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中小企業占到整個經濟的95以上,成為國民經濟發展的新的增長點,由于特殊的經濟形態及成長方式,從一開始就形成了重市場、重技術、輕內部財務管理的思想,使得部分中小企業變成了經濟上的巨人,財務管理上的矮子,這種巨大反差又阻礙了中小企業的發展。財務管理是企業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財務管理直接關系到企業的生存與發展。針對當前中小企業財務管理現狀,文章就中小企業在財務管理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探討,并提出了相應的對策建議。以優化中小企業財務管理工作,提高其財務管理水平,促進中小企業健康、穩步發展。
[關鍵詞] 中小企業 財務管理 問題 對策
一、中小企業財務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1.缺乏明確的產業發展方向,對項目投資缺乏科學論證
一是片面追求“熱門”產業,不顧客觀條件和自身能力,無視國家宏觀調控對企業發展的影響。二是對項目的投資規模、資金結構、建設周期以及資金來源等缺乏科學的籌劃與部署,對項目建設和經營過程中將要發生的現金流量缺乏可靠的預測,倉促上馬。
2.資金短缺,融資困難
目前我國中小企業由于投資規模小、資本和技術構成偏低,在融資的過程中遇到許多的困難,為此制約中小企業的發展。融資困難的主要原因一方面來自于企業自身的素質;另一方面,國有商業銀行無法對不良經營行為進行有效防范,為降低貸款風險,金融機構不得不持謹慎的態度。其次,中小企業沒有民間融資渠道。由此造成中小企業的資金嚴重不足,投資能力相對較弱,阻礙了中小企業的發展。
3.管理基礎薄弱,內部控制不嚴格
由于中小企業管理模式集所有權與經營權于一身,這就使得企業在決策和經營管理方面帶有很大的主觀隨意性,缺乏一套比較規范的具有可操作性的財務控制方法。一是對現金管理不嚴,造成資金閑置或不足。二是應收賬款周轉緩慢,造成資金回收困難。三是存貨控制薄弱,造成資金呆滯。四是重錢不重物,資產流失浪費嚴重。
4.財會人員素質偏低,高級財務管理人員缺乏,財務機構設置不合理
大多數中小企業財會人員都沒有經過專門化、系統化的知識教育,無證上崗的現象極其嚴重。財務與會計不分,沒有專職的財務管理人員,財務管理的職能由會計人員或企業主管人員兼職,導致內部管理混亂,責任不明確。
二、加強中小企業財務管理的對策建議
1.面向市場,采用科學投資策略
一方面,為了回避投資風險,中小企業應穩健理財,適時擴大規模。其次,是集中優勢,專業經營。再次是拾遺補缺,用自己的產品去填補市場空白,充分利用小企業“船小好掉頭”的靈活性特點,按照“人無我有”的原則,尋找市場空白點進行投資,進而可以擴大空間,向專業化方向發展。另一方面,中小企業投資應以對內投資方式為主。
2.優化企業外部環境,拓寬企業融資渠道
(1)政府應盡快完善有利于中小企業發展的法律法規及相關的政策。目前,我國已經出臺了《關于鼓勵和促進中小企業發展的若干政策意見》、《中小企業促進法》,可見我國在這方面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希望政府能加快進程,不斷完善政策法規,給中小企業更多平等競爭的機會。
(2)建立中小企業的信用擔保體系。中小企業的信用擔保是以服務為宗旨的中介組織,擔保費的收取不能以增加中小企業的融資成本為代價,在建立信用擔保體系的過程中要把信用擔保制度和其它形式結合起來,為企業的融資擔保提供多樣化的服務,以提供更多的融資機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企業融資難的問題。
(3)金融部門要成為民營經濟發展的推動器。為了更好的發揮金融部門的作用,金融機構要切實轉變觀念,突破傳統觀念和制度的障礙,加快信貸管理體制的改革步伐,適應民營經濟發展需求。要建立激勵和約束相結合的信貸管理機制,提高信貸人員的信貸營銷積極性。
3.全方位轉變企業財務管理觀念
財務管理觀念是指導財務管理實踐的價值觀,是思考財務管理問題的出發點。面對新的理財環境,若企業不能全方位轉變財務管理觀念,就很難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贏得一席之地。
(1)樹立人本化理財觀念。重視人的發展和管理,是現代管理的基本趨勢。企業的每項財務活動都是由人發起、操作和管理的,其成效如何主要取決于人的知識、智慧和努力程度。因此,在財務管理中要樹立“以人為本”的思想,揚棄“以物為中心”的觀念,要理解人,尊重人,規范財務人員的行為,建立責權利相結合的財務運行機制,強化對人的激勵和約束,其目的就是要充分調動人們科學理財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
(2)樹立資本多元化理財觀念。入世后,資本市場開放,市場準入門檻降低,大批外資銀行和外國企業都將進駐中國,大量的外國資本將涌入中國市場。中小企業應抓住這一契機,積極尋求與外資合作,提高管理水平,實現投資主體多元化,優化企業法人治理結構。
(3)樹立風險理財觀念。在現代市場經濟中,由于市場機制的作用,任何一個市場主體的利益都具有不確定性,存在蒙受一定經濟損失的可能,即不可避免地要承擔一定的風險。而在知識經濟時代,企業面臨的風險將會更大。在財務管理中要樹立風險觀念,善于對環境變化帶來的不確定因素進行科學預測,有預見地采取各種防范措施,使可能遭受的損失降到最低限度,提高抵御風險的能力。中小企業防范風險有兩個重要途徑:一是制定詳實的財務計劃,通過計劃將不確定因素確定下來,使企業產生應對變化的機制,減少未來風險的影響;二是建立風險預測模型,有預見地、系統地辨認可能出現的風險,變被動為主動,防患于未然。
參考文獻:
[1] 張瑞杰.對我國中小企業財務管理若干問題的探討[J].科技與經濟,2006(19).
[2] 玉溪中小企業信用促進會成立,首批會員220戶[N].玉溪日報.2006-08-08.
[3] 黃麗萍.我國中小企業財務管理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特區經濟,20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