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一名普通的基層黨委書記,一個4719名村民的當家人,一個承擔著首都80%以上農產品供應的企業家。從朝氣蓬勃的青年到如今已過花甲的老年,他把畢生的精力和心血奉獻給了生他養他的這片熱土。他就是全國勞動模范、2008年度中國三農人物、北京市豐臺區新發地村黨委書記、北京市新發地農產品批發市場董事長張玉璽。
初次見到張玉璽,一身工作服,一臉寫滿疲憊的笑容,掛在胸前的黨徽格外引人注目。有人說他在作秀,有人說他才是真正的共產黨員。對此,張玉璽平靜地說:“我是一名共產黨員,是新發地村的黨委書記,如果我不帶頭,讓新發地村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將來會成為歷史的罪人。共產黨員不僅要勇于亮身份,更要想干事、干好事、干大事、干成事。”
為了這份沉甸甸的責任,23年來,他一直用共產黨員“苦”、“創”、“想”三條標準來嚴格要求自己,即解放后的黨員不怕苦,像王進喜、焦裕祿那樣;改革開放后的黨員要敢創,像劉永好、張瑞敏那樣;新時期的黨員要敢想,像馬云、柳傳志那樣。
要真正了解張玉璽,還得從1980年代說起。1988年,北京市放開農產品價格,拉開了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軌的大幕。當時新發地村以農業種植為主,為方便本村村民和周邊村民賣菜,張玉璽帶領14名村民,啟動村里15萬元資金,用鐵絲網圈出15畝地,成立了新發地農貿市場。由于沒有現成的經驗和模式,張玉璽帶領員工北上內蒙古,南下河南,在買賣中摸索經驗,總結出了客戶“請不來,叫不來,賺錢準來;轟不走,趕不走,賠錢準走”的市場建設規律。期間,他曾挨過打,受到過無數次恐嚇威脅,僅他家的電話線就被剪斷過100多次,甚至有人往他家房頂上扔燃燒的汽油瓶引起大火,連他80多歲的老母親都投入到滅火之中。但這都沒有動搖他發展市場的信心,反而決心更大了。
由于市場員工大都是本地村民,按照現代企業制度管理起來難度比較大,干工作免不了得罪人。一次,一位村民因違反規定被調離崗位,這下像捅了馬蜂窩,他又是亂喊亂罵,又是跳樓自殺。張玉璽苦口婆心一遍遍講道理,做工作。有的人直接去他家里鬧,各種流言蜚語接踵而來,弄得全家老少不得安寧,像這樣的事情屢見不鮮。事后,每次遇到指責過、罵過,甚至動過手的村民,張玉璽都會主動打招呼,拉家常。有人對此很不理解,問他別人都對你那樣你還那么寬容。張玉璽坦然地說:“他們都是我們的村民,我們的父老鄉親和兄弟姐妹,我們要善待他們。”舉一反三,他做出了從政府退休人員、北大清華等高校和部隊廣招人才的決定,依靠現代規范的企業制度嚴格管理,為市場發展注入了新鮮血液。
說到使用人才,張玉璽有他獨特的一套:打破親緣地緣血緣用人才,不拘一格選人才,本村的企業如果不引進人才等于近親結婚。1997年,一個叫顧兆學的小伙子從甘肅古浪縣一個貧苦農村來市場當保安,由于他踏實肯干,頭腦靈活,文筆較好,一眼就被張玉璽相中,先后當過他的助理、秘書,后來當市場的常務副總經理、市場總經理,把市場管理得井井有條,被評為全國農民工進城務工之星和感動甘肅十大杰出青年,他的成長足跡成為青年人學習的楷模。
隨著市場的不斷發展壯大,市場商戶發展到近三四萬人。其中有近200名來自全國各地的共產黨員,由于他們長期經商流動,無法過上穩定的組織生活,被大家稱為“流浪黨”和“地下黨”。對此,張玉璽積極向上級黨委反映,要給他們在新發地“安”一個真正的“家”。在上級黨委的支持下,2006年1月12日,新發地市場成立流動黨支部,并制定了凡是在市場經商的共產黨員一律給予優惠的政策,要求他們一方面亮身份,凝聚干勁,一方面增強社會責任感,確保質量安全。具有豐富理論基礎、曾任過武裝部長的市場商戶劉僧會被任命為流動黨支部書記。
后來,在張玉璽的帶領下,新發地市場由最初的15畝發展到目前的1500多畝,從業人員由原來15人發展到現在的1700多人,年交易額由最初的800萬元發展到2010年的360億元,年交易量由最初的0.4億公斤到2010年的100億公斤,成為首都名副其實的大“菜籃子”和大“果盤子”。新發地村相繼成立了京新酒店、豐泰新房地產、長途客運站、汽車交易市場等32家企業,2010年全村總收入近4億元,實現了由量變到質變的跨越式騰飛。
有了經濟基礎,張玉璽就著手村莊拆遷。說到拆遷,有人用“拆遷找死,不拆遷等死”來形容拆遷是天下第一難事。繼2003年第一次拆遷后,2010年10月,新發地村自籌資金27億元,其中貸款10億元,利用一個月的時間對全村進行了全部拆遷。依靠自身力量對全村這么多村民進行拆遷,拆遷速度之快、力度之大,在全市,甚至全國來說都是少見的。每每談到拆遷,張玉璽一臉幸福地說:“現如今的新發地是大河干了小河滿。”
就是這樣的一個書記,對自己和家庭的要求卻極其嚴格。平時,他從不穿名牌,襯衣穿的領子破了仍舍不得丟。2006年兒子結婚,他給主管治安的副總下軍令狀,不準任何商戶來家看望或送禮。2009年5月4日,張玉璽去山東考察,母親深夜去世,他連最后一面也沒見著。他在日記中這樣寫到:“想想這幾天突然發生的事情,實在難以入睡。在睡夢中,我又見母親和藹的面容,如還是那樣慈祥地坐在床上和我交談著……”
整整23年,張玉璽用一名共產黨員的堅定執著和堅挺脊梁,一頭擔起新發地村的全面發展,一頭擔起首都“菜籃子”、“果盤子”和數以萬計農民增收的使命,其間還有很多不為人知的感人故事。
2003年春,北京出現“非典”疫情后,受“封城”謠言影響,從4月23日下午開始,新發地市場突然遭到搶購颶風的襲擊,雞蛋價格從3.8元/公斤上漲到8元/公斤,白蘿卜從1元/公斤上漲到10元/公斤,其他蔬菜價格也翻著跟頭上漲。此時,張玉璽身感責任重大,迅速組織商戶調集貨源,嚴格控制價格,僅用40個小時就平息了一場驚人的價格大戰。4月24日,剛剛上任3天的代市長王岐山到新發地市場視察后,對張玉璽說:“你蔬菜供應好了,我‘非典’就能防好。”
2008年7月,北京奧運會舉辦在即,蔬菜供應形勢十分嚴峻,新發地市場當即決定免收各種費用3000余萬元,張玉璽還親自帶領12家運銷大戶奔赴甘肅、河北等地調運蔬菜,圓滿完成了保障任務,被授予“首都非公經濟參與奧運服務奧運先進集體”榮譽稱號。
2009年3月,聽完溫家寶總理在兩會期間作的政府工作報告后,張玉璽對報告大篇幅講三農感到十分欣慰,但對唯獨沒講農產品流通不理解。因為三農的關鍵在流通,在銷售,沒有種不出來的農產品,只有賣不出去的農產品,賣比種還重要。為此,他建言《不關注流通的農業是一個不完整的農業》,并上書溫家寶總理。溫家寶總理高度重視,并轉回良玉副總理作出重要批示。在2010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溫家寶總理重點講述了要支持批發市場和農貿市場升級改造,推動生產與市場對接。
2009年底至2010初,北京市下了兩場幾十年未遇的大雪。新發地市場果斷作出決定,一方面將儲備的3000噸蔬菜拋出,另一方面迅速組織經銷大戶從海南調運150多車4000多噸蔬菜。由于行動迅速,措施得力,當時全國其他降雪城市的蔬菜價格都在上漲,唯獨北京有5天時間菜價下降。2010年1月16日,國務院總理溫家寶視察新發地市場時給予充分肯定,并提出“如果下7天大雪或大雪封了高速路,新發地市場能否保障首都農產品供應”的新課題。為此,新發地市場確立了內升外擴的發展戰略,在河北省建起500萬畝農產品基地和6個農產品批發市場,構筑首都農產品安全穩定供應的“護城河”,確保了首都農產品的安全穩定供應。
這就是一個真實的張玉璽,一個一心為黨、一心為民的基層黨委書記,一名埋頭苦干,愿把畢生精力和心血奉獻給新發地村和首都人民的優秀共產黨員、農民企業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