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建立對于中國與東盟而言都有積極而深遠的意義,本文旨在從政治和經濟兩個方面對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建立的意義進行分析和探討。
[關鍵詞]中國 東盟 自由貿易區 意義
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縮寫CAFTA,是中國與東盟十國組建的自由貿易區。2010年1月1日自由貿易區正式全面啟動。自由貿易區建成后,東盟和中國的貿易占到世界貿易的13%,成為一個涵蓋11個國家、19億人口、GDP達6萬億美元的巨大經濟體,是目前世界人口最多的自貿區,也是發展中國家間最大的自貿區。建立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無論對中國還是對東盟而言都有積極而深遠的意義。本文分別從政治和經濟兩方面對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建立的意義進行分析和探討。
一、建立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政治意義
1.有助于化解東盟對中國的疑慮,也有利于我國全面、深入地發展與東盟的友好關系。
中國與東盟各國的關系一直比較微妙。大多數東盟國家出于自身政治和經濟利益的考慮,與中國保持良好的鄰居關系;但同時,又認為中國的發展崛起對它們構成威脅。在經濟上,認為中國搶走了東盟的市場和分流了東盟的外資;在安全上,擔心中國終有一天會用武力解決南海問題,或以大欺小,實行霸權政策。
2.有助于發展中國家的團結合作。
中國和東盟同屬發展中國家,在經濟全球化過程中面臨共同的機遇和挑戰。如果雙方通過建立自貿區形成有效的互補機制,將提升各自經濟抵御外部風險的能力,減輕對發達國家市場的過度倚重,從而開創發展中國家互助合作的新典范。在建自貿區中,中國與東盟本著大小國家一律平等的精神和互利互惠的原則進行談判,充分考慮東盟內部發展水平不同的情況,對東盟的欠發達國家予以照顧。我國一直希望實現平等、互利、共存、共贏的全球化,中國—東盟自貿區將成為這方面重要的實踐。中國迫切期待建立一個公正、合理的國際政治新秩序,中國—東盟自貿區將給予我們有益的啟示。
3.有助于確保中國海上航道的暢通和開拓海洋戰略空間。
中國要走出近海、進入大洋,就必需經過由日本列島、琉球群島、臺灣島和東南亞諸群島組成的“島鏈”,然而這一島鏈的北部為美日同盟所控制,正面則受臺灣的阻隔,這兩個地區在戰時極易被封鎖。目前,只有東南亞的南海海上航道是中國進出大洋受牽制較小、比較安全的通道。通過這一通道,中國可以東出太平洋,西進印度洋,對中國在未來開發和利用海洋空間極為重要。因而,東南亞地區已構成中國海上地緣線重要組成部分,成為中國東南部的戰略邊疆。
4.有助于東盟在國際社會事務中發揮更大的積極作用。
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確立之后,這一意義已經顯現。一是外界對東盟信心增強,投資增多;二是美、日等大國紛紛與東盟發展新的政治關系和經濟關系;三是東盟凝聚力增強。目前,東盟的國際地位不斷提高,東盟國家的獨立性、穩定性也得到增強。
5.從國家安全角度來看,建立中國—東盟自貿區,有助于解決臺海問題。
由于東南亞國家鄰近臺灣,長期以來與臺灣有著廣泛的經貿聯系。東南亞各國出于對中國的戒備,因而在某種程度上存在利用臺灣問題牽制中國的意向。而“臺獨”勢力一直費盡心機在東盟國家拓展所謂“國際空間”,從事種種分裂祖國的行徑。,中國與東盟自貿區的建立,使得東南亞國家與中國將形成更為緊密的經濟聯系,更加重視與中國大陸的經貿聯系,而把與臺灣的關系擺在次要和從屬的地位,從而在客觀上對“臺獨”勢力的政治圖謀無疑更是一個沉重的打擊,對促進兩岸的融合,促進兩岸統一將具有深遠的積極影響。
二、建立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經濟意義
自由貿易區的建立,有利于進一步促進中國和東盟各自的經濟發展,擴大雙方貿易和合作規模,實現優勢互補,提高本地區的整體競爭能力。
1.建立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將對中國經濟發展產生積極影響。
(1)有利于中國經濟實力的增強和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
(2)有利于中國贏得周邊國家的信任與支持,減少經濟發展中的摩擦和阻力;
(3)有利于中國經濟制度安排日益適應經濟全球化發展的要求;
(4)有利于中國參與國際事務并在貿易、投資及市場準入等方面與國際經濟全面接軌;
(5)有利于中國企業獲得海外發展新空間;
(6)有利于解決我國經濟快速發展帶來的對東南亞自然資源和能源的需要;
2.建立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有利于推動東盟經濟的發展
(1)有利于東盟搶占中國龐大的市場。對于東盟來說,中國既是巨大的現實市場,也是巨大的潛在市場。中國對各種產品的需求量很大。隨著人民收入的增加及開放經濟的成熟,其進口量將逐年增加,從而為東盟國家提供無限商機。
(2)有利于東盟吸引外資。2004年10月,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發表的報告指出,除少數國家外,曾在6年前發生金融危機的東南亞2003年吸引到外來直接投資已回升,東盟國家在2003年吸引到的外資達1070億美元,超過了2002年的940億美元。
(3)有利于加快東盟一體化進程。東盟各國財政部長于2004年9月5日在印度尼西亞雅加達取得共識,將進一步推動東盟會員國市場成為類似歐盟的單一市場。2004年11月在老撾召開的東盟高峰會中宣布,在2012年前互免橡膠、電子、汽車等11項產業的關稅。后加入東盟的越南、柬埔寨、老撾和緬甸四國將在2012年對會員國開放自由貿易,從而最終完成東盟地區的經濟整合進程。
三、結論
中國—東盟自盟區的建立適應了經濟全球化的大潮,能夠應對全球化帶來的挑戰,對中國和東盟來說具有積極的政治、經濟意義。可以預計,中國與東盟做出的這一選擇,必將推動東亞乃至整個亞洲的各種力量進一步加強協調與合作,從而為東亞地區經濟的發展與繁榮提供一個前所未有的有益環境。
參考文獻:
[1] 陳定輝:老撾:2009年發展回顧與2010年展望,《東南亞縱橫》[J],2010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