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即墨市物流發展要構建適應即墨市未來發展需要的現代物流體系,要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國際物流和區域物流為重點,適應跨國公司全球化運作的需要,建設國際物流基礎設施體系和管理服務體系。
[關鍵詞]物流業 戰略定位 措施
近幾年隨著物流的發展,物流業已經成為經濟發展的重要產業和和新的經濟增長點,面對日日激烈的市場竟爭,即墨市物流發展要樹立“融入青島、錯位發展”的核心指導思想,在物流基礎設施建設和物流服務體系等環境建設上,構建適應即墨市未來發展需要的現代物流體系。重點加強陸、海、空聯港的綜合物流體系建設,加快物流產業全方位發展,促進物流與相關產業聯動發展。
一、戰略定位
根據即墨市區位和產業特征,即墨市現代物流發展定位為:國家級物流節點城市(青島)的物流核心功能區;膠州灣區域性綜合商貿物流中心。 我們要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抓住國家實施物流業調整振興規劃和以青島為中心的山東半島物流圈發展機遇,充分發揮即墨市區位優勢、交通優勢和產業優勢,以市場為導向,以企業為主體,以信息為支撐,以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為核心,統籌規劃,整合資源,努力構建社會化、專業化、規模化、信息化的現代物流服務體系,促進我市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快速發展。 以國際物流和區域物流為重點,市域物流為重要補充,大力發展公路、鐵路、航空、遠洋運輸等各種運輸方式,積極采用先進的物流管理技術和裝備,建立多種層次的、符合市場經濟規律的、與國際通行規則接軌的社會化、專業化的現代物流體系,做到物暢其流、快捷準時、經濟合理和用戶滿意,真正將即墨市建設成為山東半島物流圈的物流樞紐之一。
二、主要目標和任務
1.建設和完善專業物流基礎設施
加強物流園區、物流中心及配送中心等設施的合理布局與建設,完善綜合運輸網絡布局,促進各種運輸方式的銜接和配套,提高資源使用效率和物流運行效率。發展多式聯運,加強港口集疏運體系建設,使港口、鐵路、機場及公路實現“無縫對接”,著力提高物流設施的系統性、兼容性。
2.構建物流信息平臺
推動國際及區域物流信息平臺建設,加快構建即墨商務、金融、稅務、海關、郵政、檢驗檢疫、交通運輸、鐵路運輸和工商管理等政府部門的物流管理與服務公共信息平臺,引進或扶持2-3家大型物流信息服務企業。加快引進一批服務水平高、國際競爭力強的大型現代物流企業。加大對本地中小型物流企業兼并重組的政策支持力度,鼓勵物流企業通過參股、控股、兼并、聯合、合資、合作等多種形式進行資產重組。
3.加快國際物流和保稅物流的發展
適應跨國公司全球化運作的需要,建設國際物流基礎設施體系和管理服務體系。充分發揮口岸聯絡協調機制的作用,積極推進大通關信息資源整合,提高通關效率。積極促進即墨國際性物流向腹地物流節點順暢延伸。
4.積極推廣和應用物流新技術
大力推廣集裝技術和單元化裝載技術,推行托盤化單元裝載運輸方式,大力發展大噸位廂式貨車和甩掛運輸組織方式,推廣網絡化運輸。完善并推廣物品編碼體系,廣泛應用條形碼、智能標簽、無線射頻識別(RFID)等自動識別、標識技術以及電子數據交換(EDI)技術,發展可視化技術、貨物跟蹤技術和貨物快速分揀技術。推廣物流技術裝備的應用,鼓勵企業采用倉儲運輸、裝卸搬運、分揀包裝、條碼印刷等專用物流技術裝備。
三、政策措施
1.強化行業自律,充分發揮物流協會作用
積極支持物流行業協會發展,強化物流行業自我監督、自我管理、自我約束能力。健全誠信制度以及會員機構、從業人員信用信息體系,加強誠信監督,推進誠信建設;制定從業人員道德和行為準則,提高執業素質,實現自律管理;通過開展區域信用評級,實施行業聯合制裁等措施,制止各種侵權行為,維護物流業合法權益;開展行業重大課題調研和行業信息統計,發揮行業整體宣傳功能,協調、組織會員共同開展新業務、新政策的宣傳和咨詢活動。
2.稅費優惠政策
經物流主管部門認定建設標準A級以上的物流企業,按照認定級別(5A、4A、3A、2A、A),視市財政承受能力,分別給予一定程度的獎勵;對于創建省級物流服務品牌的企業,也給予一定程度的獎勵。世界百強物流企業和國內百強物流企業在即墨設立總部、區域總部、辦事處需要租賃辦公場地,公司注冊地所在地政府可給予一定的租金補貼。 物流企業將承攬的運輸或倉儲業務分包給其他單位并統一收取價款的,以該企業取得的全部收入減去分包費用后的余額,為營業稅的計稅營業額。
3.投融資政策
探索多種產業發展基金、民間資本、金融機構貸款等間接融資、IPO及債券等直接融資方式、項目融資等多種投融資渠道,切實解決物流企業融資難、融資成本高的問題。 建立現代物流發展專項資金,作為種子基金。由市財政根據年度財政預算情況,撥專款設立物流業發展專項資金,對納入物流業發展規劃的重點物流園區、物流中心、物流企業網絡信息平臺建設給予一定的貸款貼息支持。 鼓勵商業銀行和農村合作銀行發展金融物流,在防范風險的前提下,綜合運用豐富的金融工具,探索物流企業融資新模式,積極開展倉單質押、融資租賃、融通倉等業務,降低其融資成本,緩解當前金融危機對物流企業的影響,鼓勵金融機構對信用記錄好、有競爭力、有市場、有訂單,只是暫時出現經營或財務困難的物流企業給予信貸支持。
4.人才扶持政策
制定高端人才需求計劃,對引進的物流業高級人才,可給予本人、配偶及子女優先落戶政策,無論戶籍是否在本市,均可以在子女入學、住房保障、社會保險等方面享受市民待遇。 行業自律組織牽頭,加強與周邊高校和物流培訓機構的聯系,強化對從業人員的崗前培訓、在職培訓、學歷教育等,通過不同方式和各種渠道,培育市場急需的物流管理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