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洞縣“121”工作法助推農村組織工作
山西省洪洞縣在農村組織工作開展中實施“121”工作法,即“抓好一個班子,帶好兩支隊伍,走出一條路子”。
“抓好一個班子”是指抓好農村兩委班子,以支部建設為主,突出農村支部在新農村建設中的主導地位,要求在支部建設中做到“三要三不要”,即在黨的建設方面要轉型跨越,不要迷失方向;支部書記要統籌兼顧,不要失職、瀆職;黨員干部要做表率,不要只求表揚。“帶好兩支隊伍”是指帶好農村黨員隊伍和村干部隊伍。充分發揮遠程教育作用,強化黨員政治理論教育,防止宗旨意識淡薄;外出參觀學習,組織技能培訓,轉變村干部作風,提升帶頭致富能力。“走出一條路子”是指堅持“一村一品”發展,打造特色品牌,帶領群眾走出一條致富路子。
洪洞縣“121”工作法的推廣與實施,涌現出一批優秀個人、優秀集體和先進黨支部,為農村組織建設夯實了基礎。(劉偉強)
崇仁縣村村設立民聲暢談室
2011年初,江西省崇仁縣在全縣165個建制村設立了民聲暢談室,并要求鄉鎮民生聯絡員和村黨支部書記每月至少接待一次,并提前三日在村公示欄進行公示;對村民提出的意見和建議,認真研究,積極采納,對村民提出的問題必須在規定時限內在村務公開欄內公布辦理情況。
截至2011年8月21日,崇仁縣各村民聲暢談室共解決村民反映的問題300多件,收集群眾好建議100多條。
(崔偉群胡節仔)
竹山縣體驗拓展式培訓農村“智富”型黨組織書記
近年來,湖北省竹山縣以增強村級黨組織書記“智富”本領為突破口,采取體驗拓展式培訓方法,探索出一條“用智致富”的新路子。
竹山縣委組織部從實際出發,優選出黨員群眾服務中心建設、蔬菜林特產業發展、農業技術推廣等19個涉及黨的建設、經濟發展和實用技術方面的培訓專題,紀檢監察、科技、農業、畜牧獸醫、水產養殖、林業、農機、旅游等部門和黨校圍繞培訓專題成立專業型課題組,采取課題組成員申報授課內容的方式,拓展了130個學以致用、貼近實際、通俗易懂的培訓課題,形成定向教學、課題專訓的訂單式、套餐式學習培訓模式。
同時,建立教學雙方實踐體驗機制,結合村黨支部書記特長,尊重興趣,激發熱情,相互交流,取長補短,讓他們在體驗實踐中受到啟發和感染,潛移默化地接受教育和培訓。
3年來,竹山縣在黨校和鄉鎮累計舉辦專題培訓29期,收看實用技術視頻43次,課題組教師開展現場技術指導16次,深入農業基地交流體驗12次,涌現出一批農家樂、養殖種植的“智富”型黨組織書記,全縣有92名村黨支部書記實現了從“勤勞致富”向“勤學智富”的轉變。(吳慶蓄)
孝義市660余名農村干部掛職信訪充電
從2011年8月開始,山西省孝義市委組織部牽頭組織全市范圍內379個建制村的660余名黨支部書記、村委主任輪流到市信訪部門掛職鍛煉。
孝義市農村干部的這次掛職鍛煉采取后進村、五星級村、四星級村、三星級村梯次推進的辦法,每周安排3~5名黨支部書記(村委主任)掛職市信訪部門,全程學習、全程交流、全程參與鍛煉。市委組織部每周安排1名組工干部陪同鍛煉并跟蹤服務好掛職干部。
(郭崢)
平順縣西溝村被確定為全國廉政文化建設聯系點
2011年9月,從全國廉政文化建設聯系點座談會上傳來喜訊,山西省平順縣西溝村被確定為全國14個廉政文化建設聯系點之一。
建立廉政文化建設聯系點是在各地創建示范點的基礎上,經中央紀委宣教室研究并報中央紀委有關領導同志批準建立的。近年來,西溝村以黨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強農村基層黨風廉政建設的意見》為指導,以西溝廉政教育基地為依托,大力弘揚和繼承紀蘭精神,深入開展廉政文化“七進”(加一個“進醫院”)活動,利用文化特有的感召力和影響力,教育廣大黨員干部廉政勤政,引導村民崇廉尚廉,在全村營造了風清氣正、干事創業的良好氛圍。(劉劍寧曹新江)
北京市舉辦第七屆農民運動會
2011年9月16日,為期11天的北京市第七屆農民運動會在北京市門頭溝區京浪島公園盛大開幕。農業部、北京市和門頭溝區領導出席開幕式。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北京市委書記劉淇宣布第七屆農運會開幕。
這場以“魅力京郊、華彩樂章”為主題的農運會,在賽事設置上充分體現農民體育運動的特點,比賽共設風箏、拔河、健身秧歌、健身路徑、花毽等10個大型競賽項目,66個小項目。北京市郊區13個有農業的區、縣全部組團參加,比賽項目在京郊七個區(縣)進行。
本屆農運會的成功舉辦,是京郊農民精神面貌的集中展示,也是新農村建設成果的生動匯報。門頭溝區承辦本屆農運會不僅有利于促進山區體育、文化、休閑、旅游為一體的新興產業的發展,還有利于推動該區山區旅游文化品牌的推廣。(馬昌盛張利歌)
隰縣71名干部任村第一副書記
為加強基層組織建設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山西省隰縣縣委選派71名機關年輕干部到農村任村黨支部第一副書記。
從2011年4月中旬開始,隰縣縣委在為71個建制村選派下鄉住村工作隊時,每村還任命一名副科級或科級后備干部為村黨支部第一副書記。縣委通過自愿報名、組織推薦、審查、任命等程序,把政治素質好、工作能力強和熱心服務農村的年輕干部選拔出來,按照“黨政部門到難村、政法部門到亂村、經濟部門到窮村、農科部門到專業村”的原則分配干部。第一副書記任期2年,將來因工作需要,本人愿意留任的可繼續留任。第一副書記主要職責是協助村兩委配強班子、制定產業發展規劃、幫助發展村級經濟、建立健全農村黨員群眾服務中心和完善農村社會管理制度。
為確保選派干部工作效果,隰縣縣委建立了“三項機制”:選派干部一律脫崗,實實在在到農村去,黨組織關系轉至任職村所在鄉鎮;實行選派單位和村黨組織雙重管理、雙重目標、雙重考核;實行年度考核和期滿考核,成績突出的將作為后備領導干部提拔使用。
(李宏偉郝宇星劉大風)
黎城縣黎侯鎮農民靠空中課堂踏上增收“高速路”
山西省黎城縣黎侯鎮3500多名農民充分利用遠程教育網空中課堂,從單純的種植小麥、玉米等農作物轉向了葡萄、西瓜、養雞等特色種植和養殖業,踏上了農業轉型跨越發展的高速路。
據統計,全鎮3500多名農民不僅靠現代遠程教育網掌握了2~3門實用技術,2400多名農民靠大棚蔬菜、無籽西瓜等特色農業增加了收入,1100余名農民走上了特色養殖業的致富路。
近年來,黎侯鎮黨委、政府先后投資30余萬元開通農村黨員干部現代遠程教育網,建成鄉鎮遠程教育終端接收站1個,村級終端接收站47個,設立網格450多個,并在全鎮47個村選配大學生村官擔當遠程教育設備管理員,專門進行電腦操作和課件下載。同時,黎侯鎮還積極探索“遠程教育+示范基地”、“遠程教育+專業協會”等教學模式,把遠程教育、現場傳授、實際運用有機結合起來,使農民群眾從遠程教育網絡中開闊了眼界,學到了本領。
(李劍力徐寧)
蕪湖縣村委會換屆實行觀察員制度
最近,安徽省蕪湖縣村級換屆選舉領導小組決定在縣、鎮兩級建立并實施觀察員制度,觀察和總結村民委員會換屆選舉工作的得失。
蕪湖縣為縣、鎮觀察員設立了5個基本條件:有良好的政治素質,擁護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有良好的工作作風,堅持原則,工作扎實,公道正派;有一定的法律知識,有較強的分析能力和處理問題的能力;有一定的社會知名度,在村民群眾中有一定的公信力;與觀察區域無政治、經濟或者其他利益沖突。
為使觀察員真正履行職責,該縣認真開展培訓,確保觀察員掌握村民委員會選舉基本程序和法律法規要求;制定觀察項目記錄表格,細化觀察項目,提出全程觀察村民委員會換屆選舉現場要求;對觀察發現問題要求現場不表態,及時向縣或鎮換屆領導小組提出建議,保障觀察員中立觀察職責的實施;觀察結束后,觀察團向縣鎮換屆領導小組提出書面選舉觀察報告。
(郭振漢)
衡陽市南岳區“四送”給力農村黨員教育
在創先爭優活動中,湖南省衡陽市南岳區根據全區農村黨員居住分散、流動性強和年齡偏大、文化程度偏低等特點,積極“送”學,使他們補足課、不掉隊。
培訓“直”送。對農村黨員干部著重提高帶領群眾致富、發展經濟的本領;對黨員產業大戶、經濟能人著重提高黨員意識、發展意識;對無技術專長的黨員著重開展普及性培訓,使他們掌握一技之長。同時,通過在紅色旅游地重溫入黨誓詞、換屆后重點工作大討論、村干部培訓班等形式,豐富創先爭優活動載體和內容。
結對“幫”送。在全區村黨支部中開展結對互學、定向幫學活動。各村的聯點單位根據自愿結對的方式,定期、不定期到各村黨支部組織學習,并派特派員下到各村,每周開展一次政策宣傳。每個聯點單位每年為聯點村辦2件實事,幫助3名寒門學子解決上學費用。
電影“放”送。啟動主題電影下鄉活動,播放有關大好河山、現代發展新成果的電影;結合創先爭優活動,播放安全生產、森林防火、農村衛生等主題電影;縣、鄉鎮、村換屆期間,播放警示片,對各級領導干部進行警示教育;送紅色電影下村,利用各村遠程教育設備,為黨員和群眾送去精神食糧。
先進“播”送。加強群眾性精神文明建設,在示范村(社區)、鄉鎮(街道)積極開展評選“優秀黨員”、“好婆婆”、“好媳婦”、“致富帶頭人”等活動,并在電視臺播放先進事跡;組織開展“愛老、尊老、養老、助老”評創活動,引導黨員、群眾爭做新農村建設先鋒。(龍岳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