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運輸管理實務》課程是物流管理專業的一門重要的專業核心課程。本文介紹了《運輸管理實務》課程在改革中的理念與思路,提出一些有關本門課程改革的具體措施及由此取得的成效,并對本課程的改革做出進一步設想。
[關鍵詞] 高職課程改革 教學內容選取 改革成效與設想
一、課程性質與定位
《運輸管理實務》是面向物流管理專業學生開設的專業核心課程與專業方向必修課。通過本課程的學習,讓學生能夠在先進的物流運輸管理理念指導下,合理、適時、有效地制定、選擇和實施物流運輸策略,達到最優的物流運輸效果。同時,注重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的創新意識,養成良好的職業道德,為學生從事物流運輸管理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課程改革理念與思路
1.課程改革理念
《運輸管理實務》課程設計“以知識必須夠用為原則,以就業為導向,以能力培養為本位”,按照“校企合作、教學做合一、產學研相結合、理實一體”的改革理念來設計課程教學體系。該課程打破以知識傳授為主要特征的傳統學科課程模式,轉變為以工作項目與任務為中心組織課程內容,以就業為導向,以物流運輸管理各個崗位為核心,按照高職學生認知特點,采用業務流程引導教學進行的方法展示教學內容,讓學生在完成具體項目的過程中來構建相關知識體系,訓練職業技能,發展職業能力。
2.課程改革思路
本課程是以運輸管理各個崗位所需要的知識和技能為教學內容,通過任務驅動型項目教學活動,序化知識和能力。在課堂和現場,以多媒體教學、案例教學、討論分析、角色扮演、3D軟件模擬仿真等多種方式開展教學活動,并將課程素質教育的要求落實到每一個教學環節中,以保證本課程的總體教學目標的實現。
三、課程改革具體措施
1.內容選取
課程內容的選取充分體現項目驅動、實踐導向的高等職業教育專業課程設計思想,在理論教學方面,以夠用、實用為度,通過理論教學使學生能夠掌握和運用運輸管理的基本知識與方法。在實踐教學方面,根據課程內容,通過多媒體演示、情景模擬、角色體驗、角色互換、情景再現、案例分析、3D仿真軟件模擬等多種手段,深入淺出、圖文并茂,展現教學內容。
2.內容組織與安排
以工作項目為學習情境,選擇教學內容模塊,根據模塊、任務和項目的層次體系,把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相融合,用理論知識解決實際問題,以實踐加深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和掌握,達到教、學、做一體化。本課程共分為三大模塊,具體模塊教學內容的組織與安排情況如表1所示:
表1 《運輸管理實務》課程具體模塊教學內容組織與安排
3.教學方法與手段
在長期教學實踐中,課程組成員不斷交流、研討,改革教學方法,積累形成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受學生歡迎的、適合高職人才培養特點的教學方法與手段。主要包括:
(1)案例教學。搜集相關案例,使學生能夠運用所學知識對現實問題做出分析判斷,學以致用。
(2)3D仿真軟件模擬教學。通過3D仿真軟件,模擬操作各種運輸方式,使學生能夠更加直觀地了解整個運輸流程。
(3)視頻資源。通過相應的視頻播放,使學生能更加直觀理解相關知識點與具體操作流程,激發學生興趣。
(4)天空教室。課程資源及師生互動采用天空教育平臺,本課程部分教學資源使用天空教室平臺發布。
4.考核方式
《運輸管理實務》課程考核方式采取過程性考核和期末考核相結合的方式進行,評分方式采取百分制。本課程的總成績為100分,期末考核成績為總成績的50%,過程性考核占50%。根據學習情境重要程度測算,每個情境有具體的考核要求如表2所示:
表2 《運輸管理實務》課程考核具體要求
注:過程性考核不及格者不得參加期末考核。
四、課程改革成效
基于“校企合作、教學做合一、產學研相結合、理實一體”的課程改革方案,教師從知識傳授者的角色轉為學習過程的組織者、咨詢者、指導者和評估者,使教學過程向學生自覺的學習過程轉化。課程改革的成效具體如下:
1.顛覆傳統教學理念
本課程組在課程改革過程中,首先強調的是改變傳統的以專任教師為主體、以課堂為中心、以掌握理論知識為目的教育教學理念,建立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以培養職業能力為目標的教學理念。并力求把這個理念貫穿到課程設計和教學過程之中,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2.極大限度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
學生在小組合作、任務訓練、成果展示中體驗到了成功的快樂,找到了學習的樂趣,同時也找到了自信與陽光。
3.全方位地培養了學生的綜合職業能力
課程在內容選取及安排上遵循學生職業能力培養的基本規律,以工作項目為學習情境,選擇教學內容模塊,根據模塊、任務和項目的層次體系,把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相融合,用理論知識解決實際問題,以實踐加深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和掌握,達到教、學、做一體化。同時,改革后的課程對于學生的培養由重知識目標轉向了重能力目標,學生日后職業的可持續發展能力也得到了充分培養。
4.學生良好的職業素養得到了企業的首肯
課程改革實踐后,有一批學生到企業進行頂崗實習,學生的良好職業技能與素養受到了用人單位的首肯,對運輸管理實務課程的教學改革效果表示認同,也希望進一步加大改革力度與改進措施,以實現企業需求與學校教育的近距離對接。
5.教師教學水平得到有效提高
通過課程改革后,教師在授課過程中,不僅注重講授基本理論、基本技術和基本方法,還注重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表達能力和創造能力并采用多種教學方法與手段,提升學生的知識、能力與素質水平。與此同時,教師在備課、教學設計等過程中,也鍛煉了自己,使其教學水平得到有效提高。
五、課程改革進一步設想
1.本著“必需、夠用、實用”的教學內容選取原則,根據高職教學特點,進一步完善與充實情景教學項目設置內容,使其更加符合與貼切企業實際工作崗位與工作內容。
2.加大校企合作力度。以參觀教學、聘請校外專家兼職、頂崗實習等方式來充實實踐教學環節,培養出更加適合企業需求的應用性人才。
3.加大雙師結構教學團隊建設。積極鼓勵課程組專職教師以參加培訓、掛職鍛煉等方式來提高課程開發與實施能力。
4.加強課程建設與教材建設。逐漸完成本課程資源全部上網,建立了集多媒體教材、紙字教材、網絡課件及網上資源于一體的立體化教學資源。
參考文獻:
[1]文靜.高職《運輸管理實務》課程教學改革探討[J].教育教學論壇,2010(21):22
[2]黎紅.高職物流管理專業運輸、倉儲類課程的改革與實踐探討[J].物流科技,2009(5):99-102
[3]潘意志.任務驅動法在運輸管理實務教學中的應用[J].物流工程與管理,2009(7):141-142