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
2011年初夏的一天下午3時許,新民村7歲的張曉勇在村里的休閑廣場上玩單杠時,單杠的一端突然從立柱的鐵管中滑落,張曉勇被重重地摔在地上。張曉勇被送往醫院后,醫生確診其為腰椎第三、四椎骨骨折,頭部腦震蕩,并被鑒定為8級傷殘。治療期間,共花費醫療費等2萬余元,而且仍須后續治療鞏固。
張曉勇的父母認為,體育設施的所有人——村委會應對張曉勇受傷承擔責任。張曉勇的父親先后找到村黨支部書記及村委主任,要求村集體承擔賠償責任。兩位村干部卻認為,建體育設施是為村民義務提供文化娛樂服務,是一件利民的好事,既然是義務、無償的服務,就不應該承擔責任,更何況是張曉勇自己注意不夠摔傷的,村集體不應該承擔責任。后來,村兩委班子經研究后,只同意給予張曉勇6000元補償。協商不成,曉勇的父親一紙訴狀將村委會告上法庭。
法庭經審理認為,張曉勇年僅7歲,原告作為其法定監護人,沒有盡到監護職責,對其子不慎摔傷應承擔一定的監護責任;被告新民村村委會作為體育設施的所有人和管理人,應加強對這些設施的安全檢查與維護,以確保其安全。但被告村委會作為管理者卻沒有行使安全檢查防護措施,沒有及時發現并對不安全的設施設置警示標志,存在過錯,對張曉勇不慎摔傷也應承擔一定的責任。最終,判定雙方各承擔50%的責任。
檢察官點評
人民法院的判決是公平合理的,也是有法律依據的。
《侵權責任法》第37條規定:“娛樂場所等公共場所的管理人或者群眾性活動的組織者,未盡到安全保障義務,造成他人損害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民法通則》第126條也規定:“建筑物或者其他設施發生倒塌、脫落、墜落造成他人損害的,它的所有人或者管理人應當承擔民事責任,但能夠證明自己沒有過錯的除外。”
本案要求村委會承擔的是一種安全保障義務責任,該責任屬于過錯責任性質。安全保障義務是一種法定的,義務人必須履行與其相適應的安全保障義務。這種義務表現為一種積極的作為義務,違反該義務的消極的不作為是違法行為。安全保障義務的主體是從事社會活動的所有者、管理者以及其他對進入該場所的人具有安全保障義務的人,包括自然人、法人、其他組織,其共同特點是對該場所具有事實上的控制、管理權,并負有妥善維修的人,且不以交易關系為必要。
違反安全保障義務致他人損害的,應適用過錯責任歸責原則。這種安全保障方面的過錯或瑕疵,通常界定采用客觀說,即只要欠缺通常所應具備的安全性,則推定為存在維護、管理瑕疵及過錯。
結合本案,受害人張曉勇在玩單杠時,因為單杠突然滑落導致其摔傷。單杠固定不牢固,出現螺絲松動隱患,存在不安全瑕疵后,檢查、維護不及時、不到位。顯然村委會安全保障措施不到位,存在一定的瑕疵,屬于“未盡合理限度范圍內的安全保障義務”,應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
同時,依據《侵權責任法》第26條規定:“被侵權人對損害的發生也有過錯的,可以減輕侵權人的責任。”本案中的張曉勇年僅7歲,其父母親作為法定監護人,沒有盡到監護職責,對其子不慎摔傷應承擔一定的監護責任。因此,人民法院判決雙方各承擔50%的責任比較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