃飯該在屋內,但因天氣很好,她們覺得不能辜負美好夏日陽光,在我們到達之前,把餐桌移到了茶園中,辦起了露天餐。穿著傳統服飾的女士,教我們做拌飯,其實我們只需要拿著鏟子翻翻青瓜而已。如果跟團游,這會是極好的一頓午餐。不過,體驗拌飯DIY,是要另外付費的。
全羅南道的泡菜一定要試,如果把泡菜當成韓國的代表,那代表韓國泡菜的地方就是全羅南道,全羅南道的泡菜種類繁多,其口味也被稱為“無與倫比”。
#8195;吃過午飯,我們便乘坐大巴前往順天樂安邑城,即《大長今》的拍攝地。順天被稱為韓國的生態首都,其森林覆蓋率達到了69.6%。其濕地自然保護區順天灣歷史長達8000年,是韓國灘涂中唯一保存的鹽堿濕地,分布廣闊的蘆葦群和七面草是黑仙鶴、黑頂海鷗、白鶴、黑臉琵鷺、黃嘴白鷺等世界珍稀鳥類的越冬地。
不過,我們僅有時間去一趟樂安邑城。樂安邑城曾是三韓時代馬韓的土地、百濟時期的波知城、高麗時期的樂安郡治所在地,朝鮮時期的城和東軒、客舍、林慶業郡守碑、草屋等一直保留到現在,因此在韓國國內最早被指定為歷史遺跡第302號。樂安邑城是在寬闊的平原地區用1—2米的長方形天然石塊壘起的高4米、寬3—4米、城廓總長1410米的四方形城墻,異常堅固,雖然已經過400多年,還沒有明顯斷裂之處。最具特色的是,它既不像濟州民俗村僅用于展示,也不像安東河回村是貴族村莊,而是真正平民生活的角落,城內至今仍有108戶居民居住。
我們到達樂安邑城時,正好碰上城門守衛換崗,這是周末或節假日才有的活動。從城門進入,眼前便是一座座有點寒酸的草屋,不過,給人親近之感。其南部地區獨特住宅樣式的回廊退和廚房、土房、天棚、臺階上的醬缸,以及用天然石塊壘起來的、被黃瓜藤纏繞的矮矮的院墻,生活氣息濃郁。樂安邑城周邊是大片農田,城中居民還保持農耕習慣,在院落內,可看到拖拉機、黃牛。我們到達時,正是午后,有些居民才不管外面哄哄鬧鬧的游客,自顧自地躺在回廊下午睡。就算沿街的打鐵老師傅,也只管他的營生。倒是有一陶器店的老板,遠遠地就招呼我們進去參觀,我們卻因時間不夠,只從她門口快速走過。她是個青年人。
住在這里的基本都是老人和小孩,約200人左右。對老人來說,他們從小生活在此,享受傳統草屋村落里的鄰里親情和安逸休閑,對游客的不斷增加,其心情是矛盾的。所以,哪怕《大長今》在這里取過景,城內也不過在取景的水車前張貼了幾幅劇照,并沒有大張旗鼓地捯飭;城內還有可欣賞最傳統韓國歌曲的小型劇場,但每個月只演出一兩次而已,以免吵鬧當地居民的生活;我無意找見城內的草屋圖書館,當地人卻覺得這是再平常不過的玩意兒,沒啥好說的。不過為了迎合游客,這里每年4月會舉辦民俗文化節,讓游客體驗“舊生活”,比如鐵匠鋪體驗、韓紙工藝等。
老人安于清貧與傳統,為了家庭或生計留下的極少數年輕人,則用更開放的心態,試圖通過游客,改變自己的生活。他們會學習一門手藝,或者開一家小商店或民宿。如果經濟來源足夠,他們可能也會放棄農耕。這些年輕人愿意與游客交流,并用民宿門口紅色的花朵,以示其熱情。我挺想在樂安邑城住下,因為匆匆而過,我對樂安邑城沒有形成見解只有疑惑:它未來會怎么樣?傳統與現實似乎在這里博弈,草屋間似有暗涌。
#8195;在樂安邑城大約呆了45分鐘,我們便趕著上車,到當天的最后一個目的地——麗水。從地圖上看,我們已從西往東橫穿全羅南道。麗水是我在此趟韓國之行中最喜歡的城市,但也是在第二日要離開時才驚覺。
因為2012年世博會(5月12日—8月12日)在麗水舉辦,我們的車輛抵達麗水后直接開赴世博會宣傳館。乘坐游船繞了一圈梧桐島后參觀宣傳館,便到晚飯時間。
在宣傳館附近看麗水,那是一個正勤懇建設的城市。導游說,今年年底或明年年初再到麗水,整個城市面貌會有極大改變。為配合以海洋為主題的世博會,麗水要在梧桐島周邊建一批場館及酒店,所以,我們抵達時,整個道路堵得一塌糊涂,最終我們只能以步行,走到碼頭登船。
麗水為“秀麗之水”之意,是擁有317個島嶼和915公里長海岸線的海洋城市。包括麗水在內的韓國南海岸地區降水量大、氣候溫和,是大量海洋生物的棲息之地,這里生長著100余種魚類和440余種海藻類。除了附近的順天灣,麗水引以為豪的另一個“生態報告書”便是白島和梧桐島等島嶼。白島懸崖絕壁奇巖怪石,是葉蘭、風蘭等瀕臨滅絕的350余種植物和天然紀念物黑鴿子的群居之地。而梧桐島新港一帶將是2012年麗水世界博覽會的主會場,每年從2月中旬開始,這里5000余株冬柏樹、厚樸樹及海藏竹等競相開花。梧桐島的代表是山茶,島上有3000多株山茶花。站在梧桐島高達27米的燈塔瞭望臺上,可將南海一帶一覽無遺。
我們沒有時間在麗水這座城市里閑逛逗留,但是,只是乘坐車輛從城中穿過,到達晚上入住的度假村,這一路上已然讓我對麗水這座城市興趣陡增。我們在一座臨海的餐廳就餐,窗外是沉下色調的海面,還有岸邊的步行道。麗水的道路不寬,我們車行的道路,總是曲曲折折,有小小的坡度。街邊的建筑多數只有兩三層。我臆想了一下我在麗水步行。我想,我可以隨意地在這些小路間走動,走至一個十字路口,往左看,可能就遇見了海,拐至另一個路口,往右看,又能見到大海。適中的坡度,和不追求標準化的街角,會讓城市穿行更有趣。如果我可以在這里住上幾天(麗水有度假村,通常一房一廳,帶小廚房和大陽臺),我可以在某個清晨到麗水最有名的向日庵水產市場去,這里有最新鮮的海產品,叫賣聲比日出還火熱,可以買上幾條當地土產的海鮮魚,回度假村自己做著吃。
只可惜,那都是臆想。我在酒足飯飽后,已被奔波的疲憊和麗水的米酒擊敗,回到住處,在地板上鋪好床被,便入睡了。
#8195;這是我們在韓國的最后一天,觀光時間為半天,目的地為谷城火車村和潭陽,從麗水出發,一直往西北走。從麗水到谷城就花去了一個半小時,到達時,已接近上午10點。
谷城火車村是我們導游的家鄉,她的中文水平一般,不清楚如何去描繪谷城這些年的變化,她說,在她小的時候,谷城“很無聊”,但現在,“很商業”。
谷城是沈清神話的起源地,谷城將“沈清的孝”上升為韓民族的“孝”與“家庭”價值,試圖打造“家庭來訪”地區。我們抵達谷城時,確實看到不少帶著孩子的家庭在這游玩。
沈清的故事與中國亦有關聯。故事傳說是谷城有位叫元良的盲人,妻子死后,和女兒洪莊一起生活。他聽說多做功德眼睛會復明,于是,把女兒洪莊施助給了弘法寺。后來弘法寺性空法師以“兩船值錢的貨物”的身價把洪莊賣給中國浙東富商沈國公為妻,沈國公把洪莊帶到了浙江普陀沈家門居住,并為妻子改名沈清。沈清在中國雖然過得幸福,但忘不了故國的瞎子父親,為使父親重見光明,命人制造了569尊觀音等佛像漂洋過海送往韓國。韓國本土電影《沈清歌》中,沈清為了讓父親重見光明,甚至不惜把自己典作祭品,自沉于名為印堂水的荒海之中。如今谷城還有孝女沈清村。
谷城有一條蟾津江,有漂流等水上活動。不過,我們沒有時間去體驗,只在谷城火車村搭乘了一段25分鐘左右的蒸汽火車。這也是谷城最大的賣點,是把谷城從一個“無聊”的小城變為“商業城市”的關鍵。
舊谷城火車站沿線因全羅線(新)谷城站至鴨綠站一段的直線開通而被廢置,但因這一段沿蟾津江而行,風光不錯,便被改為旅游地,韓國電影中與舊時火車相關的場面往往拍攝于此。到谷城的游客,基本都會搭乘一段蒸汽火車,然后在附近游玩幾個景點。蒸汽火車外觀雖是舊時代模樣,但其內飾完全現代化。不過,不要對沿途風光抱太大希望,與國內的山水相比,蟾津江的風味還不足。倒是火車村有一列不動的蒸汽火車,其實是一座火車度假村,設有套房,像酒店般,一家幾口在那里住上一兩日,挺不錯。在谷城,有天文臺、青少年露營地、綠色農村體驗村等適合帶孩子去的地方,也可騎著腳踏車沿火車線游覽。
接近上午11時,我們啟程從谷城趕往潭陽。潭陽最有名的是竹子,這里是韓國竹林面積最大的地區,有韓國唯一的竹子博物館,及秋月山、瓷演谷、金城山城等景點,近郊還有種植環保草撻、櫻桃、番茄的農場。每年5月的時候,潭陽都會舉辦竹子節,游客可參加盛裝傳統竹筒酒、制作竹制品、竹林體驗等活動。
我們只恨沒能趕上好時候,甚至都來不及到竹林中漫步那么幾分鐘,只能找一家餐廳,匆匆吃一頓竹筒飯,便得坐上大巴,趕赴仁川機場,啟程回國。還好竹筒飯的確很香,這種飯是在竹筒內放入大米、大棗、銀杏和栗子后放到高壓鍋里蒸20—30分鐘制成,香氣流溢,咀嚼起來有粘齒的感覺。據說,食用竹子制作的食品具有定神清血、緩解壓力和宿醉的功效。或許是可憐我的匆忙與疲憊,臨走時,餐廳女老板給了我一個還青翠的未使用過的竹筒,說,如果想念竹筒飯了,可以在家自己做,或者用它來吃酒、喝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